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文娛商業觀察,作者 | 浮萍
最近股市上最靓的仔是誰?
答案毫無疑問是 TVB。這家老牌港劇公司首度開啓直播帶貨模式,因旗下擁有衆多港星資源,因此殺入直播帶貨的想象力不容小觑,很有可能成爲下一個東方甄選,完成傳統企業的華麗轉身。
這樣的故事,資本市場怎能不愛。TVB 在港股的母公司廣播電視(HK:00511)股價開啓狂飙模式,短短一周時間直接漲 4 倍,市值暴漲至 55 億港元。
TVB 母公司股價的暴漲效應傳導到 A 股,也帶動了相關影視公司股價的走高,其中搭上傳媒股和國企混改雙快車的上海電影,股價更是在 3 月 8 日直接漲停,3 月 9 日也接連封闆,搖身一變成爲 A 股最靓的仔。
在文娛商業觀察看來,上海電影最近的利好不僅有 TVB 概念的帶動,更有自身自身業務結構的調整,讓外界看到了老牌院線公司積極求變的迹象。
3 月 7 日晚間,上海電影發布公告稱,欲以 6120.24 萬元的價格,收購上影元文化 51% 的股權,而後者正是歲末年初爆火的動畫電影《中國奇譚》的 IP 運營方,以此切入 IP 運營賽道,也向外界清晰傳達出上海電影想要業務多元化的決心。
手握《大鬧天宮》《中國奇譚》等 IP,上影元文化是誰?
上影元文化是誰?這是很多人看到收購公告的第一反應。
其實,上影元文化這家公司是非常年輕的,由上影集團和上海美術制片廠聯合于 2022 年 10 月 18 日成立,所以成立時間至今不足半年,主要業務則是 IP 版權運營。
資料顯示,上影集團将旗下大部分電影内容 IP 的獨家運營權限打包到新公司, 《廬山戀》《三毛從軍記》《阿 Q 正傳》《巴山夜雨》《阙裏人家》等 ;而上美則将旗下衆多動畫 IP 的獨家内容運營打包到新公司,包括 《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黑貓警長》《九色鹿》《天書奇譚》等。
除了獨家的 IP 版權運營,上影元文化還擁有 《中國奇譚》《沒頭腦和不高興》《小蝌蚪找媽媽》等内容 IP 的普通許可運營,這意味着上影元文化是上影系内容 IP 的專營公司。
這樣一家年輕的公司,在經營業績上自然不甚理想。公告資料顯示,截止 2022 年底,上影元文化營業收入爲 68.49 萬元,淨利潤 4668.59 元,基本上處于運營初期。但是上海電影收購給的估值約爲 1.2 億元(6120.24 萬元占股 51),這個估值合适嗎?
這取決于怎麽看的問題。如果短期來看, 上影元文化的财務數據表現并不會很好,成立時間又短,給出過億元的估值并不合适,而且上影元文化是上海電影母公司上影集團的控股子公司,這個并購涉及到關聯交易,因此有質疑的理由。
如果從長期來看,這樣的估值并不高,可以說是收購很值得。因爲裝進上影元文化的上海美術廠動畫 IP 站在國潮複興的潮流上,《大鬧天宮》《天書奇譚》《中國奇譚》之類的動畫 IP 頻頻收好評,成爲 IP 授權的大熱門。
尤其是今年最新出品的動畫《中國奇譚》,充滿中國風的視覺特效,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章節,再一次擦亮了上海美術制片廠的品牌,受到年輕觀衆的追捧,也獲得了奈雪的茶聯名。
并且官方也推出了一系列周邊衍生品,在各電商渠道銷售。數十款産品涵蓋套娃、溫變搪瓷杯、紙巾盒、便利貼、香囊、木刻版畫、擺件、冰箱貼等産品,産品品類頗有創新,結合劇情和角色的創意設計,讓動畫人物更生動地變成實體産品。
這些都能夠給内容 IP 帶來極大的商業想象空間。
擺脫院線單一業務困境,上影急需上影元文化注入想象力
上海電影選擇此時收購上影元文化,很大程度上是自救。
很多人聽到上海電影的時候,誤以爲這是家電影制作上遊公司,恰恰相反,上海電影隻是上影集團内院線資産的打包上市,附加上小部分電影宣發業務。
