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 2022 年,在特殊原因的影響之下,食品飲料行業可謂遭受到了重創。但是,在衆多行業品類之中,卻仍有 " 幸免于難 " 的品種。其中,啤酒便作爲最有韌性的那位站了出來:在 4 月産量大跌 18.3% 的背景下,卻交出了全年收入同比增長 10.14%,利潤同比增長 20.2% 的優異成績單。
按照常理,在 2023 年經濟和出行環境完全恢複的情況下,啤酒行業應該延續 2022 年的強勁走勢,繼續超越整個食品飲料闆塊。然而,現實卻再次出現了意外的轉折。
随着北方強降雨等極端天氣的到來,疊加企業庫存高企的現象,啤酒銷量也受到了不小影響,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7 月規模以上啤酒企業啤酒産量 402.4 萬千升,同比下滑 3.4%。而華潤啤酒董事局主席侯孝海在中期業績媒體說明會上也表示,"7 月份,啤酒整體銷量呈現負增長,預計 8 月的整體銷量依然同比下降。"
而在啤酒旺季 " 不旺 " 的年份裏,與啤酒一樣同爲消費者日常飲用的各類飲品品牌也在場景恢複的助力下 " 各顯神通 ",通過自身的努力抓住消費者們的心智。
那麽,從行業發展與投資方向的視角來看,啤酒與飲料這兩個有所類似卻又極爲不同的行業該如何解讀?新的投資機會孕育在哪裏呢?
量價穩定,中國啤酒進擊高端
作爲傳統大衆消費品,過去,啤酒産制銷企業主要依靠規模效應的增大來獲取利潤規模的增加。然而,伴随着啤酒巨頭們 " 開疆拓土 " 時代的逝去,想要依靠上量的方式增收越來越困難,也促使近年來行業呈現出了高端化發展趨勢。
但盡管如此,量與價格這兩個方向仍然是啤酒行業企業無法忽視的兩個重要方面。
其中,從銷量角度來看,國内啤酒的發展大緻可以分爲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 1999 年到 2004 年,國内啤酒市場以産量增長爲主要趨勢。在這個階段,以華潤雪花爲代表的啤酒廠商們通過收購和兼并地方酒廠來擴大經營規模。
第二階段是從 2005 年到 2013 年,啤酒公司開始同時關注銷量和市場占有率兩大目标。在這個過程中,産品價格有所上漲,同時,産品結構也得到了升級。但是,該階段的産量增速仍高于噸價增速。該階段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CAGR)分别爲 8.3% 和 5.2%。
第三階段是從 2014 年到 2017 年,國内啤酒産銷量達到了巅峰後逐漸轉弱。行業的增長驅動力發生了轉變,價格上漲的趨勢變得更加明顯。在該階段,行業整體呈現出銷量下滑但噸價提升的趨勢。該階段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CAGR)分别爲 1.8% 和 3.9%。
自 2018 年以來的一段時間内,啤酒産銷量趨于穩定,但提價的趨勢更加明顯。行業利潤增加的責任也完全轉移到了提升噸價上。國内啤酒市場延續了 2018 年以來的量穩價升的趨勢。2021 年産量和噸價分别上升了 5.6% 和 2.2%。從 2018 年至 2021 年,産量的年複合增長率爲 -0.1%,而噸價的年複合增長率爲 3.7%。
啤酒企業銷量增速情況對比 圖源:公司年報,申港證券研究所
不過,行業整體的産銷量穩定,并不意味着業内每家企業的産銷量穩定,啤酒龍頭公司們,仍在通過各種方式拓展公司渠道。其中,向非基地多品牌分散市場開拓,成爲了提升産銷量的一種有效手段。
近日,重慶啤酒便發出公告,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啤分别以 250 萬元、60 萬元人民币拟收購北京首釀金麥、金貝亞太 ( 北京 ) 餐飲 100% 的股權,便是近期行業内并購的又一案例。
重慶啤酒早年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奠定了西部地區的啤酒龍頭地位,優勢市場主要包括重慶市、雲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及甯夏回族自治區等,但由于西部地區啤酒市場容量較小,對于公司來說,未來的發展或将立足于提升現有市場的産品結構,以及通過大單品和國際品牌矩陣向東部戰區持續滲透。
而本次對生産商與精釀啤酒餐吧的收購,不僅對公司在非基地市場開拓有利,還可以提升精釀分銷能力、品牌影響力。
而在重啤收購在京啤酒廠和店外,浙江市場中喜力破局,華潤正在搶奪百威和其他産品份額;湖南市場中燕京份額快速提升;廣東市場中華潤 " 收複失地 ",都是啤酒企業們在暗暗角力的故事。但從長期來看,各家企業産銷量的改變,短時間内難以打破目前多足鼎立的局面,而行業層面的發展,也更多倚靠于啤酒噸均收益,即成本與高端化貝塔的落地情況。
