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20 日訊(記者 劉超鳳)7 月份政治局會議定調 " 活躍資本市場 , 提振投資者信心 ", 指出 " 經濟恢複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 "。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全體會議指出要 " 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務,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凸顯了政府對于經濟形勢的重視和政策穩增長決心。
對于未來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趨勢和面臨的挑戰,财聯社記者聯系了來自證券行業的五位首席經濟學家和策略首席。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秦培景、中金公司 A 股策略首席李求索、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等都接受了财聯社記者的采訪。
他們對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保持信心,相信 GDP 全年 5% 的增長目标能夠實現,以及認爲政策工具箱的工具是很豐富的。
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釋放出穩定經濟、擴大内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的有力信号。相信後續在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産領域将有更多實招硬招落地見效,要充分相信我國經濟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變
7 月份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全面分析當前經濟形勢,肯定了國民經濟持續恢複、總體回升向好,同時直面經濟運行面臨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動向,指出經濟恢複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業内人士認爲,解讀經濟形勢,既要看清短期的、階段性的 " 形 ", 更要讀懂長期的、根本性的 " 勢 ";在看到短期困難挑戰和階段性壓力的同時,更要增強長期發展的信心和耐心。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秦培景表示,7 月政治局會議召開以來,宏觀政策在貨币、财政、地産、消費等方面協同發力,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複。從經濟數據看,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生産指數保持穩步複蘇态勢,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等新經濟産品産量增速亮眼,電影票房、航班執行等高頻數據明顯改善,反映經濟複蘇的内生動能逐漸增強。向後看,我們認爲 PPI 周期和庫存周期有望在年内見底回升,帶來企業盈利的改善,服務業景氣度保持高位将帶來居民收入信心的修複,有利因素不斷聚集将帶動經濟運行态勢繼續好轉。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爲,央行和财政部已經在總量和結構層面加大了宏觀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各地優化房地産調控政策都正在進行中。目前中國經濟依然在築底過程中,各項政策起效依然需要一定時間,市場和投資者需要有更多耐心。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在持續恢複,但是恢複的動能有所趨緩,主要是房地産和出口的影響,但是 7 月份仍有不錯的經濟數據,包括服務業快速恢複、高技術産業投資保持高增、農民工就業狀況好轉等等。從長期看,中國經濟的制度優勢、政策空間優勢明顯,市場大、産業鏈齊全、人口數量紅利轉向素質紅利,從全球範圍看仍将取得較好的經濟增速,是全球經濟增量的主要貢獻力量。
中金公司 A 股策略首席、董事總經理李求索認爲,政府對于經濟形勢的重視和政策穩增長充滿決心,并且強調落地成效,後續關注逆周期調節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方面的落實節奏和力度。當前增長雖然面臨階段性挑戰但不乏亮點,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所提升,尤其部分出行餐飲相關的消費領域已好于疫情水平;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在中國經濟的占比也持續擡升,科技進步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持續增強,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經濟學家看好 5% 增長目标
業内人士認爲,要客觀看待當前經濟發展的速度。上半年 GDP 同比增長 5.5%,明顯好于去年,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也是領先的,8 月 16 日召開的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凸顯出對穩增長的決心,強調要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務,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年完成 5%的增長目标具備堅實基礎,這是在我國經濟大體量、高基數情況下實現的,這一目标殊爲不易,也務實可行。
針對今年 5% 的經濟增長目标,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爲是可以實現的。"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去庫存周期,疊加美聯儲加息、外需不足、房地産周期性回落等因素,當前經濟确實存在一些困難。但是從七八月份的消費數據來看,整體還是不錯的,比如旅遊、餐飲等高頻數據比較好,中國經濟的韌性是毋庸置疑的。"
出口方面,盡管出口同比回落,但是中國出口仍然具備韌性。李迅雷表示," 今年前七個月,中國的出口是負增長,出口增速是 -5%,但是越南的出口增速是 -10.6%。實際上,印度、越南、韓國等周邊國家的出口都出現了明顯下滑,并不是個例。"
市場目前讨論最多的是政策工具箱的工具是否夠用。李迅雷認爲," 政策工具箱是非常充分的,比如貨币政策,中國還有很大的降息空間,目前通脹是負的;其次,中央财政發力的空間也很大,目前中央政府的杠杆水平是 20% 左右,美國聯邦政府的杠杆率是 130% 左右,日本中央政府的杠杆率約爲 250%,可見中國中央政府稍微增加一些杠杆,就可以實現穩增長目标。" 但是,中央政府在加杠杆方面是非常審慎的。
李迅雷認爲," 我們一方面要關注經濟形勢,另一方面要關注政策空間,才能準确判斷今年能否實現經濟增長目标。"
章俊也表示," 政治局會議把穩就業提升到戰略高度,意味着就業已經正式取代 GDP 增速成爲宏觀政策的錨。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雖然面臨一定壓力,但就業整體平穩,無論是城鎮新增就業還是城鎮調查失業率依然維持在合理區間,并沒有偏離年初設定的目标。這就意味着當下逆周期政策更多是爲經濟托底,避免潛在宏觀風險的顯性化,未來不會也不必要出台強刺激政策。我們預計中國經濟将在 3 季度末企穩回升,全年可以實現 5% 以上的經濟增長。"
羅志恒認爲,未來要更好地實現全年 5% 的經濟增速目标,政策有必要從擴大總需求、放松供給約束和提振信心三個維度出發。其一是财政、貨币金融、房地産政策調整等擴大總需求,包括降準降息、專項債加快發行進度并使用結存限額、推動一線城市對于認房認貸、普通住宅認定标準等調整優化。其二是增加服務業的有效供給,充分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其三是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釋放出穩定經濟、擴大内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的有力信号。近期市場比較關注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産等重點領域風險。中央對此高度重視,相關風險的處置化解都在穩步推進過程中,近期一些優化房地産調控措施已經陸續出台,8 月 16 日國務院全體會議專門強調要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重點領域實質性化險。
業内人士認爲,相信後續在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産領域将有更多實招硬招落地見效,要充分相信我國經濟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針對地方政府債務壓力,李迅雷認爲,地方政府目前在想方設法解決這些問題,或者緩釋地方債所引發的風險。過去,地方政府爲了發展經濟,走的是粗放式增長模式。現在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就要求一些債務負擔較重的地方盡可能減少投資,因爲本身的投入産出比太低,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對地,一些債務規模較小的就可以繼續舉債,因爲自身具備償債能力,投資效率也比較高。通過這種偏市場化的機制來督促地方政府提高效率,也符合一直以來強調的 " 提質增效 " 的原則。
李迅雷認爲," 地方政府債務不用過度擔心。如果将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債務加起來,去和國際進行對比的話,會發現并不算太高。中國是一個強政府,而且政府政策工具箱的工具還很多,但是爲了避免重走老路,我們現在不采取簡單加杠杆的發展模式,而是倒逼各級政府提高效率來實現高質量發展。"
秦培景認爲,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宏觀杠杆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外債占比很低,我們認爲我國重點領域風險完全可防可控。8 月 16 日國務院全體會議提出要有力有序推動重點領域實質性化險,預計新的一攬子化債方案将陸續推出,推動我國經濟重點領域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