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智行駕道
今年 4 月,上海車展讓國内外汽車從業者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 " 狂飙 ",展台上洶湧的人流和一款款産品力十足的車型,震驚海内外。
中國新能源汽車競争如此激烈,以至于半年時間也可能翻天覆地。今年 4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63.6 萬輛,半年後的 10 月,這個數字暴增近 50%,變成了 95.6 萬。
11 月 17 日 -26 日,2023 廣州車展如期而至。作爲國内規格最高的車展之一,廣州車展被譽爲 " 中國汽車風向标 ",盡管距離上海車展隻過去 7 個月,但中國車企依然帶來了足夠多的驚喜。
據悉,本屆廣州車展展車總數共 1132 台,包括全球首發車 59 台、概念車 20 台、新能源車 469 台。其中宣布将在 11、12 月上市 / 預售的車型近 20 款,問界 M9、小鵬 G9、理想 MEGA、極氪 007 等衆多熱門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廣州車展同時亮相了多款熱門中大型純電轎車,它們的軸距基本在 2900mm-3000mm,且價格區間都集中在 22 萬元 -35 萬元,包括華爲加持的智界 S7 和阿維塔 12,吉利銀河 E8、極氪 007、奇瑞星途星紀元 ES、大衆 ID 7 等。巧合的是,它們都是所屬品牌推出的首款純電轎車,且都計劃在今年内上市。
同樣的時間節點、同樣的價格定位、同樣的特殊意義,決定了這幾款車型注定會面臨激烈的競争。而除了相互競争,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對手——特斯拉 Model 3,将是它們必須逾越的高山。
今年上半年,即使臨近改款發布,已經發布 7 年的 Model 3 依然在國内賣出了 9 萬輛,月均 1.5 萬輛,而在巅峰時期,其月銷量一度超過 3 萬輛。
現在,華爲、吉利、奇瑞,乃至大衆,開始全面圍獵 Model 3。
華爲:" 鴻蒙智行 " 大一統," 含華量 " 飙升
在本屆廣州車展前夕,華爲參與度極高的兩款純電車型智界 S7 和阿維塔 12 均已亮相。前者由華爲主導,與奇瑞合作,是華爲智選車首款純電轎車,目前已開啓預售,預售價 25.8 萬元 -35.8 萬元;阿維塔則是長安、華爲、甯德時代三者合資,智能座艙和智駕方案等由華爲提供,目前已正式上市,售價 30.08 萬元 -40.08 萬元。
兩款車定位均是 C 級純電轎車,售價都在 30 萬元左右,且都在核心技術上采用了華爲的技術,例如華爲智駕方案、鴻蒙智能座艙和華爲的電機等。
此前在智界 S7 發布會上,餘承東将智界 S7 頻繁對标特斯拉 Model S,但根據其預售價來看,智界 S7 真正瞄準的顯然是 Model 3,25.8 萬元的起售價與 26.14 萬元的新款 Model 3 相差無幾。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廣州車展華爲開設的展台名爲 " 鴻蒙智行 ",而不是 " 華爲 " 或 " 問界 "、" 智界 ",原因在智界 S7 發布會上就已公布過。
簡單來說,鴻蒙智行将成爲後續華爲智選車的品牌标識,它可以爲智能駕駛提供統一、開放的操作系統平台,例如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以及其他鴻蒙應用生态。據了解,問界、智界,以及後續華爲與北汽、江淮合作的車型都将歸于鴻蒙智行旗下。
華爲這麽做的原因不難理解,鴻蒙智行可以在不直接使用華爲品牌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被烙上深深的華爲印記,相當于爲華爲的汽車業務樹立了一個新的技術品牌。這也是今年初問界品牌試圖打上 " 華爲标 " 未果後,餘承東借助華爲品牌影響力的一次新嘗試。
