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鋅财經,作者 | 陳妍,編輯 | 大風
庫迪咖啡的商戰還在繼續升級。
前段時間,瑞幸和茅台剛推出火爆社交網絡的醬香拿鐵,庫迪緊接着就上線了米乳拿鐵,官微還直接整活内涵瑞幸," 醬香,終究會回到酒桌;米香,才會陪你 365 個日常。" 最近,庫迪咖啡又官宣了範丞丞爲品牌潮飲代言人,想借新代言人之勢,再爲新品米乳拿鐵吸波粉。
微博截圖
陸正耀創辦的兩大咖啡品牌,從來都是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
瑞幸當年大搞門店擴張戰略,如今是坐擁一萬多家門店的咖圈頂流。庫迪同樣玩起了快速起量,瘋狂擴張的套路,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已經開出了 6000 多家門店。當初瑞幸達到 4000 家門店用了 2 年,破萬店用了 6 年,如今庫迪的擴張速度是瑞幸的 3 倍。
甚至瑞幸的門店在哪,庫迪就故意開在哪。據極海數據,庫迪 66% 門店在瑞幸周邊 200 米範圍内。
瑞幸過去燒錢換市場,靠低價咖啡起家,庫迪也開啓低價策略,今年 2 月推出爲期兩個月的 " 百城千店咖啡狂歡節活動 ",70 餘款産品最低售價 9 塊 9 一杯,還邀請新用戶 0 元免費喝;5 月開始,庫迪又來了第二波天天 9 塊 9 營銷活動,在抖音上還推出了 8 塊 8 任意購。
庫迪這波操作下,瑞幸也坐不住了,又開始重新發放 9 塊 9 優惠券,還在業績會上宣布活動起碼持續兩年時間。
庫迪對瑞幸的針對,大概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模仿瑞幸,不是件難事
一定程度上,沒有誰能比庫迪咖啡更懂瑞幸。
相同的核心創始人團隊,相似的成長策略,隻要有資本,瑞幸當年怎麽取得成功,庫迪如今就能照模照樣地再複制一遍。
在被掃地出門之前,陸正耀和錢治亞也算是瑞幸曾經的核心人物。陸正耀在折騰了兩年趣小面、舌尖英雄都沒玩出什麽名堂後,幹脆拉上錢治亞,又做起了咖啡的老本行,他倆對咖啡賽道的商業模式輕車熟路,去年 10 月剛推出庫迪咖啡的時候,喊的就是 " 咖啡夢想家團隊再啓征程!集結号吹響!" 的口号。
據報道,庫迪核心團隊中有 50% 的人來自原瑞幸團隊。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曾表示," 團隊對于咖啡行業比較熟悉,在運營、技術、供應鏈等經驗上,已經積累好幾年經驗。"
而且有過操盤瑞幸的經驗後,陸正耀和錢治亞對庫迪采取了比過去更激進的擴張戰略,緻力于用更短時間占據更大市場。
回過頭來看,庫迪的擴張速度之所以能達到瑞幸的 3 倍,主要是在品牌全聯營模式下,加盟商大軍的功勞。同瑞幸相比,庫迪前期的投入資金更少,對加盟商的資質考核相對寬松,還設置了限時減免服務費、虧損兜底等優惠政策。
據報道,庫迪甚至試圖挖瑞幸牆角," 策反 " 加盟商,如果有日銷 600 杯以上的瑞幸門店願意轉投庫迪陣營,庫迪咖啡願意承擔違約金和裝修費。
去年 11 月,陸正耀就提出 " 到 2025 年,開出 10000 家 " 的目标,這種速度在國内消費行業都很少見。如今看來,如果庫迪一直保持當下的開店節奏,三年萬店的目标大概能提前完成。
庫迪敢這麽高舉高打,究其根本,是當前的咖啡賽道缺乏核心壁壘,咖啡品牌們都沒建立起穩固的護城河。粗暴地采取 " 低價咖啡 + 密集開店 " 的策略,爲的就是通過規模優勢攤薄成本,進而打擊對手,占領市場。
庫迪認準了,咖啡江湖,唯快不破。
瑞幸被迫應戰,重舉 9 塊 9 招牌
在庫迪的強勢猛攻下,瑞幸不得不撤回一杯十幾二十塊的咖啡,又重新拿出了 9 塊 9 優惠券的金字招牌。
