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 Auto-First| 張馳
中國一汽并沒有整體登陸資本市場,因而各闆塊的盈利情況一直是個謎。
除了紅旗,中國一汽自主乘用車另外一個闆塊一汽奔騰,自去年銷量和經營情況明顯改善後,或迎來重要的變革契機,出于募資需求,其近年來經營情況也浮出了水面。
近日,據北京産權交易所網站信息,一汽奔騰拟通過增資形式引入外部投資方。
汽勢 Auto-First 了解到的增資項目公告内容顯示,一汽奔騰拟募集資金金額爲不低于 1.65 億元,增資完成後,原股東及通過非公開協議增資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員企業持股比例合計不低于 97%,通過北交所公開引入的投資方持股比例不超過 3%,信息披露期滿日期爲今年 8 月 14 日。
本次公告中,一汽奔騰披露了最近三年的經營狀況。數據顯示,2020-2022 年三年,一汽奔騰營業收入分别爲 85.53 億元、60.16 億元和 60.34 億元;淨利潤分别虧損 48.60 億元、37.58 億元和 20.97 億元。
另外,2023 年 1-5 月,一汽奔騰營業收入爲 28.38 億元,淨利潤虧損 9.97 億元。從經營數據上來看,近三年來一汽奔騰虧損明顯收窄,經營情況明顯改善,但三年來累計虧損達 117.1 億元,表明一汽奔騰依舊承壓,還沒真正走過危險期。
連年虧損,也造成負債高企。2020 年一汽奔騰資産爲 827874.11 萬,負債爲 1068089.19 萬元,資産負債率爲 129%。2021 年一汽奔騰資産負債率下降至 72%,但 2022 年又漲至 83%。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 1-5 月,一汽奔騰資産負債率提升至 89%。
結合目前的虧損情況,募資 1.65 億元并不能解決根本的資金缺口,主要出于引入外部投資,進而獲得先進技術或管理等層面的一次嘗試。
一汽奔騰經營業績不振,根本表現來自銷量的壓力,盡管今年前 5 月,一汽奔騰累計銷量爲 4.17 萬輛,實現超 50% 同比增長,但由于去年受長春疫情影響,上半年整體基數偏低。目前的銷量增長對于證明産品競争力提升還不具充分性。
比銷量提升更緊迫的是一汽奔騰新能源産品布局,目前乘聯會統計的在售 6 款車型中,新能源産品是空白。2020 年推出定位 20 萬元級的純電 SUV 奔騰 E01,目前市場幾乎沒有了聲量。
在 4 月份的上海車展,一汽奔騰一口氣發布 SUV、MPV 和微型電動車三款車型。據介紹,2023-2025 年,奔騰将投放包括 A00 級純電動車在内的 5 款新能源産品。從純電産品的布局來看,顯示了一汽奔騰新能源轉型的緊迫。
國内新能源滲透率已經超過 30%,自主品牌這一數據更高。今年以來,中國品牌汽車在純電、插混各級細分市場開啓全面産品布局,一場即将排定座位的終極大戰已經戰至尾聲,現在比拼的已經不僅僅是技術和産品,更多的是效率。一汽奔騰能否在有限的的窗口期,盡快迎頭趕上,這次引入外部投資者将是一個重要信号。(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