目前鴻蒙在國内已經頗具知名度,随着華爲 Mate 60 系列手機的持續熱銷,鴻蒙一時間風頭無兩,因此用 " 鴻蒙智行 " 爲華爲智選車業務背書,不失爲一個明智之選。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隻有問界和智界歸屬于 " 鴻蒙智行 ",阿維塔則是華爲 HI 模式的合作對象。
不過,目前華爲在純電車上取得的成績還不明顯。去年 9 月,華爲推出過問界 M5 EV 版,雖然也有華爲智駕加持,但其銷量一直不溫不火。今年 1-8 月,問界 M5 全系銷量 2.28 萬輛,月均僅 2845 輛。
但今年 9 月問界新 M7 發布後随即力挽狂瀾,截至目前已經斬獲超過 9 萬個大定訂單,一線員工直言 " 從來沒有這麽忙過 "。
智界 S7 繼承了華爲的光環,在本屆廣州車展的熱度可謂空前。11 月 17 日上午,餘承東在鴻蒙智行展台親自講解智界 S7,現場觀衆高呼 " 遙遙領先 ",觀衆需要排隊才能短暫坐乘智界 S7,其展台人流量幾乎隻有比亞迪仰望展台可以相提并論。
根據華爲公布的信息,目前智界 S7 訂單數已超過 1 萬台,阿維塔訂單數也超過了 1.1 萬台,目前的成績都不錯。
雖然兩款車起售價相差 4 萬元,但其智界 S7 智駕版與阿維塔 12 卻存在價格重合,都在 30 萬元左右。而兩者又都擁有較高的 " 含華量 " 也可能導緻兩款車相互競争。此外。同價位還有蔚來、理想、極氪等強勢品牌,兩款車想要脫穎而出相當具有挑戰。
吉利:銀河 E8、極氪 007 雙管齊下
如果隻看數字,吉利在新能源市場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今年 10 月,吉利總銷量 27.78 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 10.67 萬輛,同比增長 65%,單月新能源滲透率達 38%。
此外,今年 10 月在國内插混銷量前十的車型裏,除了 8 款來自比亞迪,剩下兩款都是吉利——銀河 L7 和領克 08。這兩款車型都是今年年中上市,如今不到半年便強勢擠進榜單,足以見得其風頭之盛。
但在純電車市場,吉利的存在感卻弱了許多。10 月吉利銷量最高的純電車是極氪 001,8517 台,在純電車銷量排行榜上僅位列第 19,遠不如插混車型。
因此,本屆廣州車展吉利把重點放在了純電車上,同時推出了銀河 E8 和極氪 007 兩款純電轎車。
根據目前的信息,銀河 E8 是吉利首款基于 SEA 架構開發的純電轎車,也是吉利銀河系列的首款純電轎車。銀河 E8 長 / 寬 / 高分别爲 5010/1920/1465mm,軸距 2925mm,是目前 B 級純電轎車中唯一一款車長超過 5 米的車型。它最具标志性的,是一塊貫穿主駕和副駕的 45 英寸 8K 屏幕,在目前市場上可謂獨一份。
極氪 007 則是極氪品牌的首款純電轎車,車身尺寸與銀河 E8 相近,軸距和後者隻長了 3mm。動力方面,單電機版電機峰值功率 310kW;雙電機版電機功率 165kW/310kW,依然延續了極氪的性能運動定位。
兩款車同樣有許多相近的功能、配置,例如都搭載了高通 8295 座艙芯片、都基于 SEA 浩瀚架構、都是 800V 架構等。
11 月 17 日廣州車展首日,極氪 007 公布了預售價,22.99 萬元起。
如何評價這個定價,消費者給出了回答——極氪汽車宣布,極氪 007 預售開啓 30 分鍾預訂即突破 5000 台。
原因無他,在此之前,極氪憑借平均月銷近萬輛的極氪 001,在豪華純電市場已經站穩腳跟,因此外界大多預測極氪 007 作爲其首款純電轎車,起售價可能在 25 萬元左右,但最終預售價大大低于預期。
廣州車展極氪展台工作人員告訴智行駕道(ID:carviews),大部分極氪員工也沒有預料到預售價會這麽低,原本以爲會和 Model 3 一個價位。
銀河 E8 雖然也在廣州車展首日發布亮相,但還未公布價格信息,外界預測其售價可能在 22 萬元 -30 萬元。
