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非凡油條 ,作者豆沙包
重要通知
一個好消息,我們在知識星球開辟了第二戰場【非凡油條】,有很多在公衆号不方便說的東西、一些相對私密的個人見解(涉及經濟、投資等)、一些财經方面的重要資料,我們都會發在知識星球的非凡油條專欄上,供大家學習交流。
此外,我們也會在知識星球【非凡油條】不定時開設一些重要的自學課程,比如之前開設的 AI 辦公工具學習課程。
具體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詳細的介紹在文末二維碼,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
面對宏觀經濟下行、産業結構轉變等情況,中國青年失業率逐年提升,許多人畢業即失業。爲了延緩就業壓力,國家開啓高校擴張,青年選擇考研考公等慢就業模式,但仍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的問題。不立業難以成家,中國的婚育情況也不容樂觀,高婚育成本是難以逾越的門檻。爲了調節就業矛盾和婚育壓力,應改革教育體制,活躍民營經濟,補貼有孩家庭,增設托兒所。
青年失業率在上升,失業青年在下沉
當我們在讨論 " 青年 " 相關的話題時,我們需要首先明确青年的定義。
從勞動力的角度講,0-15 歲是童年時期,16-24 歲是青年時期,25-59 歲是成年時期,60 歲以後逐漸退休。
結合個人成長規律來看,童年時期是高中之前,青年時期是高中和大學階段,從高校畢業後即進入就業市場。如果選擇考研讀研,則就業時間往後推遲 2-3 年。
随着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 青年失業率 " 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青年失業率,主要是指 16-24 歲之間年輕人的調查失業率。
我國從 2018 年開始首次發布這一數據,5 年多時間以來(2018-2022 年),青年失業率逐年上升從 10.8% 上升到 17.6%。
2023 年 6 月份,我國青年失業率達到了 21.3%,創下曆史新高。
目前中國青年總量是 9600 多萬,但大部分青年在校求學,實際在找工作的隻有 3300 多萬。結合青年失業率可知,當下有 600 多萬的失業青年。
青年失業率之所以越來越高,是因爲存在總量和結構上的供需矛盾。
從供給的角度看,我國勞動力人口總量在下降,但青年勞動力人口卻在上升。
以勞動力人口總量來看,2018 年到 2022 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16-59 歲)數量減少了 2000 多萬人,但是青年勞動人口數量卻在快速增長,尤其是高校畢業生。
2018 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爲 820 萬人,而到了 2023 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經達到了 1158 萬人。5 年間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加了 300 多萬人,增幅超過 40%。
從需求的角度看,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總量需求正在萎縮。
2018 年,我國的 GDP 增速爲 6.6%,但是到了 2022 年,我國的 GDP 增速放緩到 3%,經濟增速萎縮了一半,就業需求自然也就随之下降。
從供需結構來看,最近幾年,主要吸納青年就業的行業正在萎縮或飽和。
我國青年人就業最集中的幾大行業,分别是制造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教育和建築等。超過 60% 的年輕人在這些行業就業。
但是這些行業,最近幾年都面臨各種各樣的沖擊。
制造業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産業鏈有向外轉移的趨勢。教育培訓受到行業整頓,相關産業的就業機會也随之蒸發。房地産行業進入下行周期,銷量不景氣,連帶着建築業也遇冷。
此外,網約車、外賣等新興行業,過去幾年吸納了大量的青年就業人口,但是最近也開始出現了就業飽和的迹象。
以網約車爲例,截止今年 5 月底,發放的網約車駕駛員證和 2020 年底相比增加了将近一倍。
由于網約車行業的供求關系迅速惡化,今年以來,全國多個地方政府開始對網約車發出行業飽和預警。
總結來看,我國青年失業率受到經濟變化的影響,逐年上升,青年人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少,許多人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 慢就業 ":失業與就業之間
最近幾年,每到校招的時段,如金九銀十、金三銀四,總有 " 最難就業季 " 的感慨,恰似一年難過一年。
面對經濟下行,勞動力市場需求萎靡的難題,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都在延緩就業,以時間換空間,以等待未來情況好轉。
