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方玉
編輯 | 蘇建勳
最近,全球儲能電站事故接連不斷。
據媒體 PV Magazine10 月 30 日報道,近日德國中部 Hesse 州的 Lauterbach 地區發生了一起 30KWh 戶用電池儲能系統爆炸事故。
9 月下旬,位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一座價值 3800 萬美元的特斯拉儲能項目—— Bouldercombe 電池儲能項目發生火災。該項目裝機容量爲 100MWh,今年 7 月份剛剛投入運營。
該起事故是特斯拉 Megpack 儲能在澳洲發生的第二起火災,也是特斯拉儲能 Megapack 在全球發生的多起事故中的一起。由于特斯拉自帶的明星光環,其事故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但實際上不僅是特斯拉,最近幾個月發生的儲能事故還涉及到了 Powin Energy、LG 等多家頭部儲能企業。
" 國外儲能站事故頻發,有個統計大概是 1% 的比例。" 樂創能源 CTO 常偉告訴 36 碳。
對比國外,國内近兩年鮮少有锂電池儲能安全事故曝出,隻有自媒體偶爾流傳出的零星事故視頻片段。這是否意味着國内锂電池儲能系統更加安全?
事實可能并非如此。多位儲能安全領域的資深人士告訴 36 碳,國内的锂電池儲能事故實際上并不少,隻是對外正式公布的調查報告相對較少。
" 國外基本爲商業運行項目,幾乎每天都在調用充放,産品問題能更快的暴露。" 遠景能源儲能産品總工程師錢振華對 36 碳表示,随着國内儲能項目利用率提高,調用頻次的上升,國内儲能産品也可能有越來越多的問題暴露出來。
國内儲能安全問題或将逐漸顯露
近年來,海外的锂電池儲能系統一直事故不斷,也招緻國内外不少對于锂電池儲能技術路線诟病的聲音。
追根溯源,電化學儲能作爲一種基于化學反應原理的技術,很難做到 100% 絕對安全,這是源于锂電池儲能本質上存在的安全性短闆問題。
樂創能源 CTO 常偉表示,儲能頻發火災是大規模電化學儲能推廣中必然存在的一個伴随性問題。" 大型儲能的安全是系統級的安全問題,因爲超過上萬個單體電池的竄并聯,異常複雜,同時疊加熱管理、PCS 及輔助系統等,可以說任何部件的隐患和瑕疵,都會導緻整個儲能站的着火甚至爆炸。" 他表示。
由于電化學儲能這種本質上的不穩定特性,電池内部和系統的熱失控難以完全避免,不可能做到絕對安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孫金華今年在一次會議上表示,截至 2022 年底,我國 500kWh 以上的儲能電站 772 座,運行中 472 座,公開報道火災 3 起,儲能電站每年發生事故的概率在千分之六,火災事故發生率還處在一個比較高的範圍。
但正如抽水蓄能電站也不是 100% 安全一樣,要保證锂電池儲能安全也并不是要做到絕對的 0 事故。
目前業内普遍觀點認爲,隻要将儲能安全事故發生概率降低到一定數值,其次由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在可控範圍内,就可以較好地保證儲能安全問題。
錢振華表示,目前主流儲能廠商的産品安全設計思路都是針對現有客觀存在總結提煉後,針對預測的異常狀态所采取的管控應對措施,不能 100% 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但是可以盡可能降低事故發生概率,并最小化安全事故發生後的影響後果。
" 目前在安全上領先的儲能廠商采用預防爲主,防消結合的理念,不光要做到本體安全、設計安全,還注重過程安全,配合實時監控和智能預警系統,在盡可能降低事故發生概率同時,做到事故早發現、早處理,最後還要築牢儲能安全最後一道門——消防安全,确保事故發生後防止蔓延,将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 錢振華表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問題在于,由于國内儲能市場良莠不齊,大量外行、新手跨界湧入,并不是每一家廠商都可以做到頭部儲能企業一樣的安全成本和技術投入,儲能産品質量難以保障。
尤其是在現有的 " 新能源強配儲能 " 政策下,很多業主安裝儲能系統的作用隻是爲了能夠順利并網,因此往往一味追求低價,采購的劣質産品往往容易在儲能安全防護方面偷工減料。這很可能爲後續的安全問題埋下隐患。
