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娛的無聊,大概就體現在三線藝人求個婚,都能縱橫熱搜榜三個月。
一月節目路透,二月預告預熱,三月正式播出。
這等操作,一般極易招惹逆反心理,咱絕不推薦模仿學習。
但輿論場上的陸虎相反,還頗得偏愛——
他腳踩楊迪,手牽陸毅,被視作娛樂圈少有的真情代表。
你敢信,在一些朋友的口中,這對新晉小夫妻的催婚效果,比一年一度的春晚小品管用得多。
問題來了,這段愛情真就有那麽夢幻嗎?
請恕我潑一小盆涼水——
除開最爲稱贊的陸虎牌戀愛腦……
長跑七年的感情,并不缺甜蜜之外的味道;
也更談不上什麽,他愛她更多一點。
陸虎之所以頗得輿論偏愛,也和前頭提到的兩位男藝人有關。
好比楊迪,懂的都懂。
同樣是陪伴多年的女友,同樣從籍籍無名走到翻紅,有人選擇分手,有人就地求婚。
說回陸虎。
07屆快男出道即巅峰,18年靠着《延禧攻略》的片尾曲小小翻紅,22年迎來0713再就業男團的春天。
他和女友就官宣于事業上升期之間的2020年。
而一直用着情侶頭像的兩人,早就光明正大談了五年。
這段愛情,始于男生的一見鍾情——
作爲小提琴演奏家的陳曌旭(小名噓噓),在錄音棚裏一遍又一遍地練習着曲目。
陸虎表示,被她發光的專注和美麗擊碎了。
時機也妙在剛剛好。
主動展開追求的陸虎,正撞上了女孩微微打開的心扉
——噓噓之前都比較抗拒和男生一起出去,直到那時候才準備好放開。
接下來便是兩個月的暧昧,「要不我照顧你吧」的告白,以及持續七年的陪伴。
一句簡單的陪伴,更多是平凡生活中日複一日的堅持。
每次噓噓有演出,隻要陸虎沒有工作,他都會準時現身,風雨無阻。
能買到票,就聽現場;買不到票,就蹲守門口。
等待女友結束工作,兩人再一起去吃飯。
花花世界裏,永遠有一個人在等你,安全感也不過如此。
這樣的狀态,在陸虎翻紅後也并無改變。
隻要一方沒工作,他倆就會黏在一起,惹得兄弟蘇醒頻頻吐槽。
即便工作分隔兩地,雙方的惦念也并不會減少。
好比和兄弟夥一起上節目,看到浪漫的事,陸虎就會想到對方,還親手做了條情侶項鏈。
難得一次登上跨年晚會的直播舞台,他也會悄咪咪躲在舞台一角,在新年時分,給女友送個獨享祝福。
整整七年,兩人最長時間的分離也隻有20年初。
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幾個月沒能見面,陸虎甚至有了些分離焦慮的症狀。
最後,他把想念寫成曲子,寄托在一首《旭》中。
這種時刻惦記和偏愛的具象化,就像陸虎對着老友的炫耀:
你有碎活,我有愛情。
不過,比起我們之前寫過的模範愛人陸毅,在國民頂流時期毅然結婚;
新晉戀愛腦陸虎恰恰相反,是憑借「不急于求婚」突出重圍的。
事實上,從兩人交往的第二年,男生就有了結婚的想法。
但直到交往第六年,事業有所起色的陸虎,在節目上被起哄求婚,他也并未順水推舟。
反倒是順手給出了一個滿分參考答案——
先溫柔回絕:"求婚在計劃之内,但絕不是今天。"
再做足姿态:"接下來想用我所有的時間,讓她談夠戀愛。"
而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爲了告訴有點恐婚的女孩,不用有壓力,選擇權在你手中。
換句話說,從戀愛到結婚的距離,距離由你定,努力我來付。
這努力也不限于幾句漂亮話。
時隔兩年的長輩會面,爲了讓雙方家長放心,陸虎極爲慎重,做了個乙裏乙氣的PPT彙報。
如此明确的态度,還體現在陸虎賺到錢後的第一樁大事:
在北京買一個屬于兩個人的小房子,哪怕女友的父母并沒有給壓力。
而這套并不算大的Loft,在設計階段就特地留出了一個小舞台。
不用多說,都是爲了方便日後女孩練琴。
以膽小著稱的陸虎,甚至邁出了舒适區。
就爲了一句「嫁給我」,頭一次克服恐懼、嘗試跳傘。
正是在這四千米高空中,他頂着一張被風吹得皺巴的臉,和教練約定下一次還要帶升級爲「老婆」的噓噓來。
巧的是,在這之前,不敢跳傘的陸虎,也不想對方跳,因爲自己會吃醋
——事實證明,嘴硬心軟的他還是記着女孩的心願,想陪她一起實現。
于是,等到正式求婚的一天,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陸虎寫了首新歌,叫來女孩的閨蜜,拜托兄弟們配合,還有電話連線那一頭的長輩。
大家一同見證了歌詞裏的時刻:寶貝,這指環你要不要戴?
