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周冰
編輯|周月明
題圖|視覺中國
" 如果在秘魯都賺不到錢,那就不用去别的地方了。" 務秋這樣形容秘魯優越的營商環境, 1992 年,他以醫生的身份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後來又拓展了礦業、咨詢、媒體的業務,是秘魯當地資深華人。
務秋的形容或許不是誇張。
首先,秘魯的經濟增長率較高,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預測,2024-2028 年期間,秘魯的平均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 3%,超過哥倫比亞、智利、墨西哥等國家,以及拉丁美洲的平均預期增長率 2.2%。
其次,拉美地區宏觀經濟最穩定的國家之一。雖然其在 2016 年 -2022 年間經曆政局動蕩,6 年換了 6 任總統(正常是每五年選舉一次),但期間,彙率沒有太大變化,通脹也能得到控制,2024 年,秘魯将連續 27 年保持年化通脹率一位數。
圖片來源:秘魯營商及投資指南 2023/2024
另外,秘魯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外彙管制,對自然人或法人的外币賬戶數量或資金彙出不加任何限制。
相較于南美其他國家,秘魯對中國人更親近。每條街道上都會有名爲 Chifa(諧音 " 吃飯 ")的中餐館,1849 年首批 " 契約華工 " 來到秘魯,到現在,有中國血統的秘魯人有近 300 萬,占全國總人口的約 10%。
中秘貿易合作勢頭也愈發強勁:由于秘魯制造業的局限性,大多數日用品都要依靠中國進口,同一件商品價格往往是中國的 2-3 倍。截至 2023 年,中國連續 10 年爲秘魯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一大出口市場。11 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在秘魯召開;同月," 一帶一路 " 項目錢凱港正式開港,秘魯和中國之間的航程将從 40 天縮短至 23 天。
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讓這個遠在 17000 公裏外的南美洲國家,成爲越來越多企業出海的新選擇。
然而,藍海有變成紅海的趨勢。
"2016 年我來秘魯參加建材展,當時隻有三家中國公司,而到了 2023 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 200 多家。" 南美十年外貿人 Cinda 告訴虎嗅。
但對更多人來說,秘魯仍然是一個陌生的國家。這個市場有什麽特點?目前正在發生什麽變化?還有什麽潛力值得挖掘?本文将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松弛感 = 懶散?
鄒晗 2014 年來到秘魯,後輾轉于南美各個國家,目前主要從事南美進出口和南美外貿咨詢業務,爲國内工廠出海南美提供平台。提起最能代表南美人性格的場景,鄒晗一下就想到,前段時間她在玻利維亞乘坐纜車時,纜車下方飄來了音樂,當地人在開 party,她被音樂聲吸引,用相機記錄下了當時的場景——所有人都盛裝出席、音樂聲很大、啤酒很多,每個人都跟着音樂搖擺。
派對現場。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 熱情、快樂、社牛比例非常高。" 鄒晗這樣形容南美洲人民。
及時行樂,或許是許多南美人民刻進 DNA 的人生信條。
" 我到現在都理解不了,爲什麽對總統選舉的關注度還不如一場足球賽。" 務秋這樣調侃道。
當地中餐館老闆這樣形容秘魯員工:如果他有 5 塊錢,他會用 4 塊錢去買酒,剩下 1 塊錢去買面包。許多秘魯人都沒什麽儲蓄的習慣,當地貸款利率又高,人們傾向于即時消費,Cinda 補充道。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秘魯人的及時行樂,恰能代表其消費強勁。CEIC 數據庫顯示,平均來看,私人消費(也稱爲居民消費或個人消費,是指個人或家庭在産品和服務上花費的開支總額)占秘魯國内生産總值(GDP)的比例保持在 60% 以上,而在中國,這一比例隻有不到 40%。