在宏觀上,國家采用高校擴招的方式,将大部分青年群體轉化爲非勞動力,減緩就業壓力。
1999 年,高校擴招正式啓動,那時普通高校畢業生不到百萬。随後 20 多年,高校畢業生持續增加,每一年總量都在創新高。
2022 年,高校畢業生人數規模突破了千萬,較 10 年前增長了 58%,是剛剛跨入 21 世紀時的 11 倍多。
一方面,高校擴張爲青年就業帶來了積極影響,青年的人力資本積累和就業回報不斷提高,平均薪資和初職薪資持續上升。
但另一方面,在經濟産業結構不斷調整的背景下,青年就業面臨着諸多困境,例如需求下降,競争激烈,學曆貶值等。
在微觀上,高校畢業生傾向于通過考研來延遲就業,提升自身的競争力。
根據前程無憂發布的《2022 高校畢業生秋招行情》顯示,超 50% 的本科畢業生表示有考研的打算。畢業後深造的人數呈上升趨勢。
2022 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 457 萬,相比 2021 年,增加了 80 萬人。
然而,2022 年招生人數在 110 萬左右,相比去年隻增加了 5 萬人左右。這也就意味着,今年有近 3/4 的考生落榜。
除了考研,還有考公。
與大多數就業崗位相比,公務員可以帶來穩定的生活,社會地位高,福利保障相對較好,不會面臨被裁員的風險。
即使是曾經沒有意願考公的學生,在就業壓力面前也開始湧向考公這座獨木橋,正所謂 " 宇宙的盡頭是公務員 "。
2022 年,共 212.3 萬人通過了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資格審查,首次突破 200 萬人。實際錄用人數隻有 3.12 萬,報錄比高達 68:1。
考研考公群體一般分爲三種狀态,在校備考、在職備考、辭職備考。甚至考了很多次都沒有上岸的,比如二戰、三戰等。
在考研考公愈發火熱的當下,出現了一個詞彙—— " 慢就業 "。
與中學 / 大學畢業即就業的模式不同," 慢就業 " 者在畢業後并未立即走入職場,而是放緩、延遲就業,一般延遲數月甚至兩、三年時間。
2018 年,當 " 慢就業 " 這個詞開始在網絡傳播時,16-24 歲城鎮青年全年平均失業率爲 10.8%。2023 年上半年,城鎮青年失業率達 19.6%,慢就業的人也随之增多。
今年 5 月,智聯招聘發布《2023 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選擇 " 慢就業 " 的人數占比,從 2022 年的 15.9% 提升到 18.9%。
" 慢就業 " 聽起來閑适松弛,但充滿了青年人不願将就的無奈和迷茫。
當下,就業市場很難有充足的優質工作崗位供大學生選擇,體面的工作崗位競争激烈。
而考研考公,起碼有些許希望能實現理想的工作和生活,但又有多少人在岸上呢?
不 " 立業 ",何以 " 成家 "?
在就業形勢變化的同時,中國年輕人的婚育情況也正經曆重要的變化。
中國古話講 " 成家立業 ",實現這兩件人生大事,意味着青年步入社會、承擔責任,并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
然而,在過去二十年裏,中國青年在就業和婚育行爲上發生了重要的變化。
就業上,青年的初次就業時間推遲、勞動參與率下降、失業率上升。
婚育上,青年的婚育時間推遲、生育率下降、不婚丁克等非傳統家庭行爲越來越普遍。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一項研究表明,經濟基礎對于中國青年婚育的重要性不斷增強,成功 " 立業 " 對順利 " 成家 " 的影響越來越重要。
如果青年無法在日趨激烈的就業競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完成從學校到職場的成年轉變,即使政策和輿論上再鼓勵婚育,他們也很難進入婚姻、生兒育女。
事實也正是如此,青年時期困于就業的圍城,難以立業的情況下,成年時期亦将困于婚育的牢籠,難以成家。
育娲人口研究的《中國婚姻家庭報告 2023 版》顯示,我國的結婚率從 2000 年的 6.7 ‰上升到 2013 年的 9.9 ‰,随後逐年下降到 2022 年的 4.8 ‰。
我國的結婚人數也呈現出先增後減的趨勢。2013 年的結婚登記對數爲 1347 萬對,連續九年下降到 2022 年的 683 萬對。
一方面,是社會競争激烈,就業壓力大,青年立業難;另一方面,城市高房價和農村高彩禮,也成爲了橫亘在男青年面前的結婚門檻。
房子是結婚的首要條件,當前,我國部分大城市的房價早已超出普通工薪階層的經濟承受能力,許多年輕人由于買不起房,隻能選擇推遲結婚。
在部分農村地區,天價彩禮導緻很多年輕男青年結不起婚。并且,越是偏遠、經濟不發達的地方,彩禮要得越高,讓很多農村貧困家庭不堪重負。
如果說男性的難題是 " 不立業難成家 ",那麽女性的難題就是 " 成家後恐難立業 "。
研究表明,相比于男性,女性更有可能因爲結婚、生育而成爲 " 尼特族 "。
尼特指的是既不上學也不就業或接受就業培訓的狀态。" 尼特族 " 包括了失業青年、退出勞動力市場的青年。
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進入 21 世紀以來,我國 " 尼特族 " 青年比例持續提高。從 2000 年的 9.4% 上升到 2010 年的 11.1%,又上升到 2020 年的 15.5%。
其中,女性尼特族的已婚已育比例較高,這很可能是受到母職懲罰的影響。
