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線的國産劇《不完美受害人》,由周迅、劉奕君、林允、董潔、陳數等人主演,把一場舉世矚目的 " 強奸 " 指控,橫剖給觀衆看。
在國劇裏看到這樣的題材,我一點都不意外,畢竟這種事件的所有關鍵詞,都能分分鍾飚上熱搜。
但能在國産劇裏看到這樣全面、立體、複雜呈現涉事各方所言、所爲、所思、所得的作品,我相當意外。
近 29 集的篇幅主要就講這一樁案件(有一個支線案子但也服務于這個主案件),播到現在劇情近半,我卻絲毫沒有水的感覺,因爲它把重心放在深度挖掘每一個主要角色上。
裏面的每一個角色,特别是女性角色,都很值得拿出來說一說,所以盡管它熱度不高,我也要專門寫寫這國産劇裏的獨特存在。
聲明在先:雖然很多聲音都在讨論原型案件,但爲規避法律風險,同時也很反對以角色和原型的對比去揣測主創立場,所以下述探讨,隻基于現實邏輯,不基于類似現實案件。
1
受害人與嫌疑人
劉奕君飾演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成功,已婚,情人無數,在帶着新助理趙尋參加應酬酒局後與助理發生關系,然後被神秘人報警強奸。
林允飾演的職場新人趙尋,進入上市公司做管培生,被董事長看中後光速提拔爲助理,在應酬酒局裏被灌醉後,帶到董事長房間發生關系,對上門的警察沒有否認強奸,在警察局做筆錄時否認強奸。警察不予立案後她内心經曆着痛苦的煎熬,行爲也反複無常:在董事長面前乖順且否認強奸,在董事長律師面前卻拒絕簽署董事長提供的包養補償協議,幾番周折後,她在事發第五日決定報警,指控董事長強奸。
之所以标題寫的是女人們,第一部分卻要把女受害人和男嫌疑人寫在一起,是因爲必須合并讨論二人人設與關系,才能說清楚整個事件的性質。
大家都知道,強奸認定的核心标準說起來很簡單,但在非暴力的脅迫情形裏,無論是司法層面的取證與定罪,還是大衆輿論層面的價值判斷,都經常各執一詞,難以斷定。
難點通常在于,在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性索取中,無論是以 " 愛 " 爲名或更赤裸功利,當女性沒有堅定且明确表達 " 不 ",她的意志可以被視爲是自由的嗎?
劇中,成功的律師對他委婉但準确地闡述了這樣的狀況
不一樣的有性别因素:男女思維方式不同,男女對追求還是騷擾、情願還是抗拒,定義不一樣。
但更不同的是在權力關系裏的位置:上位者和下位者對你情我願的理解,截然不同。
成功這樣的董事長,人到中年仍風度翩翩,對女下屬的追求基本上是提拔、賞賜、許諾三件套,在他心裏,以自己的條件和手腕,沒有女孩子會拒絕:" 真的要拒絕,你直說不就完了嗎 "。所以他對女生沒有說出口的恐懼、抗拒、不适與難堪視而不見,或者幹脆理解爲女孩子的害羞和欲迎還拒。
而最無解的是,别看他被警察詢問時也知道把事情講得更美化一些,但這是他反過頭來去回想事件的風險點所緻,并不是他事發時揣着明白裝糊塗——絕大多數與他處于同樣狀況的男性上位者,就是發自内心自信如斯。
而趙尋這個被不少觀衆罵又當又立的受害人,她面對權力者的懦弱,沒有堅定說不的軟弱,反複修改證詞的遊移,當然都是她的性格缺陷,這些缺陷令她自己陷入泥濘,也爲強奸定罪提升了難度,更讓不少觀衆破口大罵。但這些缺陷又有多少來源于這個社會對女性的規訓呢?事發後她的不妥當,又有多少出自一個女性被強迫後的應激反應呢?
