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伯虎财經,作者 | 夢得
現今,直播帶貨仍是當下最爲火熱的行業之一。
在過去一年裏,還在不斷續寫新的 " 造富神話 "。
帶領全民健身的劉畊宏,一周漲粉 2500 萬;經曆 " 雙減 " 後的新東方完美轉型,截止發稿前,東方甄選賬号從百萬粉絲飙升至 2971.8 萬,連續多月霸榜抖音主播帶貨榜單,俨然是成爲頭部電商;
瘋狂小楊哥,抖音粉絲破億,爲增長公司規模,花一億買樓;而張蘭憑借汪小菲和大 S 離婚撕出無數狗血連續劇,成爲最大赢家,此前銷售數據很少超過 20 萬的麻六記、張蘭直播間,分别創下了 500 萬元和 2000 萬元的直播銷售記錄。
與此同時,羅永浩、東方甄選等從抖音到淘寶的多平台布局,也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
然而,在這奇迹般的直播行業背後,是消費者深受直播間套路之苦。截至發稿,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搜索 " 直播間 " 可以收到 10w+ 投訴量。賣慘砍價、假貨泛濫、虛假宣傳、質量低劣事件層出不窮,消費者早就怨聲載道。
2021 年,全國消協組織及《消費者報道》共接獲消費者投訴達 1094980 件,相比 2020 年投訴量增長 3.97%,其中,以直播帶貨爲主的電商平台投訴量最多,占總投訴量的 30.30%,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8.3%。
這個 315,再次對直播行業重拳出擊。這一年,哪些直播間套路最可恨?
01 直播騙老人,用老人騙人
果然是老年經濟時代了。
今年 315 晚會重點對一些情感主播直接點名不打碼曝光,原因是通過賣慘、騙老人賣神藥。
有多誇張,爲了讓編造的劇情更真實,有公司甚至搭建了一個與醫院病房一樣的場景,病床、氧氣瓶一應俱全。因爲有這些細節,博取了很多老人的信任和同情。
而直播間号稱能治病的神藥、特效藥其實隻是固體飲料、壓片糖果等普通食品。被點名爲這些主播提供神藥的利哥供應鏈曝出,主播故事都是編出來的,且神藥成本價僅爲 1.2 元 / 盒,主播卻賣到 99 元十盒,大概賣了一兩千萬盒。
多數網友也在評論區分享:家裏老人隻信這個主播的,不信孩子的!被曝出後,這些 " 情感主播 " 立馬被封号,其中最大的情感主播是高冷,有兩千多萬粉絲。
除了掙老年人錢的,還有 " 騙 " 老年人掙錢。
2020 年," 我是田姥姥 " 直播首秀銷售額 150 萬,随後 " 隻穿高跟鞋的王奶奶 " 還創造了銷售額 530 萬的好成績。這就給老年直播注入一股活力。還有爲了給老伴和孩子治病,70 歲的胡進良在廚房每日直播 5-6 小時,收入最高一天能賺 200 多元,80 歲的老奶奶直播賣杏,20 天賣出 4 萬餘單等等。
原本是老人直播改變生活是一件好事,可随之而至的,老人直播帶貨的陰暗面也漸漸浮現。一大批身世可憐的老人湧入直播求打賞,且通常播至深夜兩三點。
髒亂差的背景,深夜,可憐的身世,悲慘的老人,很容易勾起大家的恻隐之心。比如兩位老人在直播間一個字不說,表情悲傷,跪在床上,不斷對着屏幕鞠躬磕頭。網友還發現,有些老人還會 " 分身術 ",擁有多個賬号,不同的 IP 地址,怎麽回事?
