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戀愛大作戰》劇組,你沒事吧?
怎麽?是國産古裝劇抄夠了,開始把魔掌伸向現代劇了?
看這充滿小而精的客廳,皮質沙發,木質茶幾,連沙發背景牆都是典型的中式風情。
連其中中年父母的造型都很有内味兒,分分鍾像是打開了某音中年服飾直播間。
要是抛開牆上書畫是韓文這個 bug 不談,乍一看飯姐還真以爲是某部國産家庭劇 / 偶像劇或者偶像劇呢。
繼端午節、龍舟、泡菜、蚩尤之後,飯姐合理懷疑下一步中式茶具、家庭布景也會被部分韓國人據爲己有。
如此行爲,連路過的螞蟻看了都要說一句離離原上譜。
而這并不是第一次在韓劇中出現國産劇的雷同元素了,從服飾造型,到布景景别,再到劇情設定,幾乎被薅了個遍。
讓人不禁真誠發問,韓劇到底多愛中國風?
從古風到仙俠,東方幻想成了所謂 " 韓流 "?
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在韓劇裏看到和國産劇高度相似的置景了。
《月升之江》裏,就曾出現過神似橫店影視城的壯觀建築群。
《還魂》中的大制作特效和《将夜》裏的視覺設計也堪稱 " 孿生 "。
還有傳統中式花燈場景,也被原模原樣地照搬了過去。
可能抄得久了,竟然真的自我洗腦成功。韓國人竟然反手把《如意芳霏》中的河燈場景舉報了,理由是抄襲大韓民族傳統習俗,照搬韓劇場景。
飯姐替劇組說一句:晦氣!
但要說抄襲,置景這方面還隻是小意思,服裝造型才是重災區。
還是《月升之江》,這部劇從英氣女将軍铠甲 ↓
再到宮廷華麗造型設計 ↓
以及女主的紫紅色披風鬥篷造型 ↓
甚至是男主的偏分發冠束發造型,都能在國産劇中找到相似的先例。
無獨有偶,在韓國古裝劇裏看到内娛古裝劇同款造型的事迹比比皆是。
《紅天機》中,男主的造型幾乎 1:1 複刻了清平樂中王凱的裝扮。
《暗行禦史》中,驚現國産劇《從前有座靈劍山》裏的插簪系發巾造型。
更奇葩的是,在韓國曆史裏巫女大多戴着假髻,紮起頭發,可到了《朝鮮驅魔師》裏,竟然變成了中分半盤發加眉心流蘇的模樣。
不知道的還以爲是翻拍鞠婧祎版的《新白娘子傳奇》呢。
古裝劇被 " 薅秃 ",奇幻劇也難逃 "" 魔爪 "。
李棟旭主演的奇幻劇《九尾狐傳》,就曾多次因爲疑似抄襲登上熱搜。
先說說最直觀的部分,李棟旭在裏面的造型簡直照搬了迪麗熱巴在《三生三世》飾演的白鳳九,這造型簡直一模一樣:白裙套紅紗,一定要說哪裏不同的話,就是咱們的更靈動飄逸。
copy 了鳳九,官配東華帝君也難幸免。《花黨》裏的男主就直接 " 借鑒 " 了東華帝君的紫衣飄飄。
隻是這效果嘛 …… 看過了盜版山寨造型,飯姐決定再也不吐槽高偉光穿紫衣騷包了。
還有 " 鳳九 " 的舅舅 " 白真 " 的造型也被原模原樣搬了過去,兩相對比,高下立見,突然覺得于朦胧是遺世獨立的絕世美男了。
" 白淺 " 的上神造型,也搖身一變成爲了韓劇中的新風尚。
不僅是造型,《九尾狐傳》還有一些和國産劇高度相似的場景處理,比如女主去世的鏡頭,就和《結愛》裏同一劇情的場景相似度高于 90%。
這好學的态度,複印機都沒他們學得像。
飯姐想給韓國人分享一則冷知識:克隆羊多莉隻活了 6 年哈
韓劇《還魂》也是 " 集齊百家之大成者 ",以一己之力碰瓷《千古玦塵》《将夜》等多部國産劇的場景和特效。
複制粘貼的運景 ↓
漢族傳統發包加半盤發造型也被 " 乾坤大挪移 "↓
女主白紗蒙眼的場景讓人直接夢回《三生三世》《千古玦塵》等衆多古裝仙俠偶像劇。
劇裏的服飾更是直接照搬漢民族傳統服飾裏的圓領袍。口說無憑,上證據!
看看這對比,不能說是毫不相關,隻能說是一模一樣了吧。
離譜程度令人瞠目結舌,就連不少韓國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對其表示質疑。
可偏偏就是有不少韓國人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劇情設定頻頻被錘," 融梗借鑒 " 幾時休?