銀河 E8 和極氪 007 與華爲面臨的情況類似,從好的一面來說,它們能幫助吉利雙管齊下,上雙保險,但同時也需要在功能、産品、價格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差異化,否則極易 " 同門相殘 "。
上述極氪員工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銀河 E8 的價格定位,但就目前的信息來看,兩者的定位确實有些許重合。
奇瑞:左手獨立研發,右手聯合華爲
奇瑞可能是自主品牌中新能源轉型最慢的車企之一,此前新能源車型長期靠奇瑞 QQ 冰淇淋等微型車支撐,遲遲未能推出中大型純電車,在 10 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奇瑞的存在感遠不如長安、吉利等自主品牌。
如今奇瑞星途星紀元 ES 的到來,填補這片空白。
星紀元 ES 長寬高分别爲 4945mm,1978mm,1489mm,軸距爲 3000mm,從車身尺寸上看是一款标準的中大型轎車,号稱是 " 世界級超舒适長續航轎車 "。廣州車展首日,星紀元 ES 也公布了預售價 :24.8 萬元 -35.8 萬元——幾乎與智界 S7 重合。
從盲定價也能看出,星紀元 ES 的對手同樣包括了前文提到的熱門新車。
奇瑞同樣也有 " 後手 " ——前文提到的與華爲合作的智界 S7。
智界 S7 搭載了一系列華爲技術,如華爲高階智駕、華爲途靈智能底盤、HarmonyOS 4 智能座艙等," 含華量 " 遠超此前的華爲智選車。
對奇瑞來說,智界 S7 同樣是 "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 的雙保險。
但奇瑞也和華爲、吉利面臨相同的問題,由于預售價僅相差 1 萬元,星紀元 ES 和智界 S7 也可能會存在相互競争、相互消耗的情況。
廣州車展星紀元展台員工對智行駕道(ID:carviews)表示,星紀元 ES 主打舒适家用,全系标配空氣懸挂,和智界 S7 主打的運動駕控風格不同,用戶可按需選購。
不管如何,奇瑞需要讓星紀元 ES 在功能配置上與智界 S7 形成足夠的差異化,讓兩款車型盡可能形成互補,覆蓋更多不同用戶群體,而不是自我内耗。
大衆:搶奪新能源門票
就目前來說,如果以月銷破萬來衡量的話,還沒有一家合資品牌真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持續性成功。合資品牌裏賣得最好的純電車大衆 ID 3 在剛剛過去的 10 月首次月銷破萬——代價是降價超 4 萬元。用降價換銷量,對車企來說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做。
因此,對大衆以及其他合資品牌而言,與自主品牌競争新能源的門票,才是當下最緊迫的任務。
本屆廣州車展亮相的 ID 7 是大衆的最新嘗試,這也是大衆第一次在中國市場推出中大型純電轎車,因此不少人将其看作是帕薩特的純電繼任者。
去年上汽大衆帕薩特在國内賣出了 18 萬輛,是大衆毫無疑問的爆款車型,而它在國内的知名度也毋庸置疑。由此可見,外界對 ID 7 同樣寄予厚望。
但兩者其實有着本質區别,ID 7 是基于大衆 MEB 平台全新打造的純電車型,這是大衆目前全力推行的電動化平台。ID.7 相比帕薩特也更大,其長寬高分别爲 4940mm/1860mm/1530mm,軸距爲 2970mm,比帕薩特的軸距長了近 100mm。
在底盤調校、車内空間等方面,一直是大衆的強項,ID 系列在國内銷量平平主要是三電技術和智能化能力稍欠。三電技術靠積累,一時間難以有徹底革新,但智能化卻是相對可以快速補足的。
據媒體報道,ID 7 的生産調試早在今年 9 月就已完成,如今遲遲未能上市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車機。據 AutoPix 報道,ID.7 在内部至少經過了約 7 輪的車機系統升級,一些升級是爲了完善功能、優化體驗,但更多是爲了處理不斷暴露出的問題。
今年 7 月,大衆宣布與小鵬達成合作,雙方宣布将基于 MEB 平台,計劃面向中國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衆品牌電動車型,計劃于 2026 年上市。
