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卡汽車 愛卡獨角 SHOW 原創 ]
2 月,新能源車市明顯回暖。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 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 43.9 萬輛,同比增長 61.0%,環比增長 32.8%。比亞迪依然牢牢霸占銷量榜第一的位置,2 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 19 萬輛,環比增長 27%。作爲佼佼者,比亞迪帶頭搞 " 低價 " 的策略,顯然是成功的。
如果說一月份特斯拉的降價打響了新能源價格戰的第一槍,東風雪鐵龍在三月份吹響了燃油車價格戰的号角,那麽比亞迪的 " 油電同價 " 則将已經進入白熱化的 " 價格戰 " 拉入了 " 短兵相接 " 的階段。9.98 萬元起售的秦 PLUS DM-i 冠軍版以 " 降價增配 " 的方式直擊合資品牌 A 級市場,七天訂單達 32058 台。随後,比亞迪又将戰火燒到了 20 萬級别,同樣采取 " 降價增配 " 策略的漢 EV 冠軍版和唐 DM-i 冠軍版起售價僅需 20.98 萬元,上市當日訂單就達到 8196 台。與此同時,比亞迪還公布了針對漢 DM-i 和 DM-p 車型高達萬元的限時優惠。既然比亞迪已經穩坐國内新能源頭把交椅,爲何還要主動卷自己?" 降價增配 " 究竟要搶誰的蛋糕?所倡導的 " 油電同價 " 意欲何爲?本期《愛卡獨角 SHOW》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與其被動降價,不如主動 " 降價增配 "
作爲國内新能源車市場的佼佼者,相比以 " 跳樓價 " 求生的一衆對手,比亞迪以 " 降價增配 " 的方式迎戰明顯更加體面。同時," 降價增配 " 所帶來的了性價比提升也是單純降價不能比拟的。究竟這三款冠軍版車型是如何通過 " 降價增配 " 卷自己的?我們來看看。
· 秦 PLUS DM-i:入門款降幅 1.4 萬元
價格方面,如今停産在售的 2021 款秦 PLUS DM-i 總共推出 5 款車型,價格區間爲 11.38-16.58 萬元。剛剛發布不久的 2023 款秦 PLUS DM-i 冠軍版同樣推出 5 款車型,價格區間爲 9.98-14.58 萬元。從定價區間來看,2023 款秦 PLUS DM-i 冠軍版明顯低于 2021 款車型,而入門的 55KM 領先型更是将價格直接下探到了 10 萬元以下。
配置方面,以 9.98 萬元的 55KM 領先型爲例,相比售價爲 11.38 萬元 2021 款的入門款車型,它的配置不僅沒有縮水,還增加了包括 8.8 英寸全液晶儀表盤、支持多種功能的語音識别控制系統、後排出風口、電池預加熱等配置,揚聲器的數量也從之前的 4 揚聲器升級成了 6 揚聲器,中控屏也能夠支持手動旋轉。" 降價增配 " 也讓 9.98 萬元的 55KM 領先型成爲 2023 款秦 PLUS DM-i 的主銷車型。
· 漢 EV:入門款降幅 1 萬元
在漢 EV 冠軍版誕生之前,漢 EV 的價格區間爲 21.98-33.18 萬元,2023 款的到來直接将價格區間拉低到了 20.98-29.98 萬元。盡管相比秦 PLUS DM-i 入門款車型降幅 1.4 萬元,漢 EV 的價格降幅僅爲 1 萬元,但疊加配置的增加,性價比依然十分突出。
我們依然用漢 EV 的入門款車型來進行對比。盡管冠軍版的動力從之前的最大功率 163kW、峰值扭矩 330Nm 下調到了最大功率 150kW、峰值扭矩 310Nm,電池容量也從之前的 64.8kWh 下調到了 60.48kWh,但改款前後的 CLTC 工況續航裏程都是 506km,零百加速時間也都是 7.9s。動力和電池組縮水的同時性能卻能保持不變,比亞迪是如何做到的?原來,改款後的漢 EV 相比改款前更輕,輕量化的設計帶來更高效的動力。
配置方面,改款後的入門款車型相比改款前增加了包括更加豐富的駕駛模式、方向盤離手檢測、能量回收系統、FSD 可變阻尼懸架系統、高德導航、5G 車聯網、車載 KTV、熱泵空調等配置,之前需要選配的電動後備箱在改款之後也變成了标配。中高配車型還有方向盤加熱、智能香氛、最大功率 6.6kW 的 VTOL 移動電站、BSD 盲點監測系統、W-HUD 擡頭顯示等高階配置。
· 唐 DM-i:次低配降幅 0.7 萬元
相比改款前,唐 DM-i 的價格似乎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入門款車型的價格依然是 20.98 萬元,但相比之前增加了 112KM 尊享型,次低配 112KM 尊榮型的價格從之前的 22.68 萬元降到了 21.98 萬元。改款爲唐 DM-i 帶來的更多是配置上的升級。比亞迪唐 DM-i 冠軍版全系标配 FSD 可變阻尼懸架系統、鋁合金多連杆懸架、手機 NFC 車鑰匙,而全車四音區智能語音交互、VTOL 移動電站(6.6kW)、智能電動尾門(含位置記憶功能)、主 / 副駕座椅通風 / 加熱、前排隔熱隔音玻璃 + 後排黑色隐私玻璃等。更重要的是,唐 DM-i 冠軍版換裝了最大 40kW 雙口快充,30%-80%SOC 充電時長縮短至 22min。
與其被動降價,不如主動 " 降價增配 "
" 降價增配 " 動了誰的蛋糕?
