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則熱搜風雲變幻。
清明節當天,一段打工人大罵領導的聊天記錄被瘋傳。
不到半日屠榜,熱度碾壓一衆流量。
據傳,一位員工因不滿領導強制安排節假日加班,正面硬剛。
一頓輸出,不僅引來部門同事的一呼百應,還讓很多網友看得神清氣爽。
事件主人公「cetc 陳志龍」很快被捧上神壇,載譽頗豐。
「解放當代社畜第一槍」
「爽文男主」
「互聯網最強嘴替」
可沒想到,短短兩天就被「打假」了。
先是官方回應,陳志龍非公司所屬員工。
後又明确表示,網上有關「中國電科陳志龍」的信息,均爲虛假信息。
無論正式員工還是勞務派遣、協作人員,均查無此人。
流傳的任免文件也被曝系僞造。
不久前,警方通報發布:
聊天信息确爲捏造。
因散布謠言,當事人陳某龍已經被行政拘留。
然而,更沒想到的是,網友大多不買賬。
紛紛表示,單位、個人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
至少,它喚起的大衆情緒是真,揭露的職場弊病是真。
畢竟,人們對職場的不滿情緒并不是這一人一事造成的。
在此之前,不滿 996、整頓職場等相關熱搜一直沒有斷過。
普通人對職場積怨已久,不過是恰好被這件事戳中情緒點,才迎來集體性爆發。
勞資矛盾的愈演愈烈,其實也是東亞圈共有的問題。
不久前,韓國剛出了部揭露職場黑幕的電影《下一個素熙》。
魚叔也大力安利過(點擊回顧)。
今天,再給大家介紹一部打工人複仇的日本爽劇。
剛剛完結,全面呈現打工人的憋屈和自救——
陳志龍相關熱搜之所以引發群情激憤,短時間内刷屏熱搜。
即使被辟謠後,依然擋不住網友高漲的情緒。
大抵是因爲它所反映的職場亂象過于典型,讓太多打工人都深有所感。
不僅揭示了打工人過度加班、身心飽受摧殘的現狀,還指出其背後症結所在。
外行管内行,導緻工作效率低下。
上司爲在領導面前求表現,層層剝削基層員工。
結果就是能力強、幹活多的底層員工反而沒錢沒閑也不受尊重。
這部日劇《陷阱的戰争》中的男主,完全是同樣狀況。
工作内容包山包海,加班加點是常态。
他身爲議員秘書,卻幹着議員的工作。
議員公開發表演說,稿子全由男主寫,平假名都需要逐字标注清楚。
如果毫無準備被記者突訪,往往錯誤百出。
最後還得男主幫忙擦屁股。
爲向上級表現自己的領導能力,每天将男主呼來喚去。
這使得男主根本沒有自己的生活。
不僅家中事務完全由妻子代勞。
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少得可憐。
和兒子約定好的外出野營計劃,幾次失約。
還有更誇張的情況。
兒子出了意外,不知怎的竟從天橋摔下。
被緊急送往醫院後,還是一直昏迷不醒。
妻子打電話告知男主。
男主聽聞後還是匆匆挂了電話,仍舊無法從崗位上脫身。
成年人所有突發的情緒,都源于長久積攢的怨氣。
陳志龍被證實是假,但評論區裏叫苦不叠的普通人卻個個真切。
清明當天,很多網友都怨氣沖沖地表示自己确實正在加班。
因而虛構的陳志龍霸氣拒絕加班,才會剛好擊中群體情緒,被叫苦不叠的「陳志龍們」迅速送上熱搜。
劇中,男主原本也是一個習慣了忍氣吞聲的普通人。
直到一件事,突破了他的底線。
男主兒子摔傷一事疑有蹊跷,不像是意外,更是被人故意推下去的。
本是家事一樁,沒成想上司居然出面幹涉。
要求他不要深究真相,就當作意外處理。
還拿「開除」來威脅他。
見他不爲所動,又以曝光他「侵吞款項」的罪名來壓他。
侵吞款項一事,原本是在男主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議員下令做的事。
哪想到事成後,議員居然完全「甩鍋」給他一人。
如今,還要以這事來威脅他,揚言要徹底斷了他後路。
原來,有人找了幾層關系委托議員擺平此事。
最後一個求他的,是一個位高權重的高官。
議員樂于讓高官欠人情,爲此毫不猶豫就賣了下屬。
上司的冷血行徑,讓他無比心寒,多年努力沒換來一點尊嚴。
男主的兒子還躺在病床上,遲遲沒有蘇醒。
他自然無法接受如此無人性的要求。
當即決定不再當憋屈的打工人。
暗下決心,不僅要找出傷害兒子的兇手,還要向試圖壓下真相的領導複仇。
男主揭竿起義後,馬上一呼百應。
同事其實也都各有怨念,難忍磨耗心神的人際關系,早已動了離職的心。
得知他有複仇打算,紛紛表示要同仇敵忾。
作爲真正了解核心工作的員工,找準軟肋逐一擊破并非難事。
他們清楚,政界高官最怕負面輿論。
男主之前一直幫領導防範媒體,他清楚有個記者跟蹤議員很久。
所以他很快就聯系到這個記者,讓她拍下高官職場性騷擾的場面。
正如他們所願,報道一出,輿論嘩然。
男主也深知當下性别話題最容易攪動輿情。
議員不久前剛對媒體口無遮攔地表示「生孩子是女人的正業」,遭來一片罵聲。
男主本該幫他準備澄清的稿件,但有意臨時掉了包。
由于議員發言基本照稿念,從來不過腦子,導緻在發布會直播現場大翻車。
一而再再而三地貶損女性,已經完全成爲衆矢之的。
趁着讨伐聲高漲時,男主又将假賬、裙帶關系等黑曆史也一并抖了出來。
輿論的聲讨下,議員跌落馬下,名譽盡毀。
政界職場種種黑幕,也引發社會關注,遭到全方位曝光和批判。
在媒體的圍追堵截下,領導落荒而逃,還自覺很委屈。
遭到被他欺壓已久的打工人狠狠羞辱——
「沒有自覺的人渣真是無可救藥呢」
戲裏戲外,爽則爽矣。
但也不禁讓人反思——
職場美德怎麽從吃苦耐勞、忍氣吞聲變成了不平則鳴、據理力争?