啤酒作爲傳統大衆消費品,過去主要依托規模效應賺取規模利潤,盡管近年來行業逐步走出高端化發展趨勢,但其大衆品的特性亦決定了其利潤率不僅僅與産品售價挂鈎,還很大程度上受原材料成本波動的影響。
據華福證券研究,以青島啤酒爲例,其 2022 年啤酒業務毛利率約 36.8%,營業成本中,包裝材料(玻璃瓶、易拉罐與紙箱)、大麥等原材料成本占比約 73.29%,而制造、能源、人工等成本占比僅 26.71%。
青島啤酒成本構成 圖源:公司公告,華福證券研究所
在過去數年中,包材與麥芽價格的上漲,在很大程度上抹平了企業高端化戰略帶來利潤的增加,但在 2023 年這個轉折點上,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将在很大程度上貢獻對未來業績的影響。
數據來源:Choice,華福證券研究所
首先,啤酒的三類主要包材的原材料,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回落,衆所周知,啤酒包裝材料主要包括玻璃瓶、易拉罐與紙箱三類。
其中,玻瓶的價格主要跟随玻璃價格走勢,在普通玻璃工藝成熟,壁壘偏低,疊加建築建材、家具家電非景氣周期的影響下,2023 年全年玻璃行業需求受到較大的抑制,據申港證券預計,全年玻瓶價格或有中高個位數(7%)的回落,也将爲啤酒行業單位成本貢獻出 1.57%-4.17% 的降低。
國内玻璃價格同比走勢 資料來源:ifind
易拉罐的價格則随着鋁價的回落而下跌,預計預測鋁價的回落或将帶動易拉罐價格的下降,進而推動啤酒行業成本下降 1.87%-4.98%。而在紙箱端,随着瓦楞紙價格的進一步加速回落,2023 年全年包裝紙的價格将下降 15%,對應降低啤酒成本 2.1%。
瓦楞紙價格及同比增減情況 資料來源:ifind
在原材料價格下跌降低包材成本外,作爲啤酒最主要原材料的麥芽價格,也在大漲後完成回落。2020 年 5 月,商務部決定對原産于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大麥價格快速上行,對比 2020 年 5 月進口均價最高漲幅高達 74.9%。而在今年 8 月 4 日,商務部解除了對澳麥的 " 雙反 " 政策。同時,伴随着大麥的豐收,将進一步壓低大麥價格,預計将提升啤酒業務毛利率 1.47 個百分點。
可以說,從短期來看,作爲大衆消費品的一種,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啤酒企業的盈利情況,結合目前處于下跌中的多項主要原材料,以及相關政策的落地,2024 年中成本側的改善将成爲啤酒行業的一大亮點。
但是,原材料價格的漲跌均屬于周期影響與事件推動影響下的盈利能力正常波動情況,而從長期來看,對于産銷量穩定下來的啤酒行業,邁向高端化,提升噸均盈利,才是未來十數年甚至數十年内最主要提升盈利能力的渠道。
而行業高端化得以實現的原因,可從定量與定性兩方面分析。
定量來看,目前我國高端檔次啤酒的銷量占比仍處于 15% 以下,對比海外成熟市場 36% 尚且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從噸價來看,2022 年國内龍頭啤酒企業平均噸價爲 3671 元,距離發達國家啤酒平均消費水平的 5250 元也有不小的距離,高端化空間十分巨大。
定性來看,目前啤酒單瓶價格絕對值仍然較低,以 6 元中端啤酒爲例,哪怕價格上漲 17%,價格絕對值也僅僅提升 1 元,也就意味着需求端對價格的敏感性相對較弱,高端化短期内由供給側推動仍可持續。
我們在和十數位啤酒消費者後,大多數受訪者均表示并不會真正影響消費熱情。
同時,近年來啤酒企業也在不斷回收渠道費用和終端過高的加價率,疊加餐飲端消費的持續恢複,啤酒行業高端化趨勢與龍頭企業報表盈利能力将不斷釋放。
而走向高端、産品結構優化的趨勢在 2023 年内更加凸顯:青島啤酒在白啤、原漿等中高端品牌的帶動下,2023H1 主品牌銷量同比增長 8.9%,其他品牌同比下滑 3.6%,産品結構不斷優化,噸價同比增幅達 5.28% 至 4254 元 / 噸。2023H1 珠江啤酒 / 華潤啤酒 / 重慶啤酒噸價同比增速達 6.06%/4.38%/2.31%,噸價分别達 4026/3484/4822 元。
主要啤酒企業三年噸價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聯證券研究所
伴随中高端産品的推出及放量的同時,2023H1 主要啤酒企業中高端 / 高端品類營收占比也完成進一步提升,以青島啤酒與華潤啤酒爲例,分别倚靠 " 一體兩翼 " 産品布局下超高端産品站穩百元及牌喜力實現接近 60% 的高增,帶領公司有效完成中高端産品銷量提升。