· 秦 PLUS DM-i 冠軍版:瞄準東風日産軒逸、一汽豐田卡羅拉、東風本田思域、上汽大衆朗逸
根據比亞迪透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 3 月初,秦 PLUS DM-i 冠軍版訂單量已經超 7 萬,其中有 42% 以上的用戶選擇了 9.98 萬元的車型,51% 的用戶選擇了長續航版本車型。比亞迪官方還表示,将全力生産 9.98 萬元的最低配車型。
一直以來,A 級轎車市場中,東風日産軒逸、一汽豐田卡羅拉、東風本田思域、上汽大衆朗逸等合資車型都是不少消費者的首選,鮮有自主品牌家轎能與之抗衡。而 10 萬級車型的消費群體大部分是節約型家庭用戶或者在一二線城市的網約車用車。42% 以上用戶選擇續航 55km、售價 9.98 萬元的入門款車型意味着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或将其當做燃油車使用。對比上述合資品牌車型,并結合 9.98 萬元的入門售價,秦 PLUS DM-i 在節油以及智能化方面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
· 漢 EV 冠軍版:針對特斯拉 Model 3、小鵬 P7i、極氪 001
如果不考慮比亞迪針對漢 DM-i 和 DM-p 車型高達萬元的限時優惠,漢 EV 冠軍版的門檻已經比混動車型要低了,從這個方面也能說明比亞迪真正做到了 " 油電同價 "。20 萬元出頭的起售價,讓比亞迪漢直插包括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大衆帕薩特 / 邁騰的價格腹地。比亞迪的策略也非常明确,漢 EV 冠軍版主要針對包括特斯拉 Model 3、小鵬 P7i、極氪 001 等電動車,漢 DM-i 和 DM-p 則攜手搶占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在與競争對手的對比中可以明顯發現,漢 EV 擁有更低的入門售價、更大的車身尺寸、更加豐富付的車型選擇等優勢。
· 唐 DM-i 冠軍版:對标豐田漢蘭達、大衆途觀 L/ 探嶽
就在漢 / 唐冠軍版上市的第二天,比亞迪宣布了上市當日的訂單數量達到了 8196 台,其中少不了唐 DM-i 冠軍版的貢獻。作爲一款 7 座 SUV,它的出現将搶占豐田漢蘭達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雖然唐 DM-i 冠軍版在尺寸上略小于漢蘭達,但相比漢蘭達 26.88-34.88 萬元的價格,唐 DM-i 冠軍版絕對是性價比之選。此外,在與唐 DM-i 冠軍版同價位的合資車型中,大衆途觀 L/ 探嶽無論從尺寸、配置、燃油經濟性上都不是唐 DM-i 冠軍版的對手。
" 花式 " 碾壓同行
" 我們的對手是燃油車,要共同将新能源車的蛋糕做大。"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這樣說到。不同于其他國産新能源車企,比亞迪走的是 " 産銷一體化 " 的路線。依靠刀片電池、DM-i 平台、懸架系統等自研技術,比亞迪在技術降本這條路上 " 花式 " 碾壓同行。
爲了和比亞迪搶市場,同行們隻能虧本賣車。今年 2 月,當主流合資品牌剛想降價抛售庫存車,秦 PLUS DM-i 馬上就宣布 9.98 萬元的冠軍版;進入 3 月,湖北吉林等燃油車大省開始補貼,比亞迪立即調整終端售價,充值 88 元抵海豹購車款 8888 元以及宋 PLUS DM-i 和宋 Pro DM-i 購車款 6888 元;而廣汽本田針對廣州區域推出最高優惠 8 萬元的補貼政策,比亞迪立馬打出了漢 EV、唐 DM-i 冠軍版。比亞迪步步緊逼的态勢印證了王傳福當年立下的目标絕非戲言,比亞迪就是要殺死燃油車。當然,在殺死燃油車的過程中,新能源競争對手們日子也不會好過,長久處于 " 賣一輛虧一輛 " 的造車新勢力們隻能跟風降價,這勢必将帶來虧損的進一步放大。
