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使鹿民族鄂溫克
作者:小貝
校稿:朝乾 / 編輯:果栗乘
提起大興安嶺,不少人的腦海裏想必都會第一時間浮現出一幅 " 鮮花野果綴滿枝頭,熊鹿貂兔競相追逐 " 的豐饒圖景。
在白雪覆蓋的小村莊裏
炊煙袅袅升起,宛若世外桃源
(圖:圖蟲創意)▼
的确,在東北的這片蒼茫林海中,生活着爲數衆多的野生動物。若是想要在這樣一片生命力旺盛,而又野性十足的土地上紮根,就必須得摸索出一種與自然、與動物和諧共生的獨特生活方式來才行。
不隻是狍子,還有很多 " 東北神獸 "
也在與人類共享着大興安嶺這座自然家園
(馬鹿 圖:圖蟲創意)▼
吹響手中的鹿哨,隻需要聽聽挂在它們脖子上鈴铛的清脆作響,便能知道這些在林間悠閑遊蕩的生靈已經回應了你的呼喚。隻消半刻,體形碩大,性子卻極溫和的馴鹿們便聚集到了鹿哨主人的身旁。
不用想,它們的眸子一定眼巴巴地瞧着盆裏的飼料。畢竟,在冬天的大興安嶺,馴鹿們愛吃的青苔此時已經很難尋見了。
(抖音 @雨果索)▼
這個踩着皚皚積雪,頂着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溫還堅持在林間喂鹿的年輕人,叫雨果索,他是敖魯古雅鄂溫克(也稱使鹿鄂溫克)民族的一員。
使鹿文化的傳承人
對于一些對使鹿鄂溫克族群有所了解的人們來說," 雨果 " 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在 2011 年上映的紀錄片《雨果的假期》中,這個古靈精怪的孩子就給很多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們對于使鹿鄂溫克民族的了解,也基本就始于那時。
作爲中國最後一支保留飼養馴鹿習慣的民族,他們自 300 多年前,從貝加爾湖一帶南遷到大興安嶺後,就一直以狩獵民族的面貌生活于此。
中國鄂溫克族的主要分布地區示意▼
在白山黑水的掩映下,這個以鹿哨和獵槍傍身的民族在大興安嶺的深山密林間傳承了一代又一代,而馴鹿也一直都是他們最忠實的夥伴——
冬天,号稱 " 森林之舟 " 的馴鹿拉着鄂溫克人的雪橇,飛奔于林海雪原之間;夏天,馴鹿身上割下的鹿茸是名貴藥材,鹿皮則能爲鄂溫克人遮風擋雨。
使鹿鄂溫克人是鄂溫克族的分支
他們世代以狩獵和飼養馴鹿爲生
(圖:抖音 @雨果索)▼
而出于對鹿的尊敬,鄂溫克獵戶從來不吃鹿肉,所有因高齡或意外去世的鹿最後都得會被風葬或土葬。在他們看來,這也是與鹿默契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現代化浪潮的來襲,這個鄂溫克民族中人數最少的分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與鹿爲伴、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也難以爲繼。
漸漸地,大興安嶺深處的使鹿鄂溫克
成爲了中國的最後一個狩獵部落
(圖:圖蟲創意)▼
一方面,自 50 年代起,使鹿鄂溫克人逐漸由遊牧轉爲定居,越來越多的族人選擇搬到山下,住進了青磚青瓦的房子,但馴鹿則完全接受不了山下的環境。想要繼續養鹿,就不得不回到山上,繼續在鄂溫克傳統的 " 撮羅子 " 式帳篷裏生活。
" 撮羅子 " 也叫 " 仙人柱 "
是木頭搭起的呈傘形狀的窩棚
夏天以桦樹皮做蓋,冬天用麋鹿皮圍起來
(圖:圖蟲創意)▼
另一方面,随着 1996 年《槍支管理法》的頒布,使鹿鄂溫克人不再使用獵槍,那些上了年紀的鄂溫克人一下子就失去了自己賴以爲生的生活工具,一些人接受不了這種太過突然的轉變,進而整日以酒精麻痹自己,養成了酗酒的惡習。
這種人鹿共生的民族傳統生活方式日益走向衰微,自然引起了一些生于斯、長于斯的人們的擔憂。
