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南方雜志
作爲連任兩屆的全國政協委員,過去 5 年,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任、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 持續關注職業教育發展以及就業問題,一共提了 20 多個提案,爲破解職業教育發展難題建言獻策。
3 月 4 日電(中青報 · 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潔)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提出,目前制約提升職業教育培養質量的最大瓶頸是缺乏高素質高學曆的 " 雙師型 " 職教師資,因此,建議盡快布局博士層次 " 雙師型 " 職教師資培養單位,充分發揮高素質職教師資培養主渠道的作用。
許玲 圖源:南方雜志受訪者供圖
許玲提到,教育博士 ( EdD ) 是一個專業的、以實踐爲基礎的專業型博士。全國擁有教育博士點高校共 27 所,其中 18 所爲普通師範大學、9 所爲綜合性大學。
現有的教育博士點主要是面向基礎教育,爲中小學培養具有濃厚學術、研究背景的高層次教師或管理者。現有教育博士點實際基本未真正涉及博士層次 " 雙師型 " 職教師資培養。
與普通師範教育相比,技術師範教育要培養同時具備 " 技術性、師資性、職業性 " 的職教師資,對實驗實訓以及教學基本設備設施等方面的要求更高。目前的技術師範院校已經積累了多年的碩士層次 " 雙師型 " 職教師資培養的成功經驗,已經具備了培養博士層次 " 雙師型 " 職教師資的基本條件。
許玲建議,爲職業技術師範院校申報教育博士點開辟 " 綠色通道 "。根據職教師資培養的特殊性,大力支持具有良好 " 技術師範 " 基礎院校新增爲基于博士層次 " 雙師型 " 職教師資培養的教育博士點;單列教育博士(職業技術教育領域)招生錄取計劃等特殊政策措施,開創我國博士層次 " 雙師型 " 職教師資培養的新局面。
探索建立 " 本碩博 " 連讀博士層次 " 雙師型 " 職教師資培養新模式。
大力推進招錄、培養模式和機制改革,使職業技術師範院校真正構建起高質量服務職業院校的、" 師範性、職業性、學術性 " 三性融合和 " 師範教育、技術技能教育、學科專業教育 " 三教貫通的博士層次 " 雙師型 " 職教師資培養新模式。
大力發揮數字經濟優勢
助力返鄉青年等就地就業
" 數字就業崗位所具備的包容性、體面性,有利于持續吸納有志于返回家鄉、紮根縣城的青年人回流,就業安居。" 許玲表示,目前在欠發達縣域落地的數字就業項目還不多,數字經濟催生的系列相關産業,大多還是集中在東部發達城市。
爲大力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助力留守女性、返鄉青年等人群就地就業,實現共同富裕,許玲認爲,要大力引導數字就業機會向縣域轉移。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扶持,鼓勵欠發達地區将發展數字經濟納入鄉村振興工作重要考量。在各類對口幫扶中,建議幫扶方将引入數字經濟新業态作爲重要方向。
二是呼籲互聯網企業開放更多就業機會給縣域,爲縣域年輕人提供更多職業發展空間,倡導互聯網行業協會等發揮其行業影響力,協同更多企業力量加入其中。
三是建議重視人才的職業技能再培養,幫助縣域人口更好适應數字就業崗位要求。倡議地方職業教育院校将社會人員的職業再教育納入考量,發揮數字就業 " 調節器 " 作用,爲縣域持續培養數字技能人才。
四是建議重視欠發達縣域帶寬、算力、存儲等數字新基建建設,放眼未來長遠布局,避免讓欠發達縣域在新一輪數字經濟浪潮中再次成爲 " 基礎薄弱 "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