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本文整理自網絡公開資料。
輪值主編 | 智勇 值班編輯& 責編 | 青羊
第 7212 篇深度好文:5809 字 | 15 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本文最值得看的 3 個觀點:
1. 給員工制造一個心理錨點,讓他明白,做完這件事情咱們就開工了。
2. 消除假期綜合症的關鍵指标,是讓員工進入到業務的實際狀态,其他都隻是花絮或前奏。
3. 事前宣布是激勵,事後宣布是獎勵。獎勵是給驚喜的,而激勵則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昨天開工,第一天工作的感覺怎麼樣?
我猜,可能是大腦空白、神情恍惚以及 ...... 哈欠連天。不不不,别誤會,這不是在嘲笑你,因為我也是。
2023 年的春節,應該是這幾年來最痛快的一個假期。我們不必再顧慮口罩、核酸和居家隔離的問題,可以自由地和家人、親戚、朋友見面暢聊,自由地安排時間。
然而假期一時爽,假後 " 火葬場 "。被打破的作息規律、以及抛在腦後的工作,在上班第一天可能給你帶來了一點麻煩—— " 沉不下心工作 "、" 不知道幹什麼 "。
" 假期綜合症 " 很常見,一般經過一兩周的調整,職場人慢慢就能适應工作的節奏,這是個人能做的努力。但如果你恰好是一位管理者,你還可以幫助你的員工更快地進入到工作狀态。
那麼問題來了,管理者如何幫助員工呢?别着急,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管理者自己怎麼調整狀态。
一、管理者,如何克服 " 假期綜合症 "?
布道教育創始人歐德張老師,談到節後開工,如何調整狀态的時候,分享了自己的做法:
" 迄今為止,我已經工作 25 年,所以我已經可以将工作跟生活、節日跟工作很好地進行區分。
比如,春節如果初七開工,我一般會讓自己初五就進入工作狀态,初六用一整天的時間在辦公室裡面獨處,思考後續工作的部署、我的個人總結,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态。
讓自己在節假日的前一天時間完成心理過渡,進入工作狀态。"
你看,這個方法是不是可以試試呢?在假期前一天讓自己一個人獨處,複盤之前的工作,思考以後的工作計劃。
比起員工,管理者更需要快速調整假期後的狀态,為什麼?因為管理者需要以身作則。
管理者出現在員工面前的時候,必須已經完成調整,不能把自己需要調節的狀态呈現給員工,還要比他們更有前瞻性、有更快調節自己心态的能力。
歐德張老師建議,領導者尤其創業者,一定要有這樣一個心态:我們沒有節假日。當你的客戶願意來學習你的内容、購買你的産品,就是你努力工作的時候。而如果客戶沒有時間消費你的内容、購買你的産品,那個時候,才是你的節假日。
聽上去好像有點反人性,但創業本來就是反人性的。
二、如何幫助員工克服 " 假期綜合症 "?
水無常形,沒有任何一個管理手段是适用于每一個階段和每一個團隊。但剛返工這個時間段,作為領導者,你可以多關注一些平時不關注的東西,幫助大家更快地調整好狀态,進入工作狀态。
執行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1. 第一周:調整期
① 公司領導者的第一要務:創造快速歸心的環境。
如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人都是一邊享受整個群體過程,一邊受到所在環境的影響。
一個能夠快速進入到工作的環境,或者一個松散的環境,需要領導者去創造。
比如你可以給員工制造一個心理錨點,什麼意思?就是你讓他明白,做完這件事情咱們就開工了。
所以在開工的第一天或者第二天,你要創造一個儀式感,讓大家感覺到這一天跟别的一天是不一樣的。
比如,給員工發開工紅包。從企業的角度講,發紅包有 3 個積極作用。
第一,收歸心。
通常企業放假超過 7 天,員工收心就比較困難," 放假一禮拜、收心一禮拜 "。企業都希望員工在開年第一天就可以快速進入工作狀态。開工,即收心到工作中。
第二,開工大吉。
新年要說吉祥話,開工也是如此。開工日,企業給員工發紅包,彼此祝福,既重啟了員工好心情,也重啟了企業财運盤。
第三,盡早到崗。
隻要讓員工在開工第一天得到紅包,員工就可以早點到崗。企業通過這個小小的做法,既能調動整體工作氣氛,也能迅速将人力回歸到位。人就是企業的資産,有了人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像騰訊、小米這些自帶光環的企業,很多員工都是老闆本人的粉絲,但很多人入職多年都未見過老闆真人。由此可見,他們見到老闆後,對整個工作的激勵作用是很大的。
② 公司領導者的第二要務:抓考勤。
節日期間大部分年輕人都是日夜颠倒,所以個人先在生物鐘上做個調整。這一點放到公司層面,就是重視考勤。
因為業務關系,很多公司平時的考勤可能比較松散,但每年這個時間段建議你抓一下考勤。
未必要罰款,但你需要知道所有人的工作狀态:有多少員工遲到、早退、無精打采。當你确認他在不在工作節奏裡,有沒有回到工作狀态中時,員工也開始把心裡的弦繃緊起來了。
③ 團隊領導者的要務:一次生活化的團建。
管理者要帶頭組織生活化的團建。
團建分三種 : 思想的團建、生活的團建和目标的團建。
開年,所有小團隊第一個需要啟動的是關于生活的團建。怎麼理解?就是吃喝玩樂一次。
為什麼這麼做?