但廣州車展大衆展台工作人員對智行駕道(ID:carviews)表示,ID 7 的車機依然由大衆開發。以此來看,ID 7 的智能化水平可能依然是其最大短闆之一。
雖然相比豐田、本田等其他合資車企,大衆的新能源步伐已經明顯加快,但現在更大的問題是,大衆需要與速度更快的自主品牌競争,它的最大競争對手已經不再是合資品牌。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爲 952.4 萬輛,其中自主品牌銷量爲 598.6 萬輛,同比增長 22.4%,市場份額占比達到 53.1%,這也是自主品牌首次實現半年度市場份額超 50%。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是 49.2%,一年時間,自主品牌就吃下了合資品牌近 4% 的市場份額。
而在新能源市場,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超過七成 ,10 月新能源車滲透率 60.4%。作爲對比 , 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 6.5%。
留給大衆的時間不多了。
小米:車展缺席,但處處皆有身影
雖然小米并未參加本屆廣州車展,但車展處處都是小米的身影。
在廣州車展開幕的前兩天,工信部公開了小米汽車的 " 證件照 " ——一款轎跑風格的中大型純電轎車。消息傳出後," 小米汽車 " 關鍵詞空降微博熱搜榜第二,足見其市場關注度之高。
根據此前爆料,小米汽車将支持高階智駕、800V 高壓架構等,且有參觀過小米汽車的車評人稱,其售價可能在 30 萬元左右。
但正如前文所述,除了阿維塔 12 整體售價高于 30 萬元,另外幾款已公布預售價的車型起售價基本都在 25 萬元左右——一個與 Model 3 貼身肉搏的價位。而極氪 007 更是 " 突破底線 ",以不到 23 萬元的價格成爲了 " 鲶魚 " 中的 " 鲶魚 "。
本屆廣州車展,上述車型亮相時,幾乎都少不了一類讨論:這下小米汽車該如何是好?
同樣是中大型純電轎車,小米汽車能做到技術比華爲更強,還是比極氪 007 價格更低?這是無數看客好奇的話題,也是小米必須回答的問題。
現在,所有人都在等着小米出招,最難的問題交到了雷軍手上。
結語
在國内汽車行業,有一個類比頗爲流行: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就像十年前的智能手機市場,同樣是大批初創品牌魚龍混雜,但最後活下來的隻有少數幾家大廠,而蘋果将成爲最後的赢家。
不少人将其搬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認爲特斯拉就是另一個蘋果——蘋果重新發明了智能手機,并讓其席卷全球;特斯拉重新發明了電動車,并引領了新能源汽車浪潮。過去幾年,Model 3 和 Model Y 的銷量,也确實證明了特斯拉在同價位銷量遠超其他對手的實力。
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至 2023 廣州車展,特斯拉的 " 蘋果故事 " 可能不會重演了。
遙想十年前,除了華爲,國産手機廠商幾乎都長期 " 蝸居 " 在中低價位的舒适區,鮮少沖擊高端。而現在,自主品牌在電動汽車領域無論是技術還是價格,都比特斯拉卷得多。
以兩個月前剛改款的新 Model 3 爲例,你已經很難在它身上找到哪些是自主品牌無法實現的功能或能力。而現在,自主品牌甚至能以更低的價格出售。
當然,如今車企最重要的任務顯然不是爲了擊敗某家公司,而是身處新能源汽車淘汰賽必須努力讓自己活下去,并成爲最後的赢家。
從這個角度來說,能不能擊敗 Model 3 反而不是那麽重要的事了。
這是華爲、吉利、奇瑞,乃至小米、大衆,以及其他車企,都不得不走的 " 獨木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