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市值觀察,作者|文雨,編輯|小市妹
又到了公募基金的決戰時刻。
截止到目前,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率為負兩位數,而排名前三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混合、萬家新利靈活配置混合和萬家精選混合 A 卻斬獲了 40%-60% 的收益。
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三隻産品均是由萬家基金經理黃海操盤。如果保持現狀至年底,那麼公募基金今年将再現 2019 年廣發王牌基金經理劉格菘一人包攬前三甲的神迹。
究竟是怎樣一種操作,才能在如此蕭條的市場裡依舊所向披靡、大殺四方?
反押舊能源
2020-2021 這兩年,上至各大機構的策略會,下至街頭路邊,所有人都沉浸在新能源的投資幻境中,給人一種 " 開談不說新能源,閱盡股票也枉然 " 的感覺。我就曾親眼目睹驚人一幕:
兩位建築大哥下工後去燒烤攤撸串,兩人相對而坐,各自看着手機,屏幕紅綠相間,其中一人猛然擡頭大喝一聲:" 新能源闆塊能火十年!" 說完,猛嘬了一口紮啤。
進入 2022 年,新能源神奇不再,中證内地新能源主題指數全年負增長,光伏、風電、新能源車等各領域也均迎來調整。
新人哭,舊人笑。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舊能源在今年大放異彩。
但問題在于,能跟上的實屬少數。一旦在某一闆塊上形成強烈共識,就必然會在一定時間内造成認知慣性,以至于很難在轉折點到來時及時調整、轉變。特别是向舊能源,這個與主流完全相反的方向轉變。
黃海成功的原因就在這,如果說新能源是資本市場的投資信仰,那麼他就像是個徹頭徹尾的 " 異教徒 "。
今年一季度,巴菲特逆市買了 200 多億美元的石油股,而黃海的布局幾乎與巴菲特同步,甚至比股神還早。
以 " 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 " 這隻基金為例,去年四季度便開始陸續加倉煤炭,到今年上半年結束時,采礦業(主要是煤炭)的倉位占比已逼近七成,其中前四幾大持倉股均為煤炭公司。
▲圖源:基金财報
在今年上半年煤炭的超級行情中,其第一大、第二大持倉股陝西煤業、中煤能源市值翻了近一倍。憑這持倉,想不賺錢都難。
三季度,黃海果斷獲利了結,對陝西煤業、中煤能源等漲幅大的股票進行減倉,同時大筆購入中國海油至第一大持倉股。
僅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煤炭與油氣闆塊在進入 12 月之後跟随大盤反彈,并未有深度調整的意思,因此黃海依然有很大希望成為今年的公募冠軍。
能有今天的成績,既是時勢使然,也是個人堅持的結果。
黃海是典型的價值派,喜低估藍籌,擅左側布局。在他看來,隻要企業盈利穩定性高、現金流高、分紅率高、資本性支出低,哪怕業績零增長,隻要估值低到一定程度,也具備配置價值。
但投資曆來沒有永恒的真理,隻有曆史的存在。今天成就黃海的,曾經也差點 " 殺 " 了他。
死磕房地産
2015 年,黃海正式加入萬家基金。在此之前,他先後任職于上海德錦投資、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華寶信托資金信托部、中銀國際資産管理部及證券投資部。
盡管履曆豐富,但黃海真正開始管理基金是在 2020 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高高在上的公募新王,在 12 月以前還身處泥潭。
根據東方财富 Choice,2020 年 Q4,黃海管理的 " 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 " 在 2031 隻同類基金中排名 1999。2021 年 Q4,其在 2126 隻同類基金中排名 2048。
按照基民圈的慣例,黃海過去幾年屬于典型的從 " 黃狗 " 到 " 黃總 "。而讓他垂死掙紮的,正是心心念的價值投資。