B 站 UP 主康喲喂實地暗訪後發現,這些老人背後通常有團隊運營。首先給老人設置一個可憐的身世處境,并且深夜直播也是因爲流量比較可觀。但事實上,直播多數收益,都裝進了這些運營人員的口袋裏。比如牛爺爺和背後包裝團隊的分成比例是 1:9,另外一位老人是每天 100 元的收入。
另外,所謂的處境通常是假的,比如牛爺爺主頁資料:兒子得了癌症,兒媳跑路,留下 5 歲孫子。事實上是,是兒子 " 啃老 ",老人隻能白天種地,晚上熬夜直播增加收入。還有一種更直接,就是詐騙,全是假的。據 UP 主康喲喂采訪業内人士透露,老人直播變現很快,好的時候一個賬号一個月能做到幾十萬到一百萬,但有一個風險是受到平台監管,所以團隊會到處找有困難的老人簽約。
如果能幫助老人改變生活條件是好事,但大多數的錢都進了背後運營團隊的口袋裏,這是不是涉嫌詐騙?央視也曾痛批 " 老人直播 " 賣慘翻車,消費善良,是最大的惡。
針對老年人這個 " 易受騙、易信任他人 " 的群體,平台必須拿出更嚴厲的措施。
02 網紅小家電,顔值靠不住
近幾年,在單身經濟、懶人經濟的盛行下,不少小家電憑借着出衆的外觀顔值,或者是新穎的功能體驗,在主播一頓吹噓和炒作下,就能在短時間内吸引大量用戶跟風購買。
然而,很多情況下,這些主播帶貨和網紅種草産品,很多都是徒有其表,外形精緻好看,但功能往往華而不實并不好用,甚至還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輕則使用體驗極差,最終閑置落灰;重則會發生意外事故。所以小家電極其考驗團隊的選品能力,但千防萬防,翻車難防。
去年小楊哥在直播間推薦、銷售的金正輕音加熱破壁機被職業打假人王海質疑産品 " 虛标功率 ",破壁機标注功率爲 300W ,實際爲 105W ,絞肉機标注功率 300W ,實際功率爲 120W ,引起了很大争議。
可見連頂流、頭部主播,都躲不過虛假宣傳、翻車,何況是其他中腰部主播。
業内人士透露,中腰部可選的合作機會不多,所以,有的時候,明知道小作坊的産品品質一般,但主播也得硬着頭皮推。
不過小楊哥等主播的前車之鑒,MCN 發現有企業給團隊的資料包含誇大成分,一旦在直播間推薦了,倘若主播遭遇打假,最輕也會是虛假宣傳。因爲沒得選擇,爲了直播合作的機會,團隊最終仍會上架虛标、劣質産品,但卻可以預先得知産品什麽參數上虛标了,什麽方面的品質有欠缺,主播在提及賣點時保證話别說得太滿,風險就降低了。
隻是受害的卻是直播間的消費者們,某網友就曾吐槽母親買了三十多塊錢的燒水壺,表面非常精緻,燒水卻有一股濃重的塑料味。還有近幾年風靡的三明治機、酸奶機、迷你榨汁機、豆芽機,誰又跟風了?
另外,如果不是有聲量的主播,其他直播間購買小家電,售後維修極難。到底誰能來擔責?
03 明星 " 演戲式砍價 ",還要割多久?
" 緞呢絨四件套日常價四位數,雙 11 标價 599 元,現在 299 元給你上八件套!"
" 不能上,不可能上的,我沒臉回去見我的員工呀。"
這是 1 月 2 日的年貨節專場中,演員楊子和家紡老闆的對話。沒想到,演戲式帶貨到現在還有市場,并且愈演愈烈。畢竟不少曾在屏幕上創造經典角色的明星藝人,憑借精湛的演技,都在直播間狠狠摔了一跟頭。比如飾演《愛情公寓》美嘉一角的李金銘,直播帶貨時把一款六千多的包包,标成 399 元,賣出近千單,虧了六百多萬。
本人還表示這是寵粉價,粉絲還處在感動之中就被曝出李金銘欺騙粉絲,所謂的大牌包包是假貨,口碑一落千丈。還有潘長江倒貼爲粉絲謀福利,賣茅台的虎年生肖酒比市場流通價還要貴 300,回應隻有一句:這是供應商的價,我不知道市場流通價。
明星沒辦法去拼供應鏈能力、商品議價能力,隻能利用本身的名氣、低價福利和制造娛樂來吸引流量,但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賣貨最重要的就是産品本身。
和供應商砍價、商品上錯價錢、最低價、最大福利這些套路早就司空見慣,但這種演戲式砍價的本質是虛構價格等信息,讓消費者産生撿漏錯覺。主播其實是違反了價格法、廣告法、電商法、明碼标價法。
" 演戲 " 式砍價不同于 " 情景劇 " 式帶貨,最大的區别在于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明星至少還有大衆和輿論監督,有些主播爲了吸引關注,刻意制造 " 刺激 "。
比如某電商平台上女主播梨花帶雨哭着在工廠倉庫裏面直播賣貨。旁邊的畫外音一個東北社會大哥用一個很粗暴聲音罵:「你他媽的腦子有毛病吧!1900 的高檔化妝品你賣 199,下播後老子捶死你!」
女主播一把鼻涕一把淚:「哼!我就要回饋給我的粉絲寶寶!家人們還有 5 份」...... 這種低俗無語的砍價劇情層出不窮。
另外,演戲 " 式砍價推銷的産品更容易出現假冒僞劣等問題,嚴重影響消費體驗、擾亂市場秩序及平台公平競争環境。
在 315 的前兩天,抖音宣布對超過 5000 名存在 " 砍價 "" 加贈 " 等虛假價格優惠行爲的電商作者進行處罰,是否刹住 " 演戲 " 式砍價,效果還有待觀察。
不過,近幾年,315 對直播行業曝光并不手軟。
今年 315 除了揭秘騙老人、買神藥之外,還曝光了畸形水軍市場,網絡平台會售賣直播水軍來控制直播間人氣、點贊、評論等。其實這個問題早就被大衆所知。
還有去年揭秘男運營冒充女主播詐騙引發熱議,但這一年來網絡直播公司通過平台養号、冒充女主播身份發送裸照、套路粉絲打賞,謀取暴利事件時有發生。翡翠直播間虛高價格、真假玉石難辨、主播造假人設現在依然存在,很多黃金直播間也有相似問題頻發。
當然,上面提到的這些隻是冰山一角,這個行業高速發展,機制和監管正在一步步完善,但整治需要時間。
直播從業者應該敲響警鍾,消費者記得擦亮眼睛。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