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丨葉麥穗
編 輯丨肖嘉
圖 源丨梁遠浩 攝
紅包雨來了!
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上周末,42 家 A 股上市銀行中,已有 22 家宣布中期分紅,拟派息金額超 2500 億元。其中,六大國有銀行成分紅主力軍,每家分紅金額均超過百億元,股利支付率整體接近 30%。根據同花順統計,六大行的分紅實施日期多集中在今年 1 月份。
由于搶籌行情,今日工農中建四大行的股價也盤中均創出曆史新高,截至收盤,農行漲幅最大爲 2.98%,工行其次,漲幅 2.6%,中行和建行的漲幅也都超過 1.6%。根據同花順統計,今年銀行闆塊的漲幅達到 39.7%,其中上海銀行的漲幅最高,爲 68.45%,此外南京銀行和滬農商行的漲幅也超過了 60%,分别漲 62.77% 和 62.11%。
22 家銀行披露分紅方案
12 月 20 日晚間,齊魯銀行公告 2024 年度中期利潤分配方案,根據分配方案,拟以實施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的普通股總股本爲基數,向登記在冊的全體普通股股東每 10 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币 1.27 元(含稅)。截至 2024 年 12 月 19 日,公司總股本 48.34 億股,以此計算拟派發現金紅利總額爲人民币 6.14 億元(含稅),占 2024 年半年度合并報表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的比例爲 27.57%。
公告還稱,公司發行的可轉債正處于轉股期,實際派發的現金股利總額将根據實施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總股本最終确定,每股派發現金股利不變。經上述分配後,剩餘的未分配利潤結轉下一期間。
随着齊魯銀行中期分紅方案的公布,42 家銀行中已經有 22 家銀行公布了中期分紅的方案。
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目前已有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中信銀行等 9 家銀行完成中期分紅,合計分紅金額合計近 300 億元。
此外還有 13 家銀行合計金額超 2000 億元的現金分紅将于近期分配。其中,六大國有銀行仍是分紅主力軍,今年中期拟合計分紅 2048.23 億元。從派息時間來看,主要集中在 2025 年 1 月,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的股權登記日爲 2025 年 1 月 7 日日,派息日爲 1 月 8 日;工商銀行的股權登記日爲 202 年 1 月 6 日,派息日爲 1 月 7 日;中國銀行的股權登記日爲 2025 年 1 月 22 日,派息日爲 1 月 23 日。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派息時間待定。
具體來看,工商銀行中期分紅金額最多,達到 511.09 億元;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緊随其後,中期分紅金額分别爲 492.52 億元、407.38 億元、355.62 億元,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的中期分紅金額也均超 100 億元。
從分紅比例來看,六大行中期分配的現金紅利占歸母淨利潤的比例均在 30% 左右,交通銀行分紅比例最高,爲 32.36%。
此外,根據上市銀行發布的公告,部分城農商行的分紅比例也較爲亮眼。例如,滬農商行、南京銀行的中期分紅比例分别爲 33.07%、32%。
股息率攀升至 4% 以上
業内人士表示,在政策引導下,A 股上市公司紛紛抛出 " 真金白銀 " 的分紅預案,以更大的分紅力度回饋投資者。
中期分紅的背景是今年 4 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 ( 以下簡稱新 " 國九條 " ) ,新 " 國九條 " 明确,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并舉推動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随後在國有大行的帶領下,城商行也掀起了中期分紅的熱潮。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爲,中期分紅是銀行對股東的一種回報方式,體現了銀行對股東利益的重視,也能幫助銀行在市場上樹立良好的形象,展示财務狀況的穩定性。但同時也要注意,中期分紅會消耗銀行的一部分資金,可能會對銀行的業務發展産生一定的壓力,而且如果銀行在宣布中期分紅後未能按時兌現分紅承諾,可能會引發市場的不滿。
除了中期分紅之外,10 月 31 日,重慶銀行公告 2024 年三季度利潤預分配方案, 重慶銀行在 10 月 31 日發布公告,該行以總股本 189554.54 萬股爲基數,向全體股東每 10 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币 1.66 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币 3.15 億元,不送紅股,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在此之前,上市銀行三季度分紅案例并不多。
不過對于分紅,有分析認爲需要量力而行。排排網财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表示,上市銀行增加分紅頻次,提高對投資者的回報,這不僅有助于增強投資者的信心,還能進一步穩定股價。不過投資者也需要認識到,分紅次數隻是一個衡量指标,更重要的是,公司需要基于其經營業績來穩步提高分紅比例,這樣才能确保分紅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當然,提高分紅比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基于良好的經營業績,并要平衡好股東、員工、投資者和存款人等利益相關者的關切。同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和妥善處理好短期分紅與長遠發展的關系。畢竟,隻有穩健且持續的經營才能爲股東帶來更長遠的回報。
興業證券的研報表示,此前,我國境内上市銀行的分紅頻率多爲每年 1 次,上市銀行陸續新增中期分紅方案、将分紅頻率提升至 1 年 2 次是積極響應新 " 國九條 " 對于加強分紅的要求。商業銀行分紅的比例以及頻次與自身核心業務發展、盈利能力狀況、風險防控有效性等息息相關,采取不同的分紅策略時需要平衡好股東利益與監管要求、短期與長期發展之間的平衡。
興業證券認爲,從分紅頻率來看,境外銀行多采用每半年或每季度分紅 1 次的頻率,而我國境内上市銀行此前多采用每年分紅 1 次的頻率進行分紅,分紅頻率相對偏低。随着我國銀行增加中期分紅、提升現金分紅頻率,未來我國境内銀行分紅頻率也将逐步與境外大型銀行接軌。
市場認爲随着分紅次數增加,銀行股将更有 " 性價比 "。據統計,目前銀行的股息率在 4.1% 左右,大幅好于銀行理财,其中有 4 家銀行甚至高于 6%。
對于明年銀行的表現,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肖斐斐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 2025 年貨币政策,銀行息差影響核心在于存貸降息節奏與負債成本節約力度。會議亦定調擴大内需與提振消費爲明年首要任務,相關政策的出台生效有望緩釋銀行零售貸款質量預期。此外,全國金融系統工作會議進一步壓實了金融化險基調,地産與地方化險政策加碼與效用釋放下,明年銀行業信用風險預期有望進一步緩釋。年底年初将步入保險開門紅增配季,股息高、波動低、經營穩的銀行品種預計仍是險資增配方向。
本期編輯 金珊 實習生 伍铠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