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希
編輯|彭孝秋
上市不到 2 個月,西山科技(688576.SH)就公告财務總監離職,其任職還不到三年,實屬少見。
西山科技背後是一個重慶郵電大學教授創業的故事,也是一個技術創業暴富的故事。創始人郭毅軍在上市前套現了超 5000 萬元現金,上市當日身價暴漲 2.33 億。
但截至發稿日,西山科技的收盤價爲 105.44 元,已跌破發行價 135.8 元,郭毅軍的身價也蒸發了約 1.4 億。目前市值 55.88 億元。
作爲一家微創外科手術醫療器械公司,西山科技主要産品包括手術動力裝置整機、耗材及配件等,主要應用于神經外科、耳鼻喉科、骨科、乳腺外科等多個臨床科室。
2020-2022 年,其完成收入 1.27 億元、2.09 億元、2.62 億元,對應淨利潤 1419.07 萬元、6142.94 萬元、7535.16 萬元。
很明顯可以看出,西山科技業績增速下滑明顯,去年收入增速爲 25.83%,隻有前年 64.57% 的一半不到。
和重慶兩所大學息息相關
1984-1991 年期間,不少企業家誕生,聯想柳傳志、華爲任正非、海爾張瑞敏、萬科王石、娃哈哈宗慶後……創業潮之下,正在重慶大學采礦工程系讀書的郭毅軍将柳傳志當作偶像,埋下了創業的種子。
但郭毅軍并沒有效仿柳傳志投身計算機懷抱,而是選擇跨考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了廣東華通醫療器械發展總公司(已注銷),負責重慶市場銷售。
根據 1995 年《臨床醫學工程》雜志報道,廣東華通的産品之一正是電動開顱機、顱骨鑽,發展電動骨科手術器械系列産品是其未來發展的方向,與此同時,廣東華通主營的心血管相關設備已經銷往國外。
可惜好景不長,1999 年,廣東華通業績下滑改制成了私企,郭毅軍毅然下海,帶着 2 台血液分析儀、1 台血球儀、1 台電動開顱機作價 180 萬元和妻子李代紅創辦了西山科技。
郭毅軍從人才市場招聘了 7~8 個人,自己身兼研發、管理、銷售,半年後推出了公司第一台手術動力裝置産品 —— "DK-2000 型電動開顱機″,有了十幾萬元的銷售收入。郭毅軍同時還在代理進口醫療器械産品,依靠貿易收入支撐産品研發,頗有柳傳志 " 貿工技 " 的意味。
事實上,"DK-2000 型電動開顱機″的叠代和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息息相關。創辦西山科技的同年,郭毅軍回到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攻讀博士,期間又和重慶郵電大學展開了合作。
國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務系統顯示,跟 DK 手術動力裝置相關的科技成果主要有三個,重慶大學主攻顱腦外傷急救方向;西山科技主攻骨骼的手術處理方向;重慶郵電大學則提到,西山科技是本成果的産業化企業,2006 年專項工程提供了 160 台 DK 産品裝備到中西部地區醫院。
科技成果信息服務顯示系統
技術逐漸成熟後,郭毅軍砍掉了醫療器械貿易,專注研發。以手術動力裝置關鍵技術爲核心,推出了系列産品,并在之後廣泛應用于神經外科、骨科、耳鼻喉科、乳腺外科等微創外科手術中。
2008 年,郭毅軍博士畢業,轉身投向了重慶郵電大學的懷抱,任生物信息學院教授。自此,西山科技與重慶郵電大學的合作變得更爲頻繁,研究課題涵蓋關節刨削手術動力裝置、乳房活檢與旋切系統、超聲吸引刀系統等。母校重慶大學僅在 2012 年 " 高性能顱腦手術動力裝置關鍵技術研究及産品開發 " 項目中出現,和重慶郵電大學同爲項目組成員。
但是郭毅軍并沒有忘記重慶大學的老師,問詢函中提到,郭毅軍兩次給了其老師的配偶賈福蓉股份。一次是在 2017 年 7 月,賈福蓉以 8 元 / 股的價格入股持股平台同心投資,遠低于當時外部投資者增資入股的 21.67 元 / 股。另一次,郭毅軍以 25.31 元 / 股的價格,直接轉讓了 10 萬股。
引入多家資本,創始人半年套現超 5000 萬現金
從西山科技整個資本運作來看,郭毅軍對資本其實并不陌生,熟悉程度遠高于隻專注技術的教授創業群體。
2020 年 11 月,西山科技引入 1 億元融資,每股 25.3 元,對應估值 8 億元。其中福建頌德和四川知識産權基金投資最多,分别出資 3500 萬元、2900 萬元。
一個月後,西山科技股東重慶華犇進行了 736 萬元套現,由創始人郭毅軍以 14.23 元 / 股回購接手。重慶華犇投資了 10 年,1000 萬變 5807 萬元。
2021 年 3 月,上海景桢将 900 萬元借款轉爲股權。這筆錢最早是 2019 年出借,借款利率爲年化複合率 10%;5 月,股東重慶漢能、北京漢能、北京信怡合計套現 5500 萬元,還是由創始人郭毅軍以 14.72 元 / 股回購接手。重慶漢能投資 7.5 年,1050 萬變 4554 萬元;北京漢能投資 6 年,900 萬變 1893 萬元。