但也還是陸虎,前期精心準備了那麽久,在關鍵時刻又嘴瓢了。
正是這樣的笨拙但真誠,構成了陸虎牌戀愛腦的最大看點。
年初兩人一同參加了個戀愛真人秀,爲了給女孩拍MV,兩人特地一塊試禮服。
幕布拉開的一瞬,陸虎的眼神比看見美食還要亮。
噓噓每試一套禮服,他都會給出具體而認真的建議,有耐心,不敷衍。
但偶爾也會跑偏,從一裙兩穿聯想到一鴨兩吃。
這樣的破梗瞬間,還發生在看女孩拉小提琴,陸虎一邊下意識說太好看了,一邊反複擦眼淚。
等噓噓念了一封寫給自己的信,陸虎在備采環節聊着聊着,又一次痛哭流涕。
笑淚縱橫之間,陸虎成了顧家細膩有才華的好男人。
隻是不少網友磕到之餘,又操心起了一些别的:
男生愛得太卑微,女生卻不怎麽愛?
确實,不比陸虎那般全情投入地ALL IN,噓噓「慎重」得有些出戲。
但也正是後者,讓這段愛情故事有成爲「新鮮樣本」的可能。
節目設置了個心動環節,問的是"今天是否向結婚邁進一步"。
女孩沒有,就會誠實地答沒有,哪怕陸虎會難過消沉。
女孩有,也隻會站在小尖尖上,因爲就隻邁了小小一步。
直到錄制的最後一天,面對這個惹人誇贊的男友,她在考慮良久之後,給對方打了個八十分。
關于婚姻本身,女孩也展示了相對消極的态度:
結了婚就免不了被催生,生育也要犧牲至少一年的時間;
她還不想分這個心,徹底打亂事業的步伐。
代入女孩的角度,太好理解。
陳曌旭年輕,漂亮,事業有成。
自幼學小提琴的她,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十五歲在悉尼歌劇院獨奏,如今在各大晚會節目上擔當第一小提琴。
有什麽理由,中斷如日中天的舞台事業呢?
隻不過,傳統愛情故事中的女主角,好像總是将愛看作一切,爲情死去活來:
犧牲自我,擱置事業,又算得了什麽?
仙女都要爲愛舍棄尊貴的身份和法力呢。
好在,被質疑的陳曌旭,也繼承了「曌」這個字的一部分氣質。
她并不想走上社會時鍾爲女性規定的道路;
這個選擇,也恰恰解釋了她當年爲何會堅定地陪着陸虎。
從女孩的角度來審視這段感情——
相遇之初,陸虎不過是個經濟窘迫、年齡奔三的微胖男人;
而她一個學古典樂的大學生,還是二十歲出頭的初戀,若按世俗的擇偶标準,并不難找到更好的。
彼時,陸虎和前一家經紀公司的合約到期,藝人發展并不順利。
情緒陷入低谷的男人,分分鍾從微胖變成了真胖。
而如今被大衆誇贊的細膩性格,背面便是高敏感還有點自卑消極。
每當遭遇不順,陸虎總會陷入自我責備的内耗;有時被開一些玩笑,也容易走心難過。
囊中羞澀的他,還一度是浪漫終結者。
第一次和女生約會,就選在了燴面館,還是店家關門才換成了烤肉;
女友請他吃法餐,他滿腦子也隻有價格不菲,每上一個菜就要問一句多少錢,甚至試圖去後廚退菜。
以上每一條,發在勸分組都足夠吵個上百樓。
但陳曌旭的選擇,并非傳統戀愛腦語境裏的二選一:做背後的女人,承擔下所有雞毛蒜皮;又或是賺錢養家,供男方徹底躺平。
她更多是扛起了治愈者的角色,用一顆遼闊明朗包容的心,拽着男生共同成長。
兩人擠在30平的小房子裏,陳曌旭總會帶着男友一起報班上課,送上鼓勵式贊美。
或是增添底蘊,又或是打開自己,也是爲了借體驗告訴陸虎:
比起結果好壞,更重要的是過程的開心。
陸虎難得有一次舞台機會,還車禍了,她便用行動拉着對方從情緒的泥潭裏走出。
不如多上幾節聲樂課,好好減肥練氣息。
等到陸虎辦第一場live,擔心沒有觀衆,她就說自己去門口拉琴引客。
正如後來的每一次打歌。
當陳曌旭登上《歌手》的舞台演奏,每次結束她都會鼓勵陸虎:
我會在下次的舞台上等你,等着給你拉琴。
這一等,是五年。
他和他的女孩終于在頂峰相見,也可以在舞台上大大方方地互動。
你看,在男生最消沉的時光裏,陳曌旭照亮了他每一個可能往暗處想的地方。
而她自己也從未停下腳步,在「救贖」男友的同時,變成了更好的人。
所以,還需要奇怪嗎?
這個女孩不會爲了迎合讨好對方,摒棄内心意願。
或許會因男生的低落而些許愧疚,但她還是她,還是做出了最真實的選擇。
而陸虎真正珍貴的地方,其實不僅在于那些細膩體貼;
更多是将自己的伴侶,視作一個獨立人格來愛慕和尊重。
他七年來尊重且欣賞的,也正是搞事業的她。
隻不過,如今的大環境下,我們習慣看到的模闆大多單一:
男人在外拼殺,女人則必須退讓,爲管家,爲生子,爲教育。
不論是否做全職主婦,這多一份的責任往往由「媽媽」來擔當。
于是,當女孩并沒有做出常規的退步,反而是陸虎在分娩體驗之後,表示一點都不着急生孩子,便有人代入開始急了。
而如此輿論,也正好說明了一個諷刺現狀——
噓噓或許不多,但陸虎這樣的男人更是非主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