以 2021 年的年度财報數據爲例,院線業務的電影放映、廣告和賣品收入合計 6.27 億元,占總收入 7.31 億元的比重爲 85.77%;而包含版權在内的發行業務收入 4779.06 萬元,占總營業的收入約爲 6.5%,從這個數據我們也看到影院相關的收入占上海電影總收入的絕對大頭,業務單一化的現象比較嚴重。
以影院重資産經營爲主,上海電影過去疫情三年來的經營現狀可想而知。根據财報資料顯示,2020 年和 2021 年 -4.31 億元和 0.22 億元,2022 年業績預計虧損 3.25 億元到 3.9 億元之間,可以說是經營相當困難。
業務單一化導緻上海電影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差,遇到疫情這樣的特殊情況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虧損,而且這幾年資本市場的邏輯也變了,不再熱捧重資産的影院資産,更加青睐輕資産行業。
所以上海電影必須要自救,注入一些優質資産以改善公司業務結構,一方面是增加抗風險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加公司業績,提升估值想象力,不然公司股價長期被低估也很難受。
上影元文化就比較符合 " 輕資産、高毛利 " 的要求,又是上影集團體系内的資産,按照市場價劃撥調整的操作難度也很小,所以這樣的并購并不讓人意外。
并且上影元文化 2023 年及以後表現會相當可觀。因爲不僅《中國奇譚》爆火帶來 IP 衍生品的大賣,後續第二季已經在開發中,新項目《新雪孩子》《新邋遢大王》《斑羚飛渡》等院線電影項目已經啓動,并有望在兩年内完成制作。
這些動畫電影一旦成功上映,一定會爲上影元文化的 IP 運營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院線公司集體求變,2023 年會更好嗎?
院線公司積極求新求變不止上海電影,事實上其他院線公司都在行動。
最早開始實質并購的是萬達電影。這個被稱爲 " 中國院線第一股 " 的公司從 2016 年開始,就強烈的希望将旗下電影制作、宣發;電視劇制作和遊戲等幾塊業務裝進上市公司體系,以撐起搖搖欲墜的院線公司估值。
雖然經過幾次拉扯之後,萬達影視最終注入到上市公司體系,使得萬達電影是 A 股市場上唯一的包含影視内容制作、發行和下遊放映業務的上市公司,期間《唐人街探案 3》等爆款電影也給萬達電影帶來了豐厚的營收。
但是總體上來說随着行業的不景氣,加上陳思誠等核心創作人員的漸行漸遠,萬達影視的資産價值也在降低,給萬達電影帶來的收益也在逐漸衰退,所以對萬達電影估值本質上利好不大。
跟随萬達的腳步,橫店影視也開始在主業外積極謀求業務多元化。2020 年末分别以 2054 萬元和 1.02 億元,共計 1.22 億元的價格購買橫店制作和橫店電影兩家公司 100% 的股權,在橫店集團體系内進行資産的重組。
2022 年橫店影業陸續參與出品《熊出沒 · 重返地球》、《李茂扮太子》、《最初的夢想》、《四海》、《人生大事》等影片,雖然目前主控作品比較少,但是整體的發展趨勢在向好。
而金逸影視到目前雖然沒有任何資本上的并購動作,但是出資 7.92 億元設立了文化産業投資基金,圍繞影院爲核心的上下遊關聯産業進行投資,可以看做是另一種形式的業務協同。
從目前影院的複蘇情況來看,雖然疫情已經成爲過去式,但是觀衆的觀影意願還不是很強烈,3-5 月份有多達 20 多部影片陸續定檔,但是缺少真正的頭部項目,處于僅有量而質不足的狀态,所以一直到暑期檔開始之前,市場的氣氛難以拉動。
所以電影行業的真正強勢複蘇要到下半年,希望經過暑期檔和國慶檔兩個大檔期的帶領下,能夠早日幫助中國電影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