啤酒企業中高檔 / 高檔品類占比提升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聯證券研究所
不過,啤酒行業的高端化進程雖然十分快速,但在具體的落地方面,仍存在着不少問題。
首先,是如何更加平滑地完成價格的提升,有相當一部分啤酒企業爲了不失去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選擇通過縮小瓶型的方式完成提價,這也導緻市場新産品的瓶型從 700ml 逐漸縮小至 500ml、330ml,甚至喜力進一步推出了 150ml 瓶型的産品,而如此小瓶型的産品也遭到了消費者們的質疑與不解:" 真正喝啤酒的人會選擇這個?無非是打卡朋友圈的噱頭罷了 "。
的确,瓶型的縮小是提升價格帶的一類方法,但體積無法無限度地縮小,隻能作爲産品升級叠代過程中的權宜之計,如何讓大衆消費者 " 坦然 " 接受,是高端化路徑上的一大問題。
價格提升外,營銷渠道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主流價格帶的産品和超高端價格帶的産品,其差異不僅僅體現在産品的口味或包裝,更多的是體現在消費場景、飲用習慣、品牌調性等 " 看不見、摸不着 " 的方面。
傳統的超市、便利店等銷售渠道可能無法滿足高端啤酒的銷售需求,需要開辟新的銷售渠道,如精品店、高端餐飲場所等。同時,線上銷售也成爲了高端啤酒的一個重要銷售渠道,但如何保證線上銷售的服務質量,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也是一個問題。
此外,産品建設矩陣的問題也應該被重視起來。在近年來,我們看到了衆多借助大單品實現突圍的成功案例。例如,重啤通過烏蘇在燒烤店取得了成功,而燕京 U8 則憑借一款大單品屢創佳績。這些産品都證明了優秀的大單品可以幫助企業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高端化并不僅意味着某一類單品的突破,而是整個産品矩陣長期地叠代,據申港證券研究,任何一款啤酒單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隻有建設健康、豐富的産品矩陣,才能幫助企業穿越産品生命周期,實現長期增長。
盡管目前中國啤酒高端化有着衆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但也恰恰證明了我國啤酒高端化進程才剛剛開始,這些問題逐步改變、直到逐一解決的過程,便是中國啤酒高端化持續演進的過程。
而對于投資者而言,雖然啤酒動銷随着天氣轉涼即将進入淡季。但按照曆史規律,Q4 及來年 Q1 淡季中啤酒龍頭企業股價将更有性價比。
在長期邏輯未發生顯著改變的情況下,高端化貝塔與成本端地改善,将爲行業來年作出背書,貢獻額外盈利彈性,而相關企業也将迎來最佳投資時間點。
細分賽道爲基,飲品賽道 α 價值凸顯
而在啤酒行業之外,在生活中與其十分類似的便是飲品行業了。不過,從投資角度來看,飲品賽道與啤酒賽道則呈現完全不同的态勢,飲料闆塊中的公司由于所處細分賽道不同,而不同細分賽道的市場空間,競争格局等均不一緻。因此闆塊投資機會更應關注個股,超額收益主要來自單個賽道甚至單個企業展現的複蘇形态。
從賽道角度來看,伴随着年輕消費者與其年輕化需求的提升,帶來了對整個行業的變革,相關熱門賽道快速擴容,而預調酒行業便是其中之一。
我國預調酒行業自 2003 年起勢,至 11 年間逐漸完成了市場的探索,此後四年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在 12 至 15 年間,随着産品定位的确立疊加電商渠道引爆消費熱潮,銷量年複合增長率 +68.53%。
但在此後的 3 年中,茅台、五糧液等公司紛紛推出預調雞尾酒産品,産品同質化極爲嚴重,再疊加庫存問題導緻了行業急劇收縮,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而在經曆過行業出清後,渠道庫存逐步消化,自 2019 年至今,行業銷量止跌回升,并保持了穩定擴容的趨勢。
中國預調酒銷量 數據來源:Euromonitor,華福證券研究所
而截至當前,我國預調酒人均消費量僅 0.2L/ 人 / 年,相比于美國和日本分别 8.5L/13.7L 的水平具 備巨大的提升空間。同時,伴随着 Z 世代酒水消費群體的崛起,更加多元化的聚會方式與消費場景也讓低度酒成爲主角,可以說,無論從定量還是定性的角度,預調酒行業不能不被稱作一個優良的賽道。
該賽道中龍頭——百潤股份,便享受到了行業出清後十分良好的競争格局,進而引領預調酒行業的發展。