從高比例的消費貢獻率中不難看出,秘魯人對生活品質的重視。比起一味地追求高薪的工作,一些秘魯人更願意按時下班享受生活。
" 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比如有的人上班,會在襯衫裏面穿球衣,一下班,脫了襯衫就去踢球了。"Cinda 告訴虎嗅,一些秘魯人下班之後是不接工作電話、不回工作信息的。
" 他們對個人尊重的追求也更高,如果感覺到自尊心受損,他甯可放棄高薪的工作,也不會繼續留下來工作。" 務秋說,他在當地有自己的咨詢公司,同時兼任診所醫生和當地專欄作家。
爲了與當地員工建立良好的關系,一些中國公司會舉辦 party,慶祝當地節日,與員工一起狂歡。" 可能一些中國人覺得這有點耽誤工夫,但實際上非常必要的 " 務秋告訴虎嗅。
不加班、不内卷,可想而知,工作效率與國内肯定是沒法比的。在中國兩分鍾就能溝通完的事情,在秘魯要花半小時甚至一個小時。Cinda 做的是建材市場的外貿,她告訴虎嗅,在國内僅需半年就能建成的房屋,而在秘魯,僅投标和采購階段就可能耗費一整年的時間。
也開始追求效率
但關于秘魯人是否懶散,一些人也持反對意見。
" 像中國這樣高效的國家,全世界也沒幾個,所以不是他們效率低,隻是我們太卷了。實際上,秘魯人已經稱得上勤奮了。" 鄒晗說。
以通勤爲例。
在秘魯,大多數人無法負擔市内的生活成本,不得不選擇住在郊區。
秘魯總人口約爲 3400 萬,其首都利馬作爲一個超級大都市就集中了約 1200 萬人口。
這裏的生活成本高昂:飲食方面,在市内,一頓普通的工作餐就要 30 索爾(約 60 元人民币),在市中心的金融街,更是高達 50 索爾(約 100 元人民币);居住方面,其市中心一套普通的兩室一廳,月租金要 1500 索爾(約 2900 元人民币),而在富人區,同樣的房子租金将高達 3700 索爾(約 7200 元人民币)。
" 但秘魯的法定最低月工資爲 1025 索爾(約 2000 元人民币)。工薪階層,比如服務員,工資隻比最低薪資高一點,約爲 2000-3000 元人民币。一個普通白領,月工資也不過 2000-3000 索爾(約爲 3900-5800 元人民币)。" 鄒晗告訴虎嗅。
生活成本和收入的差距,令許多人不得不選擇遠住郊區,這也意味着較長的通勤時間。
利馬的公共交通系統比較落後,上班族們更多是通過換乘 " 又擠又破 " 的巴士來通勤,利馬又被稱爲 " 堵城 ",單程通勤時間花費兩三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有的人住得遠,甚至四五點鍾就要起床。
但在這樣糟糕的通勤條件下,大多數秘魯人還是能做到全勤,比如務秋公司的員工,80% 以上的員工都能拿到全勤獎。從這個角度來看,實在很難用 " 懶散 " 去形容秘魯人。
而且,秘魯近些年的飛速發展,也倒逼當地人加快生活節奏,開始追求效率。
2014 年,鄒晗初到秘魯時,海關工作人員一邊悠閑地聽收音機,一邊接待了她。現在看,這種情況顯得非常荒謬,海關效率已大幅提升。
" 尤其疫情之後,我能明顯地感覺到南美的社會壓力在增大,錢更難賺了,他們的生活節奏也快了。" 鄒晗告訴虎嗅,就連她常吃的餐館都因爲追求效率變得難以下咽。
僅僅疫情兩三年期間,秘魯就迅速普及了移動支付。也是在近一兩年,南美大街上的大爺大媽都刷起了 Tiktok。
" 與十年前相比,盡管秘魯人依然享受生活,但人們臉上的笑容明顯變少了。" 鄒晗說道。
信任度低令秘魯人變謹慎
人們對于秘魯乃至整個拉丁美洲,總會有一些刻闆印象:熱情松弛同時也等于随性。
但跟秘魯人打交道,許多人都會有一個明顯的感覺:他們太 " 講原則 " 了。
" 他們性格很‘軸’,對規則的執着到了近乎固執的地步。"Cinda 說。
她舉了個生動的例子:當她試圖給一位員工加薪,卻因爲公司流程暫時受阻時,她提議以 " 加班費 " 的形式發放這筆錢。然而,員工卻堅決拒絕,他們隻接受通過公司漲薪流程後發放的錢。Cinda 認爲,秘魯人不懂得變通,也是工作推進緩慢的一大原因。
" 當地人的循規蹈矩不完全是性格原因,也與當地略顯割裂的法律環境有關。" 當地中資企業的法務經理楊律提供了另一種視角。
一方面,秘魯曾是西班牙殖民地,深受西班牙大陸法系的影響。獨立兩百多年來,其法律體系在借鑒西班牙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情況不斷調整,相對來說,已經發展得比較健全和完善。兩百多年的法制史,讓當地許多公民的法律觀念比較強。