還是《九尾狐傳》,除了服裝、鏡頭和《三生三世》《結愛》高度雷同,劇情也堪稱 " 人間裁縫 "。
這部劇幾乎照搬了宋茜和黃景瑜主演的是照搬了《結愛》的世界觀。
背景設定,甚至連主角的人設都高度相似:男主角是能抹除人類記憶的九尾狐、女主角都是媒體工作者,甚至都有一顆重要的媚珠(狐狸珠)。
有網友總結出了高度撞梗的幾點,大家來看看。
之前曾經風靡一時的韓劇《德魯納酒店》,也曾深陷抄襲風波。
它把《東宮》裏的男女主初見完全複刻到根本不可能出現沙漠的朝鮮半島,這波操作諾貝爾複活都得給它創造出個諾貝爾地理獎。
而這并不是唯一的 bug,《德魯納酒店》中和東宮的相似之處就超過十處,從角度分景到劇情畫面,堪稱連連看。
更别提其中還有無數《靈魂擺渡》的影子 ……
真是百家好劇一家抄呢(微笑)。
《靈魂擺渡》也是 " 素材大戶 ",除了《德魯納酒店》,《鬼怪》裏李棟旭飾演的的地獄使者就和其中的趙吏人設高度重合。
一樣的不老不死,承接陰陽兩界的擺渡職責;一樣的窮困潦倒,買不起房。
前面提到的《還魂》也是如出一轍地高度 " 撞梗 "《将夜》,同樣的男女主都是主仆關系,女主是仙女,後期會轉變性格,男主則要報殺父母之仇。
說它是版權輸出後翻拍的劇也不爲過,可偏偏,人家自诩 " 原創作品 " 呢。
有網友整理出了一份韓劇抄襲目錄,雖然部分地方有所争議,但飯姐覺得不少情節的确高度相似,大家自由心證。
東施效颦,韓劇漢化成笑話?
除了 " 抄襲 ",由于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基本的理解能力,韓劇還經常東施效颦、邯鄲學步,把漢化鬧成笑話。
比如之前的韓國宮鬥劇裏娘娘嫔妃居然自稱本宮。
要知道,本宮這個詞在韓國語境裏,僅僅隻是供奉用的神宮的含義,根本沒有後宮妃嫔自稱的前例。
就算抄也要尊重一下本國曆史吧,某國人不是向來自诩文化源遠流長嗎,咋的,連自家祖宗的不認識了?
難道真的連小學曆史都沒過關就敢成爲編嗎?
(洪氏姐妹看哪兒呢?說的就是你們。)
自稱本宮也就算了,還有更離譜的——《奇皇後》當中,有女主被打入冷宮的場景,竟然是讓她披着頭發穿着白裙去到冷庫 ……
編劇可能是忠實國産劇愛好者,看多了字幕組的翻譯,天真得像個三歲的小孩兒,冷宮 = 冷庫的神奇腦回路也讓人諷刺至極。
可能是爲了突出冷宮環境的艱苦,劇組還往房檐上做了很多冰柱 ……
咱就是說,用不用再給你們加幾個鼓風機啊,加速冷氣的流轉?
還有前一陣子的韓偶劇《木偶的季節》,女主大婚幾乎完全複制了國産古偶劇的風味——
紅色婚服,金色發飾,半盤發還點朱唇。
看着熟悉的妝造,是不是有國内廉價網劇的影子,但劣質感幾乎沖破屏幕。
這還不算什麽,這部劇照葫蘆畫瓢還能鬧出笑話。在世子剛去世的時候,沒有立刻撤換布景,反而 " 喪事喜辦 ",滿屋都放着紅底喜字的擺設。
從窗簾到布景再到涼席,一處都不放過。
怎麽,生怕逝者不從地下爬上來找你們?
除此之外,韓劇裏還曾弄出過靈堂裏挂 " 回光返照 " 的無腦操作。
簡直是離譜媽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要知道韓國向來崇尚白色。曆來的習俗都是白色作爲出嫁當天的主要元素,造型也是典型的韓式盤發配白色婚服。
這部劇裏當然也有,甚至巧妙地融合了夢華錄的巧思,遊船撒花的迎親儀式。
但少了鳳冠霞帔,女主頂着滿頭白花,周圍站着 " 黑白雙煞 ",再配上假的不能再假的落花特效,違和感被直接拉滿,像極了粗制濫造的中式恐怖小遊戲。
宋仲基主演的《财閥家的小兒子》中,編劇可能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文學修養,于是用了殺雞焉用牛刀的典故,結果演員卻把牛寫成了午,讓人笑掉大牙。
畫虎不成反類犬,可笑至極。
結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年曆史底蘊深厚。我們從來就不介意善意地互相學習,也從不吝啬向外傳播中國文化。
可現在韓國人默默漢化的行爲,甚至恬不知恥地把各種我國文化據爲己有,真讓人如鲠在喉、如芒刺背。
漢化到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漢化到任何人一眼就能知道出處,這真的是好事嗎?
畫皮難畫骨,這不倫不類的東施效颦丢了自己,也沒學到精髓,豈不是贻笑大方?
不問自取,是爲賊也。掩耳盜鈴,終将反噬。
勸某些 " 耳聾心盲 "、自欺欺人的國家早日醒悟。
# 韓劇抄襲 #、# 文化輸出 #
作者:木日日
責編:EYELINER
本文由蓋飯人物 ThePeople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