" 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催生了無人機操控員這樣一個新崗位。據有關部門測算,現在我國這個崗位的就業人才缺口高達 100 萬人。"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如此表示。
無人機操控員是怎樣一個職業?
從覆蓋範圍來看,物流運輸、醫療運輸、飛行培訓、國土測繪、生态環境監測、電力巡檢、農林植保、森林消防等多領域均會用到無人機、需要無人機操控員。
民航局發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和雲系統數據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3 年末,國内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有 19.44 萬人,其中 1987 年 ~2002 年出生的無人機操控員均超過 5000 人——換言之目前該領域主力軍爲 22~37 歲的青年人,占比約 57%。
從分布區域來看,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轄區内無人機運行量遠超其他轄區,爲 118.68 萬飛行小時,華北、東北、中南、新疆等地區管理局轄區則均爲 50 萬飛行小時左右。報告還指出,2023 年全年無人機飛行時間大幅增加,植保無人機運行量占比較高,凸顯了農業植保領域對無人機的強烈需求,當前無人機主要用于航拍、監視和農業等任務。
從一線體驗來看,無人機操控員的門檻有多高?職業上升空間有多大?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又如何加碼布局?
飛手需全方位發展,月薪可過萬
高壓輸電線路在現代社會覆蓋得越來越廣泛。這些設備長期暴露于室外,容易因氣候變化出現導線過熱、絕緣子腐蝕、線路老化等問題。傳統電力巡檢主要依靠人工巡視,需要工作人員爬上電線架,對杆塔、導線、絕緣子等設備逐一檢查,存在費時費力、巡檢效率低、巡檢不到位、結果難以數字化等問題。
而随着無人機電力巡檢投入使用,電路巡檢變得安全、方便、快捷。
劉波(化名)今年 25 歲,畢業于江蘇南京一所專科學校的無人機專業。選專業之初僅因爲覺得 " 挺新穎 ",彼時劉波并不清楚無人機到底是什麽。
但如今,他已有六年無人機電力巡檢經驗。在他的日常工作中,主要是操控無人機對高壓電塔或線路進行拍照,然後将其交給内頁檢查,如果發現拍攝到的線路與電塔有缺陷,則做出缺陷報告發給電力公司,再由電力公司派專人檢修。
劉波的作業場景既有人煙稀少的農村,又有人口密集的城市區域,甚至還有監獄、高鐵 …… 隻要有高壓電塔、輸配電線路的地方他就有可能出現。
" 我認爲這份職業,重要的是膽大心細,在很多意外事件上要快速冷靜下來思考應對決策。" 回顧這 6 年,劉波遇到過無人機的槳斷了、電池沒電等突發情況,他印象最深的還是實習時一次挨罵的經曆。
" 當時有一條線路突然跳閘,需要緊急搶修,就臨時把我派過去。我當時還是實習生,也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技術還沒到位,不知道如何在不撞到電線的前提下在電塔内側飛。而且那天我還忘了帶讀卡器,沒法把圖片傳給後方人員,爲此還挨了 20 多年來最嚴重的一頓罵。" 回憶起這個經曆,劉波依舊心有餘悸。
至于薪資方面,這幾年間劉波在華東區域的徐州、南京、淮安等地工作過,從他曾任職的電力巡檢工種平均工資來看,基本月薪在 6000 元左右,隻有遇到較好的公司、較好的項目下收入才會有較大增長," 收入最高那個月,工資連同獎金及項目費用一共是一萬九 ",他說。
但劉波也指出,在電力巡檢這一細分領域,月薪六千已經是天花闆了," 這也與城市相關,我所在的城市是一個三線小城,對年輕人而言機會太少了。"
而且,盡管同是無人機,但從電力巡檢跨越到測繪、航拍、植保等場景時,仍要補充學習相關的知識,并不能一勞永逸,上手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鑒于此,劉波已經打算日後往無人機銷售方向發展," 銷售産品或者銷售服務都行,銷售見識的人會更多,前景會更廣闊 ",劉波說。
而位于廣東佛山的無人機培訓教練孫樂(化名)則認爲,盡管無人機操控員的入門門檻并不高,但它的上限比較高,如果技術過硬,月入過萬是較爲輕松的事情," 但如果是剛進入行業,類似實習生的話,月收入基本在 4000~6000 元。"