也許有人會批評這個劇用無法定罪的模糊不清的細節 " 美化強奸 ",但我覺得恰恰相反。
劇集從第一個鏡頭——林允那張驚恐的臉,就告訴觀衆,無論法律上是否能定罪,這是【事實上】的【強迫發生關系】。
而主創選擇塑造這樣一個有權有勢還魅力十足的中年企業家——他事發前慷慨追求,事發後妥善安置
選擇塑造這樣一個膽小軟弱優柔寡斷的女孩子——她事發前沒有明确拒絕上位者追求,事發時沒有明确說不,事發後沒有膽量第一時間說出真相
卻恰恰是在用這樣的兩個角色和這樣的一段關系,努力拓寬大衆對" 強奸 "的認知。
主創在用一整部劇對觀衆剖析:在類似權力不平等的關系裏,哪怕所有明面證據都順理成章指向你情我願,也有這樣一種可能,甚至是很可能,是強奸。
2
女律師
周迅在劇中飾演被告律師林阚,這是一個從文本到表演都讓我比較滿意的女律師形象。
一方面,她日常的專業度呈現,是真正專業律師的樣子。仔細看劇,你會發現這個角色觀察很多,說話很少。需要她說話的場合,她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用詞嚴謹、口吻克制。她的大段表述經常使用長難句,能明顯看出說話人一邊表述一邊在腦中選取最準确的用詞,因此語速并不快,她的情緒穩定,即使被極端情況逼出失态的瞬間,也能迅速結束,維系體面。
我認識非常多的女律師,她們也許性格不同作風不同,但如果提煉工作場合的共同點,基本都吻合上述特征。
另一方面,這個角色充分展現了【女】律師在強奸議題裏的性别共同體意識。性别意識覺醒的女性,對于強奸指控中【有沒有說不】【如何算說不】【爲什麽不明确表達不】這些最具争議的問題,會存在相當程度的理解共識,并因此很可能會深深共情,即使專業度一緻,男律師和女律師,在處理自己客戶被指控強奸的 case 裏,也一定會有截然不同的心态,劇集非常細緻地體現了這點。
而林阚的特殊之處,還在于她是一個掙紮着走出來的大學版房思琪,她比誰都了解上位者對下位者的示愛和由此延伸出來的關系,到底算不算真正的自願。
那麽,她在整個強奸案中對受害者最終會走向報警的敏銳意識,和過程中始終持有的對受害者的善意,就更順理成章了。
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上述兩方面的矛盾之處:
一個專業的律師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全力維護客戶利益,這是專業性。
一個現代女性應該對疑似強奸受害者釋放善意,并支持她不受制于強權,盡力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性别共同體的良心。
角色的複雜度就在于此。從代理這個案子開始,專業和良心就一直在林阚體内作戰,她一邊收集有利證據維護客戶利益,一邊阻止客戶用擦邊手段處理受害人,哪怕在受害人決定報警的最後一刻,這位女律師仍然在努力維系這兩邊的平衡,既表明支持,也充分提示困難(如果受害人此刻仍有猶豫,這些困難提示,就還能動搖她的報警決定)到最後一刻也事實上在維護客戶利益,雖然看起來不那麽明顯。
看預告,後續這位律師會爲良心付出相當昂貴的代價,但前期的這些非常有說服力的鋪墊,都讓我相信這樣一個角色,是可以并應該真實存在的。
3
妻子
如果劇中有一個人拿了爽文的大女主劇本,這個人應該是與董事長共同創業的妻子,陳數飾演的辛路。
但細端詳 " 爽 " 的華袍,上面爬滿了蚤。
我們來看劇情對這個妻子的設定。
與丈夫共同創建了上市公司,上市後爲維護持股 28% 的丈夫在公司的唯一話語權,持股 12% 的她隐退做全職主婦,帶着孩子在國外陪讀。
而隐退的七年,就是丈夫一次又一次出軌的七年。丈夫的情人裏有副總裁級别的得力手下、紅顔知己,也有流水般的過客。
丈夫對她的評價是識大體顧大局,對他們婚姻的評價是基于利益共同體的堅不可摧。外界對她的評價,說好聽點是成功男人背後恬淡如菊的女人,說難聽的直接是忍者神龜。
然後某天,她在新聞上看到自己的丈夫因爲被指控強奸而被警察帶走,不得不匆匆趕回國内,收拾殘局。