出生于内蒙古呼倫貝爾的紀錄片導演顧桃就拍攝過著名的《鄂溫克三部曲》,即《敖魯古雅 · 敖魯古雅》、《雨果的假期》和《犴達罕》,用自己的鏡頭忠實地還原了一個鄂溫克家族三代人的變遷。
左右滑動-《鄂溫克三部曲》
被認爲是一首鄂溫克狩獵文明的挽歌▼
而身爲黑龍江漠河人的著名作家遲子建也曾經以使鹿鄂溫克人的經曆爲原型,寫出過《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是一本讓人讀了就迫不及待想要了解使鹿鄂溫克人愛恨情仇的小說。
如今,作爲《額爾古納河右岸》裏的女酋長原型的瑪利亞 · 索老人,已經在去年 8 月高齡離世,向大衆宣傳使鹿文化、讓鄂溫克人的故事進一步爲大衆所知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年輕一代的身上。
瑪利亞 · 索老人是使鹿鄂溫克部落最後一任女酋長
也被譽爲中國最後的女酋長
(圖:顧桃)▼
值得慶幸的是,那個在顧桃導演鏡頭下略顯迷茫的小男孩雨果已經長大了。現在,他不僅已經接過了部族的傳承,和母親共同照顧着鹿群,還開始在抖音以短視頻的形式,給更多人展示使鹿鄂溫克人最原汁原味的生活狀态。
雨果用抖音記錄與分享自己的生活
(抖音 @雨果索 )▼
大興安嶺的守護者
如今在抖音,雨果索是粉絲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使鹿鄂溫克短視頻博主,這次,我們也有幸采訪到了他。
其實早在 2001 年,内蒙古根河市政府出于保護環境的考慮,就啓動了針對使鹿鄂溫克人的的生态移民工程。
2003 年,位于根河市西郊的 " 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 " 新址建成,所有還留在山上的鄂溫克人都搬進了已經建好的獨棟現代化雙層木屋裏,并開始在政府的幫助下發展 " 敖鄉 " 的旅遊業,以使鹿鄂溫克文化招徕遊客。
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被稱爲中國 " 最後的狩獵之鄉 "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 圖:圖蟲創意)▼
鄂溫克族也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少數民族
(圖:圖蟲創意)▼
不過,就像之前所說過的那樣,馴鹿并不能适應山下的環境,想要養鹿就必須回到山上的獵民點裏去,雨果的母親(鄂溫克語中稱呼母親爲額妮)柳霞,卻始終割舍不了自己心底對于馴鹿的珍愛,決心繼續在山上養鹿。
霞姨在森林裏陪着她的馴鹿一年又一年
對她來說這就是最讓她幸福和安心的事了
(抖音 @雨果索 )▼
再加上考慮到柳霞有酗酒的壞習慣,爲了給雨果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在使鹿鄂溫克人下山的前一年,9 歲的雨果在希望工程的幫助下離開大興安嶺,千裏迢迢地來到了江蘇無錫一所條件非常不錯的私立學校讀書。應該說,這段經曆給雨果打下了深深的城市烙印。
在無錫讀書的那陣子,盡管學校的半軍事化管理十分嚴格,但他還是和同齡的城市孩子一樣,喜歡上了籃球和滑闆,在周傑倫和潘玮柏的節奏下練習舞蹈和 RAP,可謂嘗盡了繁華的滋味。
但高中畢業之後,雨果卻在一時之間迷失了人生的未來方向,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自己成了一個" 夾在城市與大山之間的孩子 "。根河緩慢的生活節奏已經無法滿足他,但在城市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光下,他 " 使鹿鄂溫克人 " 的身份又顯得蒼白而無用。
在這段時間裏,雨果在大山和城市之間幾經浮沉,曾追随過爲鄂溫克人發過聲的顧桃導演,想要學習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也曾在成都做過一段時間的說唱歌手。