孫樂過往在部隊學習的就是無人機操作,轉業後他自 2014 年底正式涉足無人機行業,曾先後做過無人機電力巡檢、考古航拍、應急救援等工作。
受訪者供圖
" 當下,無人機操控員需要全方位、多領域地發展,絕不能單單隻會飛。" 孫樂對時代财經記者表示," 在我的理解中,我将無人機看成了一個平台,我們賦予這個平台各種各樣的功能,如應急救援、航拍測繪等 …… 不能僅僅會飛,還要兼顧學習非常多專業知識,需要飛手全方位發展。"
而這也需要培訓機構的助力,孫樂認爲,當前市面上大多數無人機教培機構僅着眼于考證,做 " 快培 ",在當下低空經濟迅猛發展時,很多人會 " 半路出家 " 湧入行業,但他們可能并沒有深入了解無人機行業與相關基礎知識就拿到證書畢業,那會令他們後續發展受限。
從業十年來,孫樂參與并見證了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從開始的僅服務于設計院、公安、交通、消防等特定工作,到現在幾乎所有提供社會服務的相關市政單位,煙草人防、測繪公司、水利公司等都用起了無人機," 對我們來說,考試人數越來越多,教學量逐月增加,培訓内容一直在豐富 ",這也讓孫樂對行業前景充滿了信心。
受訪者供圖
" 我們也希望通過多個體系,如系統工程師體系、行業技能,以及無人機操飛行操作技術等,形成課程标準去全方位培養學生,這樣他得到的就不單單是一個證書,而是能夠接觸學習到各行各業的各種技能,畢業後可以直接從事相關的工作。" 孫樂表示。
科技企業加碼,騎手轉崗當飛手
而除了業内較爲常見的工種外,科技互聯網公司也正紛紛研究起如何用無人機助力業務提質增效。
生活服務平台美團早早進軍無人機領域,無人機送外賣在多個城市落地。截至 2024 年 6 月底,美團無人機已經在深圳、上海、廣州等城市開通 31 條航線,并累計完成訂單超 30 萬單,即時零售配送服務覆蓋了辦公、社區、景區、市政公園、校園、圖書館等多種場景。
位于深圳某景區内的美團無人機裝置 時代财經 何銘亮 / 攝
美團向時代财經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美團無人機的飛手崗位主要包括視距飛手和測試飛手,二者相加團隊規模約爲數十人,部分飛手爲騎手轉崗。
美團也爲這些轉崗騎手,從理論到實操提供系統性培訓,并出資幫助其報考相關資質認證考試。不過,入選名額也較少,2021 年美團首批飛手招募時曾有超過 1000 名騎手報名參與轉崗,最後隻篩選最後 10 位飛手進入該崗位,且後續有人因高強度培訓而退出。
美團飛手羅錫坤就曾透露,在飛手培訓的時間裏他每天大概要 9 點出門,最後 5 點到家,如果課程學得好才會再跑幾小時外賣作爲當時唯一的收入來源。堅持學習、培訓的他最後成爲全班一次考試就全部通過、第一個拿證的人。
" 轉型飛手後,我感覺工作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就是要不斷地跑或動手幹,而做了飛手,除了動手實操,還需要我不斷地思考和學習,不然就會跟不上工作需要的變化。" 據羅錫坤回憶,在轉型飛手後,看書就成了生活的新常态,并且每周還要拿出時間研習過往飛行案例,總結經驗," 工作對我們的要求也是甯可慢,但要穩。一點錯都不能有。"
過往騎手的經曆,也讓他熟知深圳的大街小巷,他對哪裏信号好、哪裏敏感區少都比較清楚,能提升無人機航線信息采集效率;另外,過往接觸客人多,也更熟悉傳統大配送模式下未被滿足的新需求,這些都能在無人機新航線開設時幫助他提供獨到想法。
快遞運輸企業順豐旗下的豐翼科技,也早早推動物流無人機發展,其定位于以閉環系統推動物流乃至全産業的無人化、智慧化,目前已延展至快遞、醫療、巡檢等賽道,實現雪域、高原、平原、丘陵、群島全地形覆蓋。
豐翼無人機操作員陳浩森對時代财經指出,其一開始對無人機僅爲愛好,但後續深入了解後發現國家對發展低空經濟非常重視,遂選擇了這個賽道作爲職業,其日常工作包括每日任務前進行航前檢查,任務飛行過程中時刻關注無人機的各種參數,并進行航後檢查和工作彙報總結。
" 目前無人機行業相關的規章制度還不算完善,現在無人機操控員的門檻還不算高,中大型無人機相對于小型無人機來說更注重安全性,對操控員的操作門檻也會更高。" 陳浩森還指出,未來随着技能、知識及經驗的不斷提升,無人機操控員還可以往無人機裝調工程師、無人機測試工程師、無人機教練員、無人機講師等崗位晉升。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時代财經 APP"(ID:tf-app),作者:何銘亮 鄭一一,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