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獵雲精選,文 / 林京
跨境電商行業正在回歸理性。一組數據引起關注,2022 年中國跨境電商融資總額 62 億元,同比下降 70.15%,僅爲 2021 年融資總額的三成,也創五年來最低。對比來看,2018 年我國跨境電商融資額約 100.7 億元,同比增長 339.54%,2019 年巅峰時期融資總額一度高達 230.8 億元,同比增長 129.19%。
一方面,無論是亞馬遜封号潮事件,還是疫情沖擊消費力、通貨膨脹、彙率波動、國際物流等壓力和困境等系列疊加因素,都讓跨境電商企業近兩年面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很多企業開始重新思考戰略布局。
另一方面,以 SHEIN、阿裏速賣通、拼多多旗下的 Temu 和 Tiktok 爲代表的 " 跨境電商新出海四小龍 " 迅速崛起,這些企業在海外 " 大殺四方 " 之時,賣家有更多渠道選擇,也可以平攤風險。此外,以東南亞、拉美爲代表的區域,正成爲新的 " 掘金 " 之地,跨境電商藍海市場還在不斷湧現。
跨境電商供應鏈從業者 Philips 告訴獵雲網,跨境電商行業未來不會再出現激進的 " 大躍進 " 式發展,純粹以鋪貨模式生存的跨境電商賣家将逐漸退出舞台,品牌化、獨立站、多渠道運營成爲新趨勢。此外,随着前端獲客成本急劇上升,近兩年,合理控制好現金流對企業而言,也是一大挑戰。
獲客成本急劇上升,現金流迎 " 大考 "
近兩年,亞馬遜賣家 Beyond 見證了身邊很多賣家因爲資金鏈斷裂 " 退場 ",尤其是亞馬遜 FBA 模式,前期投入成本更高,而回款、物流、運營都需要一定周期,稍有不慎,企業便因資金不足問題無法持續經營。
Beyond 在亞馬遜上主要售賣煙鬥、燈具、戶外産品,他認爲,現在跨境電商賣家最大的挑戰也是資金問題,尤其在亞馬遜平台上,資金量不足很難運營,很多貨代物流公司跑路事件頻發,背後最核心問題也是資金鏈斷裂。
與之對應則是成本不斷攀升。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和合規成本。過去三年,疫情下最大的阻力就是供應鏈端的不穩定,比如産品生産交付、物流受阻、運費瘋漲、海外倉滞銷等問題。其次是各平台和歐盟合規上的一些問題,VAT 稅費導緻利潤空間下滑。
另一方面是獲客成本急劇上升。随着亞馬遜、ebay 等跨境電商平台對賣家合規管理愈加嚴格,iOS 隐私政策更新之下,中國賣家一貫的運營策略正逐漸被瓦解。
競争也在進一步加劇。" 亞馬遜平台流量暫時就這麽多,更多人湧進來,在投放廣告上‘你追我趕’,尤其做同品類競争關系,廣告更加‘燒錢’。" 作爲一名亞馬遜賣家,Beyond 表示,過去一年,受成本不斷上漲影響,雖然銷量依舊同比增長,但未必能實現利潤同比增長。
在此背景下,鋪貨型賣家、依靠跨境電商流量紅利完成增長的公司逐漸退場。以精品、品牌導向的賣家成爲新趨勢,并在聚焦核心單品品類,做好用戶購物體驗等方面建立屬于自己的核心競争壁壘。
跨境電商從業者 John 認爲,跨境電商行業正從風口浪尖回歸理性,企業也變得更加理性,它們不會再盲目地投入非常多資金。
John 是一家以經營家居品牌出海爲主的公司負責人,在跨境電商行業的六年時間裏,他的心情也經曆了過山車般的起伏。在跨境行業紅利期時,他見證了企業持續翻倍式高速增長,公司業績也實現了從一萬到 5000 萬營業額的增長。但在去年公司也 " 屢栽跟頭 ",受俄烏戰争等黑天鵝事件影響,近半業績受到影響,雪上加霜的是,亞馬遜 Listing 又不斷遭到侵權投訴。