但另一方面,堅持原則和規矩,也是因爲這裏騙子較多,倒逼出了秘魯人的謹慎。
鄒晗再三強調,千萬不要輕信秘魯人的承諾。她初到秘魯時,帶着國内 " 先付定金,再付尾款 " 的交易習慣,從當地人手中購買驢皮。對方看起來憨厚樸實,也信誓旦旦地承諾 15 天内肯定交貨,但是實際上,賣家一收到定金,轉眼就消失無蹤了。
" 我住的一條街上就有十幾個公證處,即使隻是租個房子,秘魯人也會帶着租房合同去公證處公證。" 楊律告訴虎嗅。
正常交易中,雙方簽合同後按約定付款。但一些秘魯人會選擇更加謹慎的做法,比如說,其中一方會要求在公證處等着,一定要看到對方銀行流水單才肯在合同上簽字,更有甚者,不相信銀行流水單,必須看到錢到賬才可以。
在秘魯做生意,前期獲取信任的成本比較高。秘魯客戶會投入很多精力去考量一家公司信譽、财務狀況、業務曆史和成員個人背景。
" 不太容易建立信任,但好處是,一旦建立之後,用戶粘性比較高。"鄒晗告訴虎嗅," 因爲對客戶來說,要換合作方成本太大了。"
要建立信任,見面必不可少,相比于傳統外貿通過郵件與客戶聯系,直接常駐秘魯、與客戶處成朋友顯然更有優勢。
外貿變卷
十年前,Cinda 代表公司開拓南美市場,那時這裏是名副其實的藍海。
" 公司隻派了我一個人,我第一站先來到秘魯,後來又陸續開拓了厄瓜多爾、智利、哥倫比亞、巴西等國家的市場。總之去哪個國家都行,當時很少中國企業注意到南美市場,每個國家都有待開拓。"Cinda 告訴虎嗅。
Cinda 彼時的公司主要做建材外貿,定位爲中高端,主要競争對手是歐美品牌。在中東、東南亞等市場,她們的産品通常需要以折扣價銷售。然而,在秘魯市場,即使以原價出售,産品價格依然能比同等的歐美品牌便宜 30~40%。
從 2013 年到 2019 年,Cinda 成功将公司在南美的業務從無到有,發展到公司全球市場前三的位置。2019 年,她選擇離開公司回國,并在疫情開始後決定留在國内創業,同時也陪伴家人。
2015 年,Cinda 與秘魯客戶的合影,圖上最右側爲 Cinda。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然而,當她在 2023 年重返秘魯時,卻發現外貿市場已經變了天。
2016 年,她參加的秘魯建材展會上僅有三家中國公司參展。到了 2023 年疫情後的首屆展會,中國公司的數量竟然激增至兩百多家。鄒晗也見證了類似的增長,她注意到 2019 年參加的汽配展中中國公司還寥寥無幾,而到了今年,中國公司已經占了參展公司的一半。
展會隻是一個縮影,中國人正全面進入秘魯市場。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6 年至 2023 年的 8 年間,中秘貿易年均增速高達 14.6%。
務秋觀察到,近年來進入秘魯的中國商人群體正在發生變化。以往,大多數中國人來秘魯是爲了投奔親戚或經營小本生意。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财團、家族企業,帶着雄厚的資金來到秘魯,投資于各個領域,這些家族企業可能控制着從生産到銷售的整個産業鏈。顯然,新一波進入秘魯的中國人實力更雄厚了。
湧入的中國人正将藍海轉變爲紅海。
2014 年,鄒晗跟随一家摩托車配件公司地推時,商家還以新奇的眼光打量他們,圍上前詢問産品,成交率不低。但現在,同一家商家已經見過太多中國商人,面對推銷,已學會簡單利索地問 " 是工廠嗎?有價格優勢我們再談。"
在貿易領域,過去,外貿人員才會負責在海外尋找客戶,而現在,源頭工廠直接出海,跳過中間環節,親自參展對接客戶。前述建材展上的兩百多家中國公司,其中大部分都是工廠。
工廠出海造成的結果是價格更卷了,外貿公司的利潤空間大幅壓縮。Cinda 向虎嗅透露,南美建材外貿的利潤率在過去十年間從 30% 縮水至 5%。
Cinda 意識到,要在外貿領域繼續發展,必須另辟蹊徑了,她開始轉向技術含量更高、利潤更豐厚、更小衆的賽道發展。
Cinda 的故事是一個典型的出海人不斷适應和創新的例子,市場變化不停,但總有機會留給那些願意探索的人。
# 我是虎嗅商業消費組編輯周冰,關注出海、消費領域,行業人士交流請加微信:zzz7827827,請注明身份,新聞線索亦可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