由于缺乏生育支持、不平等的婚内性别分工和就業市場的排斥機制,女性很容易因懷孕或生育而離開就業崗位,并可能長期無法返回職場。
研究發現,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和工作時間都在其生育一孩那一年明顯下降,一般持續到第四年後才逐漸回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經濟環境變化導緻 " 就業 - 結婚 - 生育 " 人生鏈條難以順利銜接,青年人存在結構性困境。這不僅影響個體的幸福感,還将成爲中國社會的重大挑戰。
調節就業矛盾,降低婚育壓力
青年的高失業率,一方面意味着社會出現了人力資本的浪費,不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影響社會整體的結婚、生育等系列民生發展。
針對青年群體就業難的情況,政府高度重視并出台了不少應對措施,包括高校擴招、研究生擴招、公務員崗位向應屆生傾斜等。
盡管這些政策非常有必要,且見效很快,但長期來看,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
首先是大學擴招。
目前中國高校的教育培養模式與真實的産業需求存在脫節,雖然通過擴招可以抑制短期的失業率,但并能真正解決就業問題。
如果不改革教育培養模式,就業問題隻是被推後了,還會帶來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曆貶值的問題。
其次是公務員崗位傾斜。
作爲傳統意義上的 " 鐵飯碗 ",公務員靠國家财政供養,增量有限,缺乏退出機制,容易加大财政負擔。
在宏觀經濟下行、地方财政困難的情況下,單獨靠強體制化的促就業手段,很可能是杯水車薪的程度。
基于以上情況,針對青年就業難的問題應當從供需兩方提出解決措施。
首先,在供給方面應加強教育培訓模式改革,優化青年的人力資本,使其更适應市場需求。
一方面,結合産業轉型需要,針對性培養人才;另一方面,轉變職業教育觀念,提升職業教育的培養質量。
此外,還可以加大對青年的知識技能再培訓,使其更多了解市場,更好地提高技能。
同時,通過就業優先政策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健全終身學習體系,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不斷完善就業服務和培訓體系。
其次,在需求方面應提高社會的總需求,活躍勞動力市場,尤其是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民營經濟貢獻了 50% 以上的稅收,60% 以上的國内生産總值,70% 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 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目前各級政府已爲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出台了一攬子支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減稅降費、信貸傾斜等。
針對就業問題,還可以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尤其要鼓勵能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服務業和平台經濟的投資經營。
緩解青年就業壓力之餘,還應适當鼓勵年輕人的婚育行爲,而經濟基礎仍然是婚育的重點,解決的關鍵是降低年輕人的婚育成本。
首先,爲有孩家庭提供現金補貼、稅收減免、購房補貼等實際的經濟幫助,形成社會和家庭共同撫養孩子的模式,加強社會的育兒氛圍。
其次,增建托兒所,提高 0-3 歲嬰幼兒的入托率,減輕女性的育兒壓力,幫助産後女性回歸就業,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
" 青年 " 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它一端連着童年,一端連着成年。
憑借所學知識,謀求一份合适的工作,進而有結婚生育的經濟基礎,安居樂業。這不僅是個體對幸福的追求,也是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爲青年的就業和婚育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運行。
在知識星球【非凡油條】裏,你可以獲得的:
1
重大财經新聞的分析,主要針對它對我們普通人的影響,以及可能的對 A 股大盤形勢的影響。
2
免費提問,随時可以向我提出财經或是生活上的問題,在不涉個人隐私的情況下我盡量解答。
一些公衆号上不方便談的話題,都會在知識星球裏發布。
3
财經方面的資料分享,比如行業研報,相關論文,都會發在裏面。
4
不定時開設一些自學課程,比如之前開設的 AI 辦公工具學習課程,我會帶着大家一起學習前沿新知識,提高工作能力
" 非凡油條 " 目前年費爲 100 元,非常優惠,以後會逐漸提價。這個價錢很值,能讓你避免幾十倍、幾百倍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