" 就相當于說砍了直接砍了我們兩條腿 ",John 回憶道,此後他與團隊定下品牌化發展策略,聚焦核心品類和單品,做細分創新,做好用戶體驗。現在他和團隊專注家居類目的廚具産品,并開始參與到産品設計研發之中,相繼推出諸如矽膠材質的廚房用品、餐具套裝等爆品,打造差異化産品競争力。
他認爲,現在對于大部分公司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去重新思索公司的發展,對于産品和模式定位更加聚焦,注重人效和降低風險,注重多平台發展,建立自己核心銷售渠道,有效規避風險,更穩妥地前進。
通過數字化,優化供應鏈等成本
比起國内電商,跨境電商的供應鏈鏈條涉及采購供應、物流配送、報關清關、電子支付、售後服務等多個環節。其中,供應鏈和物流又是重中之重。
以物流爲例,數據顯示,跨境電商物流費用在整個跨境電商的成本通常占到交易額的 20%-30%,而國内電商物流成本率僅在 5% 以内。
有觀點認爲,跨境電商的競争已經從銷售轉移到供應鏈的較量。在供應鏈環節重,采購流程中的需求洞察、成本控制等關鍵要素正變得困難,同時受時效性、安全性和合規性多種因素影響,跨境電商供應鏈的協同與整合變得尤爲重要。
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也正全面滲透跨境電商産業各個環節,成爲推動行業叠代創新的重要驅動力。
跨境電商業供應鏈從業者 Philips 告訴獵雲網,随着跨境電商步入精細化運營階段,比起原材料、營銷費用等不可控成本,賣家更應該通過數字化優化庫存、物流等相對可控成本,提升資金利用率,尋找利潤空間。
庫存管理是跟用戶的資金、信息流、物流等環節息息相關,也是數字化可以高度賦能的環節。在跨境電商物流領域,則可以通過數據可視化,尤其在多環節交接物流中,及時進行風險監測、預警,幫助企業進行決策。
Philips 表示,對大多數賣家而言,數字化管理涉及三方面,庫存線上管理、物流線下管理以及将線上線下高效 " 串 " 起來的數字化管理,能夠幫助企業節約 30% 左右的成本。
縱觀國内外電商企業的發展,無一不把供應鏈建設作爲重中之重。供應鏈的重要性也可以參考如今在海外悶聲發大财的 SHEIN,其供應鏈模式一直爲外界津津樂道。SHEIN 官方曾經披露一組數據,SHEIN 的一件服裝,從打樣到送到消費者的受衆,隻需要短短 20 天。而在去年 10~12 月,SHEIN 每天都會上新 5000~6000 款 SKU,存貨周轉天數爲 30 天。
據美國的《商業内幕》網站稱,SHEIN 自建了一套管理供應鏈的系統,通過自己的管理軟件,和供應商共享客戶實時數據,并借此指導設計、管理生産過程,效率遠超同行。
近日再次被傳出上市計劃的極兔,也在瘋狂布局海外物流市場,除了和 SHEIN、TikTok、Shopee、Ali Express 等跨境電商平台合作,布局中東、拉美等地區的末端快遞網絡之外,極兔還推出了 " 極兔旺寶 " 服務,主要聚焦于跨境物流的核心痛點,即速度與性價比,關注歐美客戶發貨規模大、發貨頻率高、物流成本波動大等問題。
" 掘金 " 跨境電商新藍海市場
縱然過去兩年,在出海大環境複雜多變之下,跨境電商企業波折不斷,但新的藍海市場也在不斷湧現。
過往,跨境電商賣家高度依賴亞馬遜平台,并集中在北美、歐洲市場。數據顯示,在 2021 年 1 月,亞馬遜上的新賣家中就有 75% 來自中國。