大家剛從假期放松的氛圍中抽離出來,這時候團隊士氣不高,凝聚力也不強,就要給團隊一個催化。我們都願意和能玩在一起的人工作,生活團建一次,溝通多了,關系進一步拉進了,員工之間的凝聚力也強了。
在企業中凝聚人心有兩個維度:人際關系的維度和目标導向的維度。生活的團建就是在 " 人際關系 " 的維度上凝聚人心。
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 目标導向的維度 " 比 " 人際關系的維度 " 産生的效果更好。但是如果有精力、有資源可以同時兼顧兩個維度的話,效果會翻倍,甚至 "1+1" 遠大于 2。人很難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但這兩種能力對組織來說缺一不可。
2. 第二周:适應期
第一周的團隊氛圍、人際關系、生活團建這些關鍵詞完成之後,第二周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回到工作上。
消除假期綜合症的關鍵指标,是讓員工進入到業務的實際狀态,其他都隻是花絮或前奏。
所以,整個第二周适應期要全部圍繞工作進行,以工作任務為導向。
以工作任務為導向,重點是什麼呢?是回顧全年的目标體系、重要的業務節點等等,然後把二、三月份做一次目标的聯動。
因為一月份即将過去了,整個第一季度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我們就可以把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變成一個長期的戰役,做一個整體聯動。
這次聯動就是春季的第一場戰役:把部門目标拆解到個人目标,層層拆解之後就是下一周的核心工作。這個核心工作一定要圍繞一季度剩下的時間倒計時,形成緊迫感。
有些企業的财務年是三月底,那麼這個時候要進行最後的沖刺任務。
三、開好新年第一場會
新年開工的第一場會,更像是一場動員會。
新的一年,就好比要打一場仗,你可以用一場動員會來打響沖鋒号。
1. 開好動員會的 6 大步驟
① 為何而戰
動員會的第一步,往往是由領導人宣講為何而戰,這就是目标的意義化。
② 與 " 我 " 有關
領導人宣講為何而戰的同時,還需要講到戰役與每個人的相關性。
巴頓将軍的演講就提到:你們打仗有三個原因,第一,保衛家鄉和親人;第二,為了榮譽;第三,你們是真正的男子漢,真正的男子漢都喜歡打仗。
這些都是與個人息息相關的。所以除了講企業的、團隊的宏觀目的之外,還要講清楚和個人相關的目的。
③ 勝仗秘籍
領導人傳遞給所有員工,我們這次打赢的可能性在哪裡?不能隻憑着一腔熱血和心中的激情,就能獲得戰役的勝利。所以,領導者要講清楚打勝仗的可能性。
④ 宣布激勵政策
古語雲: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激勵政策是什麼?激勵就像戰争的鼓點,機制設計非常重要。激勵政策是分時間節點,所以要明确激勵的重要性,做好激勵政策的傳遞。
⑤ 簽署軍令狀
目标分解後,管理團隊要上台簽署軍令狀,管理者都要發表完成目标的決心與感言,每個人 1-2 句話即可。
⑥ 集體宣誓
集體宣誓是動員會的關鍵元素。每個團隊的形式各不相同,效果是異曲同工的。
整個動員會很少提到策略的問題,策略往往是理性的,是一些具體的做法和工具。動員會這樣感性的場景裡,理性表達部分盡可能弱化,不要超過 30%。
2. 明确目标
① 目标的 3 大形态
很多人會錯誤地理解為動員會是為了制定目标,或通過宣誓來傳遞目标。
其實不然,那動員會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讓團隊成員區分目标形态,這才是重中之重。
什麼叫目标的三大形态?