在此之前," 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 " 已經重配房地産多年,黃海接手後并未 " 新官上任三把火 ",而是蕭規曹随。原因無外乎以下兩點:
第一,房地産高分紅、低估值的特性完全合黃海的胃口,沒必要大調整。
第二,自己初來乍到,以穩為主,不宜猛沖猛打。
基于此,黃海的基金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重倉地産股,倉位一度達到八成。從接手那一刻起,黃海就在等待房地産困境反轉,但迎接他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的暴雷。
2021 年三季度開始,黃海終于扛不住了,大刀闊斧的砍倉地産股,先後清掉了存在潛在債務危機的中南建設和金科股份,地産股比重從最高的 80% 降至目前不足 20%。
但這并不意味着黃海對房地産徹底失去信心,而是騰籠換鳥式的減倉。今年一季度,保利發展、萬科和金地集團重新出現在 " 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 " 的前十大持倉股名單。
▲圖源:基金季報
為了補齊地産股下跌對業績的拖累,黃海也曾嘗試用小資金做一些短線博弈,但從效果上看并不理想。
綜合基金季報和年報中的信息,2021 年上半年,黃海曾兩度加倉牧原股份,但都抄在了半山腰,最終在底部把貨出掉。還有天齊锂業,2021Q1 重倉買入,Q2 賺了一筆後全部賣掉,小富即安的心态讓其錯過了主升浪。
有接近萬家基金的内部人士稱,黃海在萬家的地位很高,并不是單純的基金經理角色。或許正因如此,才能有今天,否則以前兩年的業績,他的投資生命可能早就提前結束了。
黃海的經曆再次說明一個道理,曾經很差的,現在可以很好。反過來同樣成立,現在很好的,将來也可能很差。
人無百日好
曆史已經證明,公募基金的冠軍靠不住。
《每日經濟新聞》曾對 2011-2020 這十年的股票型公募基金做過統計,結論是:奪冠之後第二年,相關基金普遍跑輸行業平均收益率。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這便是公募基金的 " 冠軍魔咒 ",即拿到冠軍的基金經理之後的表現總是不佳。
此刻,魔咒依舊在延續。
2020 年,趙詣旗下的 4 隻基金包攬了權益類公募基金前四名,其中農銀彙理工業 4.0 收益率最高,年度收益高達 166.57%。今年至今,該基金收益率為 -26.55%,跑輸滬深 300 指數。
2021 年,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行業股票和前海開源新經濟靈活配置混合 A 以翻倍業績占據了排行榜的前兩位。然而今年以來,兩隻基金的收益率分别為 -28.08% 和 -20.47%,平均下來也已跑輸滬深 300。
比起 " 火 " 不過三年,更慘的是 " 活 " 不過三年。
2015 年,易方達的宋昆以 172% 的回報率晉封 " 公募一哥 "。然而轉過年來,他所管理的冠軍基金就大跌将近 40%,在同類排名中近乎墊底。
還有原富國基金的汪鳴,他所管理的富國城鎮發展的淨值在 2015 年實現 104% 的增長,一舉拿下當年股票型基金冠軍。随後情況急轉直下,2016 年 -2018 年 4 月,這隻基金竟然跑輸同期滬深 300 指數 36%。
2018 年,宋昆和汪鳴相繼離任。
說到底,資本市場總是伴随價值與成長的此起彼伏,你方唱罷我登場。基金經理也都有自己的風格偏好,最終決定成敗的不是管理者的個人能力,而是市場風格往哪一方漂移。
最近兩年,基金圈興起 " 造神運動 ",靠營銷出圈打造明星基金經理的個人 IP,以此來募集更多的基金。很多對投資毫無認知的 " 基金小白 " 被裹挾其中,帶着極高的期許踏入這個風險市場,最終卻是在不斷的失望中飲恨離場。
在這一輪成長股向價值股的再平衡過程中,熬出了頭的黃海勢必會引來衆多追捧者。有必要提醒大家保持理性,因為誰也無法确定,明年的市場風格究竟是成長還是價值。
誰也不敢保證,黃海不是下一個宋昆、汪鳴、趙詣、崔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