後來她又臨危受命,在丈夫被羁押和醜聞纏身的關鍵時刻,出來主持公司大局,穩住局面。
如果不是後來她奪了前夫的權,這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賢妻故事,甚至符合所有男性大佬心中的理想婚姻,我相信大家可以在現實中找到非常多的類似對照。
但這隻是表故事,是别人眼中的辛路。
裏故事是:辛路從來不甘于做一個傀儡妻子,她很早提出離婚,沒能離婚的理由是夫妻二人就股權分割無法達成共識。
這次強奸案,她瞅準時機,以扮演完美妻子配合危機公關爲要挾,談成平分公司股份的離婚條件,瞬間令自己手中掌握的股份接近 20%。
在丈夫無法掌權時,她受托出山,以聯合創始人和副董事長的身份掌控公司,然後反手一擊奪回權力,直接踢走前夫,自己合法坐上董事長位置。
這是野心家的劇本,甚至可能是所有男性大佬最提防也最擔心發生的婚姻走向。
如果不考慮過程中作爲婚姻被背叛一方的慘痛,那這個故事脈絡,确實可以稱爲女性爽文。
但在這樣現實主義題材的劇集裏,單純的野心家和單純的賢妻都太标簽化。辛路這個角色吸引我的,恰恰是表裏故事在她身上的自然結合——有人味兒,有掙紮,有女性抉擇的典型化呈現,強硬與柔軟得渾然一體。
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優秀女性即使在事業上努力打拼、在婚姻裏努力經營,在各層面優秀得面面俱到,依然會陷入怎樣的陷阱。
也同樣在她身上,我們也看到一個優秀女性在一切不可挽回走向失控後,她如何該争取時争取,該蟄伏時蟄伏,該反手一擊時不留餘力,情感歸情感,理智歸理智,利益歸利益。
4
" 紅顔知己 "
董潔飾演的女下屬李怡,是一個歸順了的趙尋。
她是這幾個女性角色中異化程度最高的,甚至可以說是性别女、思維男。
她也表現得對董事長成功最忠誠、最愛慕,雖然主創給她的名字暗示着另一種解讀。
我們很容易遙想當年,在她還是一個職場新鮮人時,彼時更年輕的董事長如何追求她、提拔她、許諾她。
而她做出了與趙尋不同的選擇,接受了這一切,與上位者發展婚外關系,借此踏上了職業快車道。這中間有多少是利益驅使,又有多少是情感驅使,除了她自己,沒人說得清。
然而即使是她自己,其實也很難說清,那所謂的深情厚誼,有多少是來源于權力的魅力,有多少是她對自己年常日久的暗示與催眠——房思琪怎麽能不愛老師呢?
時至今日,她與成功的利益共同體,其實比成功與辛路的夫妻利益共同體更爲堅固,因爲妻子可以離婚可以分走股份可以一腳踢開成功,隻要公司股價不崩盤,她的利益不會根本性受損。
但她作爲情人,作爲基于情人關系才能坐穩的副總裁,隻要成功不掌權,她就會失去自己多年來巨大代價得到的一切。
所以,她才一定是整個事件裏,對受害人趙尋下手最瘋狂、最不擇手段的那個。
像什麽呢?特别像那種被重男輕女父母養大的女兒,婚後對自己的兒女變本加厲地重男輕女。
在國内做這種劇,是吃力不讨好的。
它要探讨的核心,其實是下位者對上位者的性同意判斷标準。
基于這個核心,劇情反複探讨了司法的标準、民衆的标準、輿論的标準、當事人自己的标準、男性和女性各自的标準。
挖掘越深,塑造人物越複雜,呈現角度越全面立體,就越難給觀衆一個笃定的答案,就越不可能在那些簡單粗暴的價值判斷裏站隊。
主創并不想粉飾太平,也不想起高調喊口号。劇情如手術刀般一層又一層剖析女性内心,令女性不得不面對那些可能是懦弱的、虛榮的、恥感深重的但真實的自我。但它也并不站在高地上對不夠先進、不夠勇敢、不夠堅強的女性指指點點。
對女性社會生存狀況的描述越貼近現實,本質上也會越緻郁,越讓尋求娛樂性的觀衆本能地抗拒。
而上述所有,都讓這部劇走向了熱度與爽感的反面,甚至會因爲四面不讨好而被指摘和謾罵。
但在失去了調查記者的當下,在信息繭房越來越讓大衆偏執而自負的當下,我們格外需要冷靜的全景的深入的剖析,格外需要這樣的吃力不讨好。
你對這樣做議題的劇集感興趣嗎?爲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