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長安三萬裏》《八角籠中》《孤注一擲》等影片走出不俗的票房曲線,今年暑期檔可以稱得上 " 瘋狂 " 二字。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 8 月 9 日,今年暑期檔累計票房(含預售)已經接近 155 億,不隻連續 50 天單日票房破億,更刷新了中國影史暑期檔票房最快破百億紀錄。
時隔三年,暑期檔的爆發力再度顯現出來,并以超出預期的走勢拉出新的高度。尤其是《孤注一擲》上映後,暑期檔大盤漲勢喜人,連續兩天單日票房破 5 億。之後,暑期檔還将迎來《暗殺風暴》《學爸》《最後的真相》等熱門影片,爲大盤持續增長注入活力。按此預估,今年暑期檔的總票房大概率将超過 2019 年的檔期曆史峰值,甚至有望突破 200 億關口。
票房牽一發而動全身,電影大賣影響着背後公司的業績,也牽動着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大盤票房高企之下,行業回暖的信号一點點落到實處,影視股也愈發活躍起來。" 瘋狂 " 檔期伴随着不斷的 " 漲停 " 和 " 收割 ",也遠比想象中熱鬧得多。
院線比片方更 " 香 "
從相關上市公司暑期檔以來的股價變動來看,暑期檔作爲影視行業的一個強勢檔期,本身就對二級市場有一定号召力。暑期檔正式開啓後的一周内,包括北京文化、上海電影、中國電影等多家影視公司,股價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持續增長。其中,上海電影股價在幾天内的累計漲幅一度超過 40%。
值得注意的是,在暑期檔影響下的這輪大面積集體增長中,涉及院線業務的公司股價變動更大。據鏡象娛樂統計,幸福藍海檔期内的股價漲幅接近 70%,金逸影視漲幅也達到 42% 以上,橫店影視、萬達電影等公司股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院線公司股價集體上漲,得益于暑期檔電影大盤的爆發式增長。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 8 月 9 日下午 2 時,暑期檔累計觀影人次已接近 3.7 億人次,大規模觀影人群的回歸,意味着電影市場進入可持續、穩定的活躍期,相較于直接押注影片背後的公司,院線公司連接整個大盤,投資風險相對更低。
當然,在業務構成上,大多涉及院線業務的公司也有影視内容的布局,其中,不少公司直接參投了暑期檔電影,也對公司股價産生一定影響。比如最近大爆的《孤注一擲》背後,金逸影視旗下公司也是其中的聯合出品方之一,影片正式上映後,金逸影視便接連拉出兩個漲停闆,當然,這其中也有大盤整體活躍的因素。
此外,股價變動較大的還有票務及互聯網宣發平台背後的上市企業。截至 8 月 8 日,港股上市公司貓眼娛樂股價累計上漲超 58%,淘票票背後的阿裏影業也出現近 30% 的漲幅。
除了兩家公司的關聯企業把持着大面積的互聯網電影票務外,貓眼、淘票票也參與了不少暑期檔影片的投資。前者手握《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八角籠中》等熱門影片,後者則參與出品《長安三萬裏》《孤注一擲》等。和院線相關公司一樣,這類公司同樣連接整個大盤,檔期的整體活躍是驅動此類公司股價上漲的關鍵。
熱門影片上映,股價反而開跌?
盡管目前來看,今年暑期檔也出現了部分爆款影片帶動相關公司股價上漲的現象,但整體上,片方在其中的存在感降低,且院線企業及票務平台背後的上市公司股價漲幅相對更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單一影片的股價驅動力有減弱趨勢,且影片驅動下的投資 " 收割期 " 正在縮短。
猶記得 2017 年《戰狼 2》上映時,保底該片的北京文化迎來一輪股價瘋漲,漲幅一度超過 56%,短短一周内其市值增長超 50 億,當時,爆款電影對二級市場的提振能力讓不少人瞠目。後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公映期間,出品方光線影業背後的光線傳媒,其股價也在短期内快速增長,公司市值一度增長超 40 億。
然而,今年暑期檔,這樣的現象不隻不明顯,甚至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案例。例如,7 月 20 日,《封神第一部》上映後走出不錯的票房曲線,但其出品方北京文化的股價甚至在 7 月 21 日起便開始下滑,截至 8 月 8 日,北京文化的股價在這期間累計下降超 10%。
同樣,《消失的她》正式上映前後,聯合出品方上海電影的股價在兩天内累計下降超 27%。《熱烈》開啓點映後,關聯公司橫店影視股價一度上漲至檔期峰值,但随後迅速下降,至影片正式上映當天,橫店影視的股價較峰值已累計跌去近 14%。
從這個角度來說,二級市場對爆款電影的反應提前,這也意味着二級市場需要提前預判即将上映的電影能否成爲爆款,相對應的是更大的投資風險。而在影片正式上映前後迅速 " 收割 ",也可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收益。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短期内暴增暴跌帶來的不穩定收益,看向一家公司的長期成長能力或許更加重要。越來越多投資者也開始意識到,爆款電影的票房表現其實并不能完全與相關影視公司的業績劃等号,考慮到投資比例、回報率等因素,票房對相關上市公司業績的帶動能力并不容易确定,這也在影響着股民的判斷。
幾家歡喜幾家愁
歸根結底,票房一般隻能在短期内影響股價變動,長期而言,驅動股價增長的還是公司業績,而公司業績取決于自身業務的創收能力。
就今年暑期檔來說,大盤整體提升,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帶動院線相關企業的業績,這一點其實早有顯現。财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多家院線相關公司預計将實現扭虧爲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大盤增長對各家院線收入帶來提振。
此外,行業整體向好,暑期檔呈爆發态勢,主控或參投相關影片的公司也能從中分一杯羹。前不久,北京文化發布的公告數據顯示,截至 7 月 23 日,《封神第一部》累計産出 3.82 億票房,相對應的,公司從中獲得的營業收入在 2.3 億 -2.5 億之間。隻是這個比例與行業的分成慣例有所出入。目前,貓眼專業版給《封神第一部》的票房預測接近 25 億,整體也是不錯的成績。
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暑期檔的 200 億票倉也很難顧及全面。今年暑期檔,博納影業出品的《别叫我 " 賭神 "》票房止步 4077 萬,加之春節檔的《無名》不及預期,博納影業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 1.5 億元 -3.12 億元。進入下半年,博納影業的業績能夠出現轉機,大概率要看《少年時代》《上甘嶺》等影片的上映表現。
光線影業主控的《茶啊二中》雖收獲高口碑,但未能出圈,即将上映的《我經過風暴》是光線影業在暑期檔的最後一張牌。相比之下,華誼兄弟甚至已經到了 " 無牌可打 " 的境地,連續五年的虧損讓公司發展深陷泥潭,今年暑期檔,華誼兄弟更是直接 " 缺席 ",公司的持續虧損還沒有可扭轉的迹象。暑期檔至今,華誼兄弟股價一度跌至 2.7 元 / 股,公司布局的《前任 4》能否在今年上映還是個未知數。
整體上看,暑期檔的火爆态勢确實讓市場變得愈發活躍,影片票房與公司業績、資本市場的關聯也呈現出新的走勢。二級市場不再盲目追逐高票房的影視股,爆款影片帶動的股市增長期和 " 收割 " 期都在縮短,電影消費市場、創作公司、院線、二級市場正在達成一種新的平衡,這對行業而言或許是更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