直到 2019 年,雨果在台上表演時被人告知,如今的大山裏隻剩下他額妮一個人還在養鹿,這瞬間就讓他動了回家的念頭。
在雨果的認知裏,還在獵民點裏堅持養鹿的族人雖少,但至少還有一些,人聚集在一起,多少也有個照應,而如果隻剩下自己那愛喝酒的額妮,保不齊哪天就會發生什麽意外。
在森林裏養鹿的生活注定是孤獨的
霞姨有時就一邊喝着酒一邊看着自己的馴鹿
(抖音 @雨果索 )▼
就這樣,雖然對城市生活還是有些難以割舍,但心系母親的雨果還是毅然決然地放下了城市裏的一切,回到了大興安嶺的崇山峻嶺之間,開始和自己的母親一點點地撿起祖先們傳下來的馴鹿技能。
雖然在一開始,習慣了快節奏生活的雨果還有些不太适應大興安嶺的生活,甚至忘了東北話和鄂溫克話該怎麽說,又在面對菜量特别實誠的東北菜時鬧了不少笑話,但他還是很快找回了與母親的融洽關系,而且掌握了不少馴鹿心得。
鄂溫克特的傳統飲食有好吃到比贊的
也有讓人懷疑人生的
但無論哪種都是鄂溫克族最地道的家鄉味
(抖音 @雨果索 )▼
例如,想要在千裏冰封的冬季找到鹿的蹤迹,就得先 " 下點血本 ",把馴鹿最愛吃的豆餅碾成粉,撒在路上被車轍壓過的堅實雪面上,這樣才能讓鹿吃到的雪盡可能少一些。
等到第二天,回到原地,隻要追蹤一下周圍馴鹿留下的糞便和腳印,就能找到鹿群了。
找鹿可不是個容易的活
有時候找上好幾天隻見鹿糞不見鹿影
(抖音 @雨果索 )▼
每當鹿群有新生命誕生時,雨果都會非常開心地把這份喜悅分享給關注自己的粉絲們。
除了這些在馴鹿過程中所積累的點滴喜悅,雨果也坦言,最令他感到驚喜的其實是他在前往無錫上學之前,與回歸大興安嶺之後的十幾年裏,自己部族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應該說,現在的鄂溫克人在最大限度保留優秀民族文化的同時,也同樣積極地擁抱了現代化生活,二者已經達成了一個相輔相成、各補其短的和諧狀态。
山上的獵戶們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有的獵戶甚至已經用上了無人機追蹤鹿群,就連他那位從未踏出過大興安嶺一步的額妮,也能從容自若地面對着手機的鏡頭,和自己的兒子一起教粉絲們如何說鄂溫克語。
鄂溫克族在中國、俄羅斯、蒙古都有分布
因此鄂溫克語中也帶有一些俄語的詞彙
(抖音 @雨果索)▼
另外,沉溺于酒精的族人這幾年已經越來越少,上了年紀的老人也隻在 " 感覺冷 ",或者 " 想要舒筋活血 " 的時候,才适當喝一點。
雨果也希望,使鹿鄂溫克人擺脫 " 酒蒙子 " 刻闆印象的那一天,能夠早點到來。
雨果的舅舅維佳以前也喜歡喝酒
不過他現在已經很少喝酒了
(後面是維佳的畫 抖音 @雨果索 )▼
維佳除了畫畫有時還會吟唱幾句詩
—— " 化凍的冰河傳唱着祖先的祝福
爲森林的孩子引導回家的路…… "
(席慕容寫給維佳的信)▼
最後,雖然山上的條件仍然比較艱苦,但身邊與他同齡的使鹿鄂溫克年輕人回來養鹿的卻越來越多了,年輕人們紛紛在短視頻平台上開設賬号,向更多人展示使鹿鄂溫克人的生活,這就讓他對将鄂溫克文化傳承下去充滿了信心。
其實,在與雨果的接觸中,我們已經明顯地感覺到,現代技術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養鹿人們的生活模式。
老一輩在接受新生的事物
年輕人在傳承古老的文化
民族文化就是在這樣的新舊交替中得以延續
(抖音 @雨果索)▼
在采訪過程中,爲了找一個信号最好的山頭,雨果索騎了一分鍾的自行車,而這裏也是他蹭網下電影的地方。據雨果說,媽媽在她的手機上也儲存了許多部電影,其中她最喜歡的就是由昆汀 · 塔倫蒂諾拍攝的《被解救的姜戈》,可以說百看不厭。
這陣子,雨果已經在盤算着給自己和媽媽各換一部新手機了。