如今,随着跨境電商目前的主陣地北美、歐洲則面臨通貨膨脹後帶來的消費降級,東南亞、拉美、非洲等國家市場的人口規模不斷增長背後的電商紅利,以 SHEIN、阿裏速賣通、拼多多旗下的 Temu 和 Tiktok 爲代表的 " 跨境電商新出海四小龍 " 迅速崛起,都成爲跨境電商企業新的 " 掘金 " 之地。
第三方數據機構 data.ai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1 月底,全球購物 APP 中 ios 用戶規模排行榜上,亞馬遜排名第 1,Shein 排名第 2,阿裏巴巴全球速賣通排名第 7,拼多多海外版的 Temu 排名第 17。
對賣家而言,多平台、多渠道增量空間變大,降低經營風險。跨境電商從業者 John 便選擇了多平台布局,目前其公司主營家居類目,涉及平台有速賣通、亞馬遜、Shopee、Temu 等。
他認爲,傳統的搜索電商正在逐步往興趣電商、内容電商轉變,搜索電商是人找貨,靠的是關鍵詞搜索,内容電商是貨找人,圖片和視頻的呈現吸引用戶的點擊和浏覽,國内目前的抖音、小紅書内容電商模式日趨成熟,在東南亞、拉美等國家市場,内容電商也将是企業重點布局策略。
但同時一大挑戰在于多渠道涉及到的團隊運營和管理,各平台規則的多變化,如果産品沒有核心競争力,那麽就是會面臨獲客成本和毛利潤的下滑,人均産值會處于低下。
而跨境企業在交易、支付、風控、結算、物流、倉儲、營銷等環節的需求也造就了一批跨境電商服務商企業,并受到資本青睐。網經社報告顯示,2022 年跨境電商 43 起融資事件中,跨境服務商無論在融資金額還是融資數量上,都排名第一。
作爲一家聚焦供應鏈科技和跨境出海賽道的早期風險投資機構,零一創投副總裁陶洋峰認爲,2020 年開始跨境電商成爲 VC 圈熱門賽道,主要集中投資亞馬遜精品型大賣家和 DTC 獨立站賣家兩類企業。随着行業大熱,公司估值被 " 炒 " 的很高,現在資本也在回歸冷靜,重新審視跨境電商賽道。
未來在跨境電商投資上,陶洋峰介紹,一方面會聚焦在産品驅動型企業,并且不再局限于電商概念。在海外市場上,除了線上電商渠道,企業也會布局獨立站、線下代理分銷渠道等,産品核心競争力更加重要。以電動摩托車、電動輪椅等出行類、工具類,與戶外儲能相關的産品也在升級與增長,倉儲機器人需求不斷增加,很多細分品類都将出現爆發的機會。
另一方面則是聚焦在跨境電商物流、支付、營銷等領域的服務商企業。陶洋峰介紹,當行業進入到增速相對放緩階段,企業精細化運營需求上升,服務行業還有很多機會,比如合規服務,商标權、專利權認證等服務,以及在營銷方面費用上漲、廣告不精準之下,如何爲賣家提供最優投放方案服務。
在産品上,嘉禦資本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衛哲認爲,國内越紅海,國外越藍海。除了食品和飲料這兩個品類,幾乎所有品類值得重新做一遍。同時,他認爲,出海品類一定要收窄,企業應該從某一個單品、某一個爆款出發," 你的針越細,就越容易讓你的單品體現出和同行的差異化 "。
跨境電商紅利還将不斷釋放,堅果資本創始合夥人孫鴻達認爲,出海行業的門檻和競争格局都在提升,包括創業者的綜合素質也在提升。相比國外,國内的供應鏈優勢和工程師優勢極爲明顯。國内市場競争激烈,如果這些優勢如果外溢的話,在海外市場就可能會占據一定的錯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