當前,由于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機制尚未完善,大量的儲能系統仍處于 " 建而不用 " 的狀态。中電聯調研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國内電化學儲能項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數爲 12.2%,新能源配儲利用系數僅爲 6.1% ——儲能系統大量閑置不充放電,自然就不會産生事故。
但這種建而不用的局面不會一直持續。随着電力交易品種的不斷增加,交易政策的不斷完善,國内的儲能系統未來也會頻繁參與電網響應和輔助服務。
基于此,多位儲能領域資深人士告訴 36 碳,随着國内儲能項目參與電網響應和輔助服務次數增多,未來國内儲能産品也将會有越來越多的問題暴露出來,尤其是新能源強配政策下上馬的電源側大型儲能項目。這也将是國内儲能市場接下來要面臨的一大挑戰。
儲能安全是比價格戰更嚴峻的考驗
全球範圍内,歐美國家的新型儲能發展要早于中國,兩大市場的新型儲能裝機量總和也遠大于國内,儲能系統也更早地參與到了電網響應和輔助服務中。因而國外儲能系統不時發生的事故,對于中國儲能行業的發展也是一種借鑒和警示。
尤其是在當前儲能行業野蠻生長的背景下,數萬家企業幹儲能,跨界玩家蜂擁而入,儲能安全技術容易被忽視,儲能安全的風險正在加大。
上文中德國中部 Hesse 州的 Lauterbach 地區發生的戶儲爆炸事故,産品就是由中國深圳 Basen Technology 公司生産的三個電池 Pack 組成。
在此背景下,多位儲能業内人士、行業專家都曾公開表達過對于儲能安全問題的擔憂以及對于安全規範發展的呼籲。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儲能安全極有可能成爲行業最大的 " 灰犀牛 "。
一位頭部儲能企業的高管告訴 36 碳,國内儲能市場良莠不齊,他非常擔憂一些沒有經驗的玩家生産出劣質儲能産品,造成嚴重事故,最終整個工商業儲能行業都會受到牽連,發展被迫減速。
在他看來,儲能安全是比行業當前的價格戰更嚴峻的考驗,價格戰隻會影響一時,但安全一旦出現大問題,負面影響會持續數年,關系到整個行業的興衰。
這種擔憂并不是空穴來風。2021 年國内的大紅門儲能火災爆炸事故曾給行業帶來慘痛教訓,事故救援過程中導緻 2 名消防員犧牲 , 電站内 1 名員工失聯。該事故發生後,多地工商業儲能項目停工或暫緩," 影響了行業好幾年 "。
類似的問題在韓國也有發生。韓國的儲能産業相關市場曾有過超高速的增長,但由于持續不斷的火災事故,韓國儲能項目投資熱情降至冰點,市場萎靡不振,儲能集成商隻得被迫到海外市場尋求發展空間。
" 如果國内儲能行業野蠻生長的态勢不得到控制的話,國内有可能出現比大紅門更嚴重、影響更深遠的事故,将所有企業拖入泥潭。" 該高管表示。
在此背景下,頭部的儲能系統集成商普遍高度關注儲能安全,在儲能安全技術方面重點投入。在儲能廠商提升锂電池儲能安全性的過程中,也孕育出一些新的商業機會和技術升級的路徑。
爲了解決傳統磷酸鐵锂電池的安全問題,不少儲能系統集成商爲系統配備了各種周全的安全措施——儲能電芯安全預警算法、儲能 AI 芯片、儲能溫控設備、早期安全預警、消防安全等細分市場因此迎來發展機遇。
部分儲能企業還在電池材料上進行技術探索。36 碳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儲能廠商正在研發基于半固态锂離子電池的儲能電池和系統産品。半固态電池不僅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并且由于降低了液體電解質洩漏和易燃性的風險,安全性更高。
如開頭所言,雖然這些措施無法 100% 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但可以極盡可能的不斷降低安全事故的影響後果和發生概率,這樣才能使得儲能産品日趨安全,讓儲能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真正打開萬億級潛在市場空間,奔向更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