但很快,郭毅軍就以 28.5 元 / 股翻倍價格轉讓給了永修觀由、嘉興觀由、嘉興元徕三家,合計投資 5500 萬元。
6 月,郭毅軍轉讓了 1500 萬元給福建宜德、自然人劉暢。
9 月,郭毅軍分别再向劉洪泉、蘇州金阖轉讓 2000 萬元和 3000 萬元,每股價格漲到 38.84 元。
10 月,國藥投資、蘇州金阖、豐璟投資,分别投資 9500 萬元、4000 萬元、380 萬元。每股漲到 48.77 元。對應估值 18 億元。
也就是在 2021 年這一年,西山科技估值翻了一倍。郭毅軍也套現了超 5000 萬現金。
估值上漲除了行業處于風口期,也和西山科技推出的乳房病竈旋切式活檢系統取得産品注冊證有關。該技術在引進國内 20 年左右的時間内,未能有國内醫療器械企業推出此類産品。
問詢函回複中提到,郭毅軍在完成套現後,将其中 1050 萬給配偶李代紅理财,206.87 萬給姐姐郭愛麗買房買車。
主營增速放緩,急需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在西山科技估值一路高漲的時候,其 2022 年營收結構卻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乳房病竈旋切式活檢系統整機銷售不及預期。
表面上看,乳房病竈旋切式活檢系統的推出帶動西山科技營收大幅度上漲, 2022 年乳腺外科的收入占比 36.97%。
收入構成
實際上,乳腺外科收入的增長來自于耗材的銷售,而整機産品銷量同比降幅較大。
整機和耗材比例
耗材的銷量增加,是經銷商囤貨所緻。西山科技主要采用買斷式經銷的銷售模式,2021 年末及 2022 年末,十大經銷商中湖南堃時、上饒懷璟、河北中德依辰、鄭州博創、青島内德維德等均囤有大量耗材庫存未銷售。
扣除乳腺外科産品後,可以明顯看到西山科技的營業收入增速正在放緩, 2020-2022 年的營收增速分别爲 27%、42%、16%。
主要是因爲西山科技采用了 " 以價換量 " 策略,先打開整機市場再帶動耗材銷售。另一方面,政府端一系列調價控費政策也在壓低醫療器械整體價格水平。西山科技整機平均售價從 5.7 萬下降至 4.5 萬。但即便如此,神經外科産品整機的銷量依舊下滑,骨科雖整機銷量提升但銷售額下滑。
現階段,西山科技的營收主要靠耗材支撐,2022 年耗材營收占比約爲 64.74%。但是手術動力裝置市場較小,發展限制較大,西山科技急需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據西山科技測算,全國 2021 年手術動力裝置整機的市場規模約爲 5.8 億,耗材 37 億。西山科技的主要競争對手爲外資品牌,雖然部分産品線豐富度和技術先進性超越了國際同行,但整體實力存在差距,西山科技整機、耗材的市占率在 12%、3% 左右。
市場測算
博士帶着碩士和本科勇闖新賽道
西山科技選擇的新賽道是高頻、超聲、等離子、内窺鏡等微創外科手術市場的細分領域。
但在最近幾年的研發策略中,西山科技曾因現金流緊張裁員過,具體體現在 2020 年的研發人員減少了三分之一,即使到 2021 年末也未恢複到 2019 年水平。
招股書也提到,中止手術動力裝置的科室延伸、顱内壓監測等遠期項目的研發投入後,研發費用整體縮減 1618.86 萬元。重點改爲拓展手術動力、高頻、超聲、等離子、内窺鏡等核心領域。
2019 年起,郭毅軍着手對西山科技進了一波大換血。銷售人員從 306 人減少至 167 人,研發人員從 132 人減少至 77 人。核心技術人員中,西山科技提到了三位——創始人郭毅軍、梁曦、陳竹。
研發情況
梁曦擁有本科學曆,過往經曆主要跟生産、采購相關,2001 年開始擔任西山科技采購主管、生産部經理、生産總監等職位。問詢函回複中,西山科技列舉了核心技術和相關專利的發明人,但并沒有梁曦的名字。梁曦主要負責現有項目的改進升級,此外,梁曦還在 2020 年 3 月離職過,5 月才重新入職。
相比,擁有碩士學曆的陳竹重要性更高。其早在 2008 年就短暫在西山科技幹了 2 年電子工程師,離職後直到 2018 年才重回公司,曆任工程師、研發中心總經理。相比梁曦、郭毅軍,陳竹參與更多的是内窺鏡、等離子手術設備等新項目的研發。
此外,和同行對比,西山科技明顯還要投入更多資源在研發。
以内窺鏡爲例。内窺鏡市場廣闊,作爲普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骨科、婦科等科室不可或缺的診斷和手術設備,也是全球醫療器械産業中增長最快的産品類型之一。據沙利文測算,2021 年,中國醫用型内窺鏡的市場規模爲 248 億元, 2025 年預計達到 393 億元,2030 年預計達到 609 億元。
但這個行業競争激烈,已有成熟的奧林巴斯、卡爾史托斯、澳華内鏡、海泰新光等企業深耕多年;也有近年投融資頻繁的歐譜曼迪、諾源醫療、瑞派醫療、英美達等内窺鏡企業,且背後資方不乏阿裏巴巴、紅杉資本、春華資本身影。
要想分得一塊蛋糕并不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