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丨雷晨
編 輯丨駱一帆
圖 源丨圖蟲
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嚴監管。近期,兩家上市公司涉嫌限售股轉讓違規遭立案調查,再次将上市公司股東行爲規範問題推到風口浪尖。
其中一家是光模塊上市公司、算力牛股新易盛(300502.SZ)。12 月 22 日晚間,新易盛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高光榮因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等行爲,收到證監會《立案通知書》。
曆史公告顯示,高光榮去年在減持過程中存在減持股份數超過預披露公告所規定範疇的情形,且最初減持預披露公告中股份來源未涉及後續權益分派股份。
對此,新易盛表示,高光榮因其個人轉讓股票事宜被立案調查,與公司經營無關,不會對公司産生影響,公司生産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但資本市場的反應卻較爲敏感。截至 12 月 23 日收盤,新易盛股價跌 3.11%,報收于 124.65 元 / 股,市值爲 884 億元,單日成交額爲 50.33 億元。

受訪分析人士指出,大股東減持行爲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存在違規減持,則可能損害其他公衆股東合法權益。一旦違規減持坐實,将陷入得不償失之境。
董事長涉嫌違規減持
新易盛成立于 2008 年 4 月 15 日,2016 年 3 月在深交所創業闆上市,它與中際旭創(300308.SZ)、天孚通信(300394.SZ)被股民戲稱爲光模塊 " 三劍客 "。
受益于數據中心市場高速發展及 5G 網絡建設,光模塊行業近兩年迎來迅猛發展的市場契機。自 2022 年以來,公司股價漲超 200%。
2024 年前三季度,新易盛實現營業收入 51.3 億元,同比增長 145.82%;淨利潤 16.46 億元,同比增加 283.2%,業績增長迅猛。
但在股價與業績齊增的同時,公司董事長頻繁減持公司股份。
新易盛董事長高光榮生于 1969 年 5 月,畢業于成都無線電機械學校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2023 年,高光榮從新易盛獲得稅前薪酬爲 112.62 萬元。
Choice 數據顯示,高光榮在過去幾年持股比例持續下降,2020 年末持股比例爲 9.98%,2021 年底降至 9.69%,2022 年末爲 9.05%,再到 2023 年 6 月底進一步降至 7.9%。
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高光榮爲新易盛第一大股東,持有新易盛 5246.1 萬股,持股比例爲 7.4%。按照 12 月 23 日收盤價計算,其持股市值約爲 65 億元。
頻繁減持的背後,近期,公司因涉嫌 " 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 " 等行爲被立案調查。
雖然未披露具體原因,但記者翻閱公告發現,高光榮最近一次減持是在去年,其最終減持股份超過減持預披露公告中提到的 500 萬股,且資金來源也與預披露公告中的表述不完全一緻。
2023 年 4 月 26 日,新易盛發布控股股東減持預披露公告,高光榮計劃自 2023 年 5 月 24 日至 2023 年 11 月 23 日減持不超過 500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 0.99%)。
在減持計劃實施期間,公司總股本産生變動。2022 年度權益分派于 2023 年 6 月 8 日實施完畢,公積金轉增股本後,公司總股本由 5.07 億股變更爲 7.1 億股。
緊接着,高光榮在 2023 年 6 月 15 日至 2023 年 7 月 14 日期間,減持了 495.65 萬股。這時,他的減持股份總數,與預披露數據相差無幾。
但在 2023 年 7 月 17 日,新易盛在公告中表示,由于總股本擴大,高光榮合計計劃減持股份數量,從 500 萬股調整爲不超過 700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 0.99%)。
公司聲稱," 高光榮嚴格遵守了預披露公告披露的減持計劃,并根據相關規定履行了減持計劃實施進展情況的披露義務,本次減持情況與已披露的意向、承諾或減持計劃一緻。"
最終,在 2023 年 6 月 15 日至 2023 年 7 月 21 日期間,高光榮以均價 66.2 元 / 股,合計減持新易盛 699.75 萬股,套現約 4.63 億元。
上述過程中,公司董事長減持的股份與預披露不一緻,且後續減持股份數增加後未單獨披露公告。
不僅如此,其減持的股份來源也與預披露公告的不完全相符。
在預披露公告中,股份來源包括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前持有的股份、股權激勵計劃所授予股份、公司 2016 年度、2019 年度、2020 年度送轉的股份,并不包含 2022 年度權益分派股份。
在此背景下,高光榮因涉嫌限售股轉讓違規遭立案調查。公司表示,該事項現處于調查階段,具體情況尚待有關部門的最終确認。
若違規減持被确認,或将面臨得不償失的局面。
監管重拳出擊
記者注意到,2024 年以來,監管部門對違規減持行爲持續保持高壓打擊态勢。
今年 4 月,浙江證監局對羅欣藥業控股股東超比例減持罰沒 280.1 萬元。
7 月份,江蘇證監局對杭州暢遂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淄博璟麗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違規減持作出處罰,責令其購回違規減持股份并向上市公司上繳價差,同時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10 月,北京、上海、深圳、江蘇四地證監局同時出手,針對三名投資者違規減持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的行爲,采取責令購回違規減持股份并向上市公司上繳價差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12 月 6 日,嘉應制藥獨立董事李善偉因隐瞞持股信息并在内幕信息敏感期違規減持股票,收到了深交所的監管函,同時廣東證監局也對其采取了責令購回違規減持股份的行政監管措施。
12 月 20 日,江蘇證監局對周信鋼及其一緻行動人違規減持億通科技股份的行爲出具警示函。
在受訪專家看來," 這些罰單的開出,充分顯示了監管層對違規減持行爲的零容忍态度,體現了嚴監嚴管、長牙帶刺的監管主基調,旨在維護資本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有機構人士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近年來大股東違規減持的表征來看,主要涉及未及時披露信息、超比例減持、利用信息優勢減持、通過關聯方或一緻行動人減持等形式。
據悉,爲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爲,今年 5 月 24 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減持辦法》)及相關配套規則。
一方面,新規進一步規範大股東特别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減持行爲,督促其專注公司發展和經營、關注投資者回報水平;另一方面,新規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強化穿透式監管,全面封堵可能存在的規則漏洞,嚴防各類繞道減持行爲。
行政執法層面,《減持辦法》明确了相應監管措施,特别是加大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運用力度,可以責令當事人一定期限内購回違規減持股份,并向公司上繳價差。
從新易盛案例來看,公司董事長此前減持近 700 萬股套現 4.63 億元,若以公司 12 月 23 日股價計算,這部分股票價值已經達到 8.72 億元。
" 通過加強對違規減持、繞道減持的打擊力度,可以有效遏制市場中的不規範行爲,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SFC
本期編輯 金珊 實習生 鍾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