市場環境變了,消費者認知也不同以往。當年咖啡剛進入中國市場那陣,是吸引一線城市和商務人士的稀罕玩意,大部分人還在 " 仰視 " 咖啡,認爲咖啡似乎貴有貴的道理。但經過了幾年的市場教育後,消費者肉眼可見地迅速持續壯大,咖啡也化身爲當代年輕人日常工作學習的 " 續命水 ",自然要講究性價比。
咖啡又是标準化程度很高的産品,生産處理工藝各家都可以做,咖啡機、咖啡豆等生産材料也誰都能買。對比庫迪和瑞幸的菜單就能發現,瑞幸的經典爆品比如生椰拿鐵、厚乳拿鐵、生酪拿鐵等,庫迪都有。
換句話說,瑞幸要是不重新拿出 9 塊 9 的武器,消費者可能會分分鍾跑路庫迪。畢竟在口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消費者買咖啡相比起品牌,更在意的是哪裏買方便,哪裏買便宜。
瑞幸小程序截圖
再者,咖啡的利潤原本就很高,即便一杯隻賣 9 塊 9,還是能賺到錢。
鋅财經估算,一杯咖啡的主要成本在豆子和奶上。一般一份大杯美式需要兩個 shot,消耗 17-20 克咖啡豆,普通商業咖啡豆的均價在每千克 50-150 元左右,折合每杯大概是 1-3 元。1 升鮮奶大約在 10 元左右,折合每杯 2-3 元,因此像拿鐵類咖啡的成本大約不超過 6 元。
考慮到像瑞幸這樣的萬店規模,以及不斷進步的數字化運營能力,最終成本可能還會有所優化。
事實也的确如此,瑞幸最新财報顯示,瑞幸二季度總收入達 62 億元,同比增長 88%,單季度收入規模首次超過星巴克中國(59 億元);截至今年 6 月底,瑞幸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資超 52 億元。
尤其是推出 9 塊 9 優惠券以來,瑞幸的用戶增長進一步加速,财報數據顯示,整個二季度平均付費用戶達 4310 萬,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目前看來,庫迪和瑞幸之間的價格戰,還會打很久。
咖啡激戰的終點是基本盤競争
庫迪與瑞幸表面上是門店與價格的戰争,但更深層來看,雙方比拼的是運營效率、原料成本、加工環節背後的供應鏈要素。
從一顆咖啡豆到一杯咖啡,中間要經過種植、采摘、運輸、烘焙、研磨等多個環節,供應鏈倉儲物流體系越成熟,損耗率就會越低。比如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直接采購采購熟豆的模式,中間環節會多産生 20%-30% 的溢價,如果能整合生豆和烘焙環節、減少中間渠道,規模上升後成本優勢就會更明顯。
庫迪咖啡目前運營不足一年,直到今年 7 月,庫迪咖啡華東供應鏈基地才正式揭牌,落戶安徽馬鞍山市當塗縣,預計于下半年投入運營,年産能将達 4.5 萬噸。
這也算是庫迪對供應鏈不足的問題,做出的回應。此前不少媒體報道,庫迪各家加盟店的咖啡機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品牌和機型。另外還有加盟商吐槽,庫迪的物料配送不及時,影響正常營業,部分産品根本訂不到貨。
相比之下,瑞幸的供應鏈建設已經較爲完善。瑞幸和埃塞俄比亞、巴西、中國雲南等六大咖啡産區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有固定、優質的咖啡豆來源,自建的咖啡烘焙工廠也已經在 2021 年投入使用。
去年,瑞幸咖啡還和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投資 1.2 億美元建設集咖啡研發、烘焙生産、銷售和物流分撥爲一體的全自動化生産基地。
庫迪咖啡想要追趕上瑞幸在供應鏈上的腳步,大概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長期來看," 以價換量 " 的時代終會結束,咖啡市場競争會重新回歸理性。庫迪和瑞幸未來的商戰,更多看的是對于供應鏈的把控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