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白酒界的 " 跨界小王子 ",貴州茅台在經曆了與瑞幸咖啡聯名 " 醬香拿鐵 " 爆火,牽手德芙推出酒心巧克力之後,又盯上了 " 科技圈 "。
同花順 iFinD 信息顯示,9 月 18 日,一家名爲茅台科創(北京)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公司成立了。
穿透之後發現,這家公司的股東有兩個:一家是茅台(貴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茅台私募基金公司 "),另一家是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 " 茅台集團 ")。其中,第二家是大名鼎鼎的茅台集團,第一家則由茅台集團持股 80.1%。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茅台集團年内參設的第 4 隻基金了,可以說非常勤奮。茅台的創投基金都投資了啥?多年來,茅台設立的創投基金又取得了怎樣的回報呢?
上市公司親自 " 下場 "
具體來看,茅台的這次創投基金注冊資本爲 2 億元,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創業投資(限投資未上市企業)以及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産管理等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茅台年内參與設立的第四隻基金。工商資料顯示,今年 8 月 2 日,茅台招華(貴州)産業發展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 " 茅台招華 ")成立。公司執行事務合夥人除了茅台私募基金公司,還有招商局集團的身影。
就在同一天,另一隻基金茅台金石(貴州)産業發展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 " 茅台金石 ")也悄然成立。
事實上,早在今年 5 月,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600519.SH,以下簡稱 " 貴州茅台 ")就發布了關于出資參與設立産業發展基金的公告。而貴州茅台出資設立的這兩隻基金正是茅台招華基金和茅台金石基金。
其中,茅台招華基金首期實繳 20 億元,認繳總規模爲 55.1 億元。在基金合夥人中,貴州茅台的認繳出資額爲 50 億元,認繳出資比例爲 90.74%。可以看出,作爲上市公司實體的貴州茅台在這隻基金中充當了重要作用。
茅台金石基金的情況也有些類似。公司首期實繳 20 億元,認繳總規模爲 55.1 億元。其中,貴州茅台的認繳出資額爲 50 億元,認繳出資比例爲 90.74%。
此外,兩隻基金的投資方向類似,均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大消費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貴州茅台表示,本次出資設立的産業發展基金,主要目的是借助專業投資機構的優勢,提升資金收益率。
此外,今年 6 月,一隻名爲 " 貴州省結構調整國資貳号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的基金成立。工商資料顯示,該基金注冊資本爲 14 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家公司的股東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茅台集團。
由此計算,今年以來,茅台集團以及旗下的上市公司貴州茅台共計參設了 4 隻投資基金。從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高科技領域。
投資版圖龐雜
茅台這次公開 " 下場 " 玩投資,也讓外界看到了白酒行業 " 大佬 " 的另一面。
事實上,茅台集團的金融屬性很早之前就已經顯現出來。根據茅台集團官網介紹,公司目前的三大主業爲 " 酒的制造、銷售及相關配套産品制造和服務,綜合金融服務(産業金融方向),酒旅融合産業 "。換言之,産業金融本來就是貴州茅台的一大主營業務之一。
有業務自然也就有與之相匹配的公司。除了貴州茅台這家核心子公司,茅台集團還擁有全資、控股和參股公司 36 家,涉足的産業包括白酒、保健酒、葡萄酒、證券、保險、銀行、文化旅遊、教育、房地産、生态農業及白酒上下遊産業等。
寫到這裏,征探君倏忽發現,茅台還是我們認識的茅台,但茅台又不全是我們所認識的茅台了。這麽多年裏,茅台在産業金融方面的布局,早就滲透到了行業的方方面面。
除了上文提到的今年以來茅台集團參設了 4 隻基金,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2015 年 -2019 年,茅台私募基金公司一共投資設立了 6 家基金公司,分别是茅台(貴州)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 " 茅台投資基金 ")、甯波遠吉信誠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 " 遠吉信誠投資 ")、茅台 ( 貴州 ) 食品投資管理中心 ( 有限合夥 ) (以下簡稱 " 茅台食品投資 ")、茅台 ( 貴州)投資管理中心 ( 有限合夥)(以下簡稱 " 茅台投資管理 ")、茅台 ( 貴州)旅遊投資管理中心 ( 有限合夥)(以下簡稱 " 茅台旅遊投資 ")和茅台興鹽 ( 貴州)投資管理中心 ( 有限合夥)(以下簡稱 " 茅台興鹽投資 ")。目前遠吉信誠投資已經處于注銷狀态,其他公司仍爲存續狀态。
目前,茅台投資基金共對外投資了 11 家公司,其中比較知名的有匹克(中國)有限公司、衣拉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産業股份有限公司、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等。
茅台食品投資對外投資的企業雖然隻有嘉美食品包裝(滁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嘉美食品包裝 ")1 家,但嘉美食品包裝對外投資的企業高達 21 家,涉及食品、飲品公司,包裝印刷公司等。
此外,茅台旅遊投資對外投資的萬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又對外投資了 8 家新能源、新材料等公司。茅台興鹽投資投資的中國鹽業股份有限公司則對外投資了 25 家鹽業相關公司,分布在湖南、上海、北京、河北、天津、天津、江蘇等不同的城市。
男人女人的錢都要賺?
通過對上述基金公司的投資布局不難看出,近年來茅台集團經營及投資的版圖上到給足男人面子的天花闆級别的白酒,下到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鹽,從年輕人喜歡的潮酷運動鞋服,到小寶寶需要的嬰幼兒服飾,從美食愛好者喜歡的火鍋底料、酸辣粉,到科技 " 發燒友 " 喜歡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可以說是兼顧到了行業發展的方方面面,老人、小孩、男人、女人的錢都要賺。
由此來看,不管是茅台聯名瑞幸咖啡推出 " 醬香拿鐵 ",還是 "35 元 2 顆 " 的茅台巧克力,在這個龐大産業版圖面前,都顯得有些 " 小巫見大巫 " 了。
茅台早在我們意識到之前,就已經将産業版圖的觸角延伸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隻是如果說此前茅台集團的投資還是集中在大消費領域,茅台創設的基金則将矛頭指向了今年轟轟烈烈興起的科技創投領域。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過去茅台的對外投資多以集團的形式進行,上市公司由此獲得的收益比較少。
财報顯示,2020 年 -2022 年,貴州茅台酒類業務的營業收入分别爲 948.22 億元、1060.59 億元和 1237.72 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别爲 99.9%、99.88% 和 99.74%。
不難看出,近年來雖然貴州茅台多次進行跨界引起轟動效應,但是對于上市公司的業績貢獻仍然比較有限。而今年上半年貴州茅台兩次認繳比例超過 90% 的投資基金,可以看出貴州茅台對于規模和發展的另一種謀略。
當下,白酒企業已經逐步由增量發展時代進入存量發展時代,作爲行業老大哥的貴州茅台更是提前感受到了危機。其在傳統 " 賣酒 " 的業務之外,對于冰淇淋、咖啡、巧克力等産品的探索,以及此前推出的巽風 APP 都能看出,昔日高高在上 " 一瓶難求 " 的老大哥,正在竭力向年輕人靠攏。
目前看來,這種跨界更像是産生能夠吸引眼球的轟動效應,如何讓年輕人能夠持續消費,以及如何讓年輕人從冰淇淋、咖啡、巧克力等産品的嘗鮮打卡延伸到對白酒本身的關注熱愛,仍然是一個需要長期研究的問題。
而眼下,對于渴求規模增長的貴州茅台而言,科創投資或許是一個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