最閑的時候,雨果甚至會關注一下生活在俄羅斯雅庫特共和國的鄂溫克人,了解一下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态……
老樹幹上的新嫩芽
盡管在人們的通常印象中,代表 " 領先 " 與 " 進步 " 的現代文明總是富有侵略性的一方,它會毫不留情地将代表 " 落後 " 與 " 原始 " 的傳統文明生存空間擠壓殆盡。
但是,使鹿鄂溫克這棵老樹在嫁接了現代化的新枝後,卻還能開出鮮花。這讓我們發現,現代與傳統之間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存在一條和諧共生的道路的。
爲傳統注入新的活力
不斷自我更新才能走得更遠
(抖音 @雨果索)▼
針對這一觀點,《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賈雷德 · 戴蒙德曾經寫過一本書,即《昨日之前的世界》。在書中他認爲,盡管農業革命爲人口的人口迅速增加提供了基礎,但與之相對應的是,戰争和饑荒等人道災難也頻繁發生。
雖然戴蒙德并不提倡一味複古,但從他提到,農業革命之前的世界,在育兒、養老、婚姻、養生、危機應對等領域,的确有值得現代社會學習的地方。
在使鹿鄂溫克民族的身上,我們同樣不難看出,靠着祖祖輩輩與鹿群積累下來的友誼與互信,鄂溫克人不僅做到了與鹿群平等相處,還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以使鹿文化爲依托,開發出了鹿群的旅遊和藥用價值。
人與馴鹿的故事還将繼續下去…
(抖音 @雨果索)▼
這種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間互利共生的傑出智慧,恰恰是很多現代人所缺少的。
同樣地,現代文明的東風在吹進大興安嶺的群山之間後,也同樣爲這個古老的族群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雨果能切實地感覺到,縱使相隔千裏,自己在抖音上所分享的這些鄂溫克故事,也仍然在順着互聯網的脈搏傳入千家萬戶。
在采訪的過程中,雨果非常興奮地向我們分享了一個剛剛發生的故事。
最近,雨果正帶着自己的馴鹿們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一個牧場打工。采訪那天上午,有 200 多名遊客來到了這個牧場遊玩,而他們中有不少人都曾經看過雨果在抖音上發表的視頻。
所以當遊客們一下車,雨果就在一聲聲" 你就是雨果 "中被圍住了,不少人都拉着雨果和馴鹿們合影,其中甚至不乏來自廣東,操着粵語口音普通話的遊客。
雖然不是很聽得懂粵味普通話這種 "lei si yi duo" 的發音,但這位廣東大哥的熱情卻着實讓雨果非常感動,這種在線上與粉絲留言互動,線下接受粉絲 " 面對面追星 " 的經曆,讓雨果感受到自己每個視頻所傳達的喜怒哀樂,都切實地傳達給了屏幕前的觀衆們,拍攝者與粉絲之間的距離,真的就隻有一個屏幕。
在雨果的心裏,他一直認爲,抖音不僅是他一個人記錄日常生活的好幫手,更是整個鄂溫克部族向外界傳達使鹿精神的絕佳窗口。正如他想向大家說的那樣:
" 我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鄂溫克這個民族,也希望大家知道中國是有馴鹿的國家,雖然數量很少,但是中國是一個唯一一個同時有大象跟馴鹿都在一個國家生活的國家。"
" 另外,也希望大家能喜歡這個我們這個部落,喜歡馴鹿,能喜歡我們這個家庭,歡迎大家随時來我們家玩!"
【今日福利】
暑假來了,局長發福利啦!~截止 7 月 1 号 12:00,局長将随機挑選留言區的 5 位粉絲,每人贈送 1 本球局精選圖書!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蟲創意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