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于 2023 年 10 月 27 日 12 時 56 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60 歲。多家媒體報道,2021 年疫情期間,吳尊友确診胰腺癌,與癌症搏鬥了兩年。
消息公布後,網友在痛惜之餘,加大了對胰腺癌的關注。胰腺癌因其發病隐匿、早期診斷率低、進展迅速、預後極差等特點,在醫學界被稱爲 " 癌症之王 "。
爲什麽胰腺癌如此兇險?哪些人群易得胰腺癌?又該如何預防?
被稱爲 " 癌症之王 "
胰腺癌爲何如此兇險?
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道腫瘤。據了解,胰腺癌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 介入治療和最佳支持治療等。
近 10 年來,胰腺癌在中國的發病率逐年增高,患者平均生存期僅 4 個月到 6 個月。絕大多數胰腺癌患者在确診時已是中晚期。早期胰腺癌患者與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顯著差别。在臨床中,初診的胰腺癌患者做手術切除的比例不足 20%,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僅有 8%。
爲什麽胰腺癌患者生存率這麽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胰腺疾病診療中心專家張俊曾分析,這其中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由于胰腺藏于後腹膜,且胰腺癌早期症狀并不明顯;二是由于胰腺癌的自然病程發展非常快。也就是說,早期發現胰腺癌的窗口期非常短。
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在國内外均呈明顯上升趨勢。中國國家癌症中心 2021 年統計數據顯示,胰腺癌位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 7 位,女性第 11 位,占惡性腫瘤相關死亡率的第 6 位。
呈年輕化趨勢
如何提早發現胰腺癌?
今年 3 月,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肝膽胰腫瘤中心主任李德衛在第三屆長江肝膽胰外科論壇上提到,目前臨床上接診的患者大多在 45 歲以上,但這兩年,40 歲左右的患者逐漸增多,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 發現難 " 是胰腺癌的一大特點。李德衛指出,早期胰腺癌缺乏特異的症狀和體征,當出現上腹或背部疼痛、惡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脹、黃疸、新發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突然加重、體重明顯下降、大便性狀改變等,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篩查。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胰腺癌診療指南(2022 年版)》,目前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胰腺癌發病與多種危險因素有關。長期吸煙,高齡,高脂飲食,體質量指數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發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遺傳性危險因素。家族遺傳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約 10% 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遺傳性。
" 吸煙的量越大,胰腺癌發病率就越高。同時,嗜酒,尤其是有酒精代謝異常 ( 一喝酒就臉紅 ) 的人,也得警惕胰腺癌的發生。" 李德衛提醒,職業暴露、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腫瘤、遺傳因素等也可增加胰腺癌的發生率。
因此,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三高飲食,不吸煙,堅持鍛煉身體,忌暴飲暴食和酗酒,少接觸萘胺和苯胺等有害物質等。
" 善于僞裝 " 的胰腺癌
出現哪些症狀應警惕?
胰腺癌病情進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狀不典型,臨床就診時大部分患者已屬于中晚期。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就顯得尤爲重要。《胰腺癌診療指南(2022 年版)》介紹了胰腺癌的主要臨床表現。出現以下症狀時,需要提高警惕。
第一,腹部不适或腹痛是常見的首發症狀。多數胰腺癌患者僅表現爲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鈍痛和脹痛等。易與胃腸和肝膽疾病的症狀混淆。若還存在胰液出口梗阻,進食後可出現疼痛或不适加重。中晚期腫瘤侵及腹腔神經叢可導緻持續性劇烈腹痛。
第二是消瘦和乏力。80%~90% 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體質量減輕,與缺乏食欲、焦慮和腫瘤消耗等有關。
第三是消化道症狀。當腫瘤阻塞膽總管下端和胰腺導管時,膽汁和胰液不能進入十二指腸,常出現消化不良症狀。胰腺外分泌功能損害可能導緻腹瀉。晚期胰腺癌侵及十二指腸,可導緻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第四是黃疸。與膽道出口梗阻有關,是胰頭癌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可伴有皮膚瘙癢、深茶色尿和陶土樣便。
此外,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續或間歇低熱,且一般無膽道感染。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血糖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