2023 年上半年财報顯示,報告顯示,2023 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 59.20%,歸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 98.85%,幾近翻倍。而就在近日的三季度業績預告中,公司同樣給出了營收比上年同期增長 110%-120%,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 125%-135% 的高額指引。
百潤股份業績
如此優異的業績,與企業構築大單品的打法、線上線下渠道前瞻性布局、向上打通産業鏈通道的做法不無關系,但不可否認的是,賽道優勢的賦能,是百潤股份快速增長的最重要條件。
而除了像百潤股份這樣借助賽道之風崛起的企業來說,在某些行業發展向好且已存在頭部廠商的賽道裏,也有通過自身優秀的業務能力完成 " 黑馬逆襲 " 的企業,而東鵬特飲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在當今城市生活節奏加快的背景之下,能夠緩解疲勞、提神的能量飲料進一步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睐,能量飲料也成爲了軟飲料細分賽道中增速最高的子闆塊。而對标海外,無論從銷售單價還是人均消費量來說,都有着極大的增量空間。
但是,如果早數年來觀察能量飲料賽道,我們會發現在行業中紅牛可謂是 " 如日中天 ",難尋敵手。但也正是在如此一個龍頭壟斷的市場中,東鵬特飲憑借強大的運營能力與策略制定,完成了逆襲。
紅牛在能量飲料市場中主打高定價策略,而東鵬特飲最初便依靠價格差異化的打法,推出 500ml 大金瓶瞄準下沉市場,通過獲取貨車司機等指向性客戶的方法與紅牛錯位競争,同時紅牛的商标戰也爲公司實現市場突圍提供了一定機遇。
東鵬飲料産品矩陣發展圖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淘寶網,華福證券研究所
而在特殊時期,東鵬更是展現出了企業強悍的自身管理能力,在競争對手幾近 " 停擺 " 的時間中,持續建設線上線下結合,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銷售渠道覆蓋網絡,截至 2022 年,全國活躍終端網點超過 300 萬家,驅動公司全年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别同比 +21.89%/+20.75%。
而在 23 年裏,随着疫後消費場景複蘇,東鵬特飲在渠道建設、産品形象與成本費用管控中的投入顯現了出來,品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
同時,東鵬旗下又一單品 " 補水啦 " 快速起勢,截止目前實現含稅收入 3 億 +,1L 大包裝上市嘗試切入餐飲渠道,補水啦正在快速鋪市有效網點占比持續提升。而公司也在穩态估值從大單品公司向平台化公司切換的過程中,市場份額再度提升。
而綜合來看,飲品賽道中複蘇态勢明顯,但投資機會與啤酒的高端化行業受益不同,絕大多數集中于某些優秀的企業 α 而非闆塊 β,對于在版塊内尋找投資機會而言,更多可以從細分行業與公司兩方面入手:在無糖茶飲、預調酒等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的賽道中,大概率會出現受益于行業發展而走出長牛的企業;而一些管理能力極強的公司,也擁有改變行業格局,享受行業擴容和格局改善的雙重提振的紅利。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在食品飲料這個巨大的賽道裏,無論是今年 " 逆勢走弱 " 的啤酒行業裏,還是 " 千帆争流 " 的飲品行業中,都有着各自的投資機會和發展趨勢。
在啤酒行業中,高端化和産品創新帶來的行業向 β 成爲未來投資的主要方向;而在飲品行業中,以預調酒爲代表的高速增長行業及以東鵬飲料爲代表的強管控能力的公司,則具備較大 α 方向增長潛力。
不過,随着消費者需求的快速變化和産品叠代速度的持續加快,飲品行業的未來也充滿了挑戰。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密切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态,挖掘出具有潛力的優質企業,并在适當的時機進行投資。
在未來,我們相信啤酒與飲品行業将繼續展現出強大的增長勢頭,而那些能夠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創新和提升自身實力的企業,也将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高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