答案其實顯而易見,因爲其他路都走不通。
《勞動法》失效。
打工人權益嚴重受損,工資待遇低等現象早已常态化。
很多企業爲了規避風險、節省開支,還會利用「勞務派遣」鑽空子。
這也是這次熱搜暴露出的問題。
官方回應「陳志龍非公司所屬員工」的說辭,被誤解爲「非編制内員工」的事實。
很多網友還沒搞清楚狀況,就急着發洩情緒。
其實也是因爲見多了公司一出事就甩鍋給非合同工的情況,才會一時激憤。
勞資地位嚴重不對等,又使得這些問題無從解決。
就業形勢嚴峻,僧多粥少。
打工者自然而然就成了無力抗争的弱勢群體。
爲生計委曲求全,自嘲「卑微社畜」,至多精神離職。
更遑論還有資本家畫大餅。
用勤勞緻富、成長投資、長期回報等話術。
隻爲讓打工人自願加班、安于職守。
《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
但,利益的不對等反而因此又愈發凸顯。
即使打工人瘋狂賣命,也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馬克思說,勞資關系本質上是一種階級利益關系。
資本家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始終建立在對打工人薪酬、福利的層層盤剝之上。
越是最底層的,受壓榨的情況越嚴重。
維權渠道的不通暢又是衆所周知的事實。
維權渠道少、成本高。
通常的勞動仲裁,企業可以輕松賠錢了事,普通人即使仲裁成功拿到的賠償金也不多。
而且爲這一結果所要付出的精力和時間,對普通人來說也是相當奢侈的。
最近,準點下班被辭退的女孩仲裁勝訴,都已經成了稀罕的新聞。
更讓人心寒的是,這一新聞的評論區,反而充斥着冷言冷語。
嘲諷女孩「以後沒有公司敢用」的評論不在少數。
可見,基于個體剝削之上的資本邏輯早已經被無數人内化于心。
而工會這一群衆組織,最初就是爲了與雇主談判工資薪水、工作時限和工作條件等權益而存在。
但熱搜爆後,工會介入的新聞卻引來群嘲。
很多網友都表示,這一組織早已沒了存在感。
前兩年,還有工會主席辱罵群衆的新聞出現。
困在這樣的工作系統裏,才導緻普通人隻有孤身硬剛一條路。
但硬剛的結果,也大多并非爽文。
對企業而言,還有大批螺絲釘可供替換。
個體的奮起抗争,大多也都是離職、走人的結果。
這次熱搜故事如此轟動,也不過是破釜沉舟,單單過足了嘴瘾。
曆史上真正的工人反抗,無一不代價慘重。
韓國電影《美麗青年全泰壹》,改編自 70 年代真實的工人起義。
22 歲的韓國打工人全泰壹,爲抗議資本家的剝削,争取工人權益。
他嘗試過購買法律書籍、尋求政府援助、組織工會、找記者曝光。
但情況始終沒有得到改善,星星之火太少,難成燎原之勢。
最終,他緊握一本《勞動法》,點燃了自己。
在熊熊火焰中咆哮着喊出最後一句口号——
「我們不是機器,周末需要休息!」
這時再回到這部爽劇。
爲了一爽到底,它更改了打工人非死即傷的命運,選擇讓打工人成功,領導離職。
看似是一種成功,但其實殊途同歸。
因爲劇中,打工人上位成爲領導,聲稱是要替底層人對抗強權。
但對抗強權之前,必先穩住自身地位,以壓榨其他人爲代價。
主體更改後的勝利,已經算不上勝利。
從「天下苦秦久矣」到「彼可取而代之」,背後那套資本邏輯,依然沒有改變。
顯然,需要改寫的不是個人而是病态運作的系統。
這部劇爲了一個完滿的結尾,生造出相當僵硬的轉折、懸浮的情節。
整個行業,突然自上而下都開始反思和覺醒。
底層都揭竿而起,領導層都開始體察民情,監管部門也都各司其職。
屍位素餐的剝削者難成氣候,男主才真正取得了成功。
也因此,這部劇被很多人诟病過于兒戲。
本質上也是因爲,打工人複仇這一叙事非要與爽劇捆綁,注定隻能與現實背道而馳。
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反抗的爽劇故事,終究隻是極其稀少的個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