2023 念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來源:乘聯會) | ||||
品牌 | 2 月銷量 | 1 月銷量 | 同比增速 | 環比增速 |
比亞迪 | 191664 | 151341 | 119% | 27% |
特斯拉中國 | 74420 | 66051 | 32% | 13% |
理想 | 16620 | 15141 | 10% | 98% |
埃安 | 30086 | 10206 | 253% | 195% |
蔚來 | 12157 | 8506 | 98% | 43% |
小鵬 | 6010 | 5218 | 3% | 15% |
問界 | 6577 | 4475 | - | 47% |
極氪 | 5455 | 3116 | 87% | 75% |
零跑 | 3198 | 1139 | -7% | 181% |
愛卡汽車網制表 www.xcar.com.cn |
可能隻是個開始
2022 年絕對是比亞迪崛起的一年,憑借全年 186.9 萬輛的銷量,比亞迪不僅一舉超越一汽 - 大衆成爲去年國内的銷冠,還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品牌。其中,秦家族累計銷量爲 31 萬輛,今年這一數據或将達到 50 萬輛;漢家族累計銷量爲 27.4 萬輛,唐家族銷量 15.08 萬輛,累計銷量超 42 萬輛,僅用一年時間,漢唐雙旗艦的戰略布局就助力比亞迪成爲 20 萬以上市場的重量級玩家,而三款冠軍版車型的植入,10-30 萬級别的競争将更加腥風血雨。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電話會議上曾表示,2023 年比亞迪将向 400 萬輛發起沖擊。不過随後比亞迪官方回應,2023 年的銷售目标不好判斷,有坊間傳聞或将在 350 萬輛上下。比亞迪現有全國 8 大工廠,分布深圳、西安、長沙、常州、撫州、合肥、濟南、鄭州,規劃産能爲 350 萬輛,實現 400 萬的目标有一定基礎。
爲了達到這個目标,比亞迪的策略是新品 + 油電同價。2023 年,比亞迪将推出 5 大品牌在内的多款新品,包括海鷗、海獅、護衛艦 05、驅逐艦 07、仰望 U8、F 品牌首款車型等。從産品序列上來看,仰望品牌将主打 80 到 100 萬元區間,F 品牌将主打 40 到 80 萬區間,騰勢品牌将主打 30 到 40 萬區間,而比亞迪王朝品牌固守 10 到 30 萬區間,海洋品牌則在 6 到 30 萬區間搞事情。由此可見,三款冠軍版車型的到來可能隻是個開始,比亞迪或将在未來上演殺完 " 中低端 " 再殺 " 中高端 " 的戲碼。
全文總結:既然 " 價格戰 " 這個潘多拉魔盒被打開,比亞迪明顯也不是吃素的。在 " 油電同價 " 的策略引導下," 降價增配 " 成爲比亞迪有别于其他車企的高明之處,這樣做的好處既保持了産品線的更新,又給競争對手以沉重的打擊。除了産品層面,比亞迪還在産能和組織架構方面進行了調整,今年以來最大的變化就是推行汽車品牌獨立運營,這樣做的好處不僅能夠讓各個品牌擁有更大的自主權,還利于未來各個品牌的獨立上市。這一切的目标除了要完成 400 萬的年銷售目标,還要讓比亞迪成爲國内首家市值突破萬億的汽車公司。到那個時候,巴菲特或将爲提前抛售比亞迪而感到懊悔。
精彩内容回顧:
" 降價增配 " 動了誰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