第一,目标的意義化。
企業實現一個目标,本身必定帶有某種意義和價值。
我聽過任正非在華為宣誓會上的演講,就了解到他們拼搏的目标,不是為了華為公司的發展,而是為了科技興國,為了讓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負我們。
目标的意義化,就是要明确為了誰、為了得到什麼而打這場戰役。
第二,目标的财務化。
目标的财務化,是要用具體的數字形式表達,比如可能是 GMV、流水、利潤、增長率等。
第三,目标的具象化。
你的競争對手是誰?可能是一個團隊、一家企業,甚至是一個國家。
召開動員會的關鍵,就是确定區分目标的三種形态,目标的意義化、财務化和具象化。
② 目标的 3 個維度
對于公司目标,張麗俊老師是從經營指标、戰略目标、競争目标三個維度來看的。
所謂經營指标,相信做企業的人都很清楚。
但有一點我覺得要提醒你一下,2023 年,經營目标定了多少,就一定要完成,完不成就換人。
因為我們是在打仗,打仗隻有生和死,沒有中間地帶。
你可以把目标打印出來挂在牆上,因為很多人開會的時候喊完目标就忘記了。如果目标提出來,完不成還有什麼意義?
所謂戰略目标,就是你的公司今年要重點做好哪幾件事情。
最後一個競争目标,你一定要清楚自己公司的定位,同時細分你的競争目标,錨定 1-2 個競争對手。
比如你的某項業務要超過誰,我們可以對内競争,也可以對外競争,這樣我們才會有動力。
3. 建立員工信心
目标定得再好,最終都是要去實現的。靠誰實現?領導者和員工的共同努力。領導者自我賦能,保持高昂的情緒和飽滿的信心,但你的員工卻不一定。
信心不是 CEO 定了目标之後,員工就會産生的。你的員工,他可能沒有打過勝仗,沒有經曆過團隊目标實現的喜悅,也可能比較悲觀,認為目标很難實現,這時候,你就要去給他信心。
第一,感性的邏輯。
統一的标識、統一的語言,比如口号、着裝、管理者的士氣跟狀态等都屬于感性邏輯,讓員工在感性層面覺得公司很厲害,公司的目标肯定能實現。
另外,還需要構建一個年度關鍵詞,即把企業重要關鍵的策略行為融入到年度關鍵詞裡面。比如 " 私域年 " 聚焦私域、" 服務年 " 主抓客戶服務,還有直播年、轉型年,甚至可以把未來三年聯動起來,用一個短句作為未來三年的關鍵詞。
感性的信心表達重要,但還不夠,還要從理性的角度出發解釋為什麼能達成這個目标,為什麼能達成這個目标。
第二,理性的邏輯。
華為有一個 " 五看三定 " 模型,其中五看包括:看行業、看趨勢、看市場、看競對、看自己。
你可以用模型理性地思考、分析,得出具體的數據,然後讓這些數據來支持你,用這些數據告訴員工我們的目标是可以實現的。
這樣,感性的表達和理性的數據,都向員工傳達一個 " 我們一定赢 " 的信息,員工的信心自然就有了。
4. 讓員工看到成長的空間和方向
隻輸出沒有輸入,員工就會産生焦慮和恐慌,所以當團隊中的員工看不到自己的成長和方向時,就會消極怠工,最後不是忙碌的 " 忙 ",就是迷茫的 " 茫 "。工作本身是會帶來成長的,但還不夠。
俗話說:工夫在詩外。員工能看到崗位本身更高維度的成長,才會心安,因為能不僅賺到現在的錢,還能賺到未來的錢。
此時企業可以找外部大咖和員工分享,讓員工找對标、找差距,進而找到個人成長的空間和方向。能看到未來,員工不僅安心,也更有信心。
5. 用好激勵政策
事前宣布是激勵,事後宣布是獎勵。獎勵是給驚喜的,而激勵則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有力的激勵政策,會在員工心裡重重打響新年勝仗的第一槍。新年第一會上給出激勵政策,就是把這場會變成了打勝仗的啟動會。
那激勵政策要怎麼制定,怎麼用呢?
上面我們說,激勵就像戰争的鼓點,鼓點敲的合适,戰争的節奏會更順利。通常來講激勵政策有 3 個階段:
① 第一個鼓點:啟動激勵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月要完成 3000 萬業績,激勵政策的制定先要拆解目标。
前面三天,希望第一梯隊能夠站出來,傳遞一種進入戰争的狀态。所以,激勵政策會設置快槍手獎。
快槍手獎要達到多少業績才能獲得?我們就要對目标進行分解。多少人能夠進入第一梯隊?第一梯隊需要完成多少業績?
比如 100 人的團隊,要有 10 個達成 90 萬的業績,整體上才能完成 3000 萬的目标。
90 萬 /30 天 *3 天 =9 萬,9 萬(标準業績)+3 萬 =12 萬(激勵業績)。
标準業績是 9 萬,但是激勵業績一定要超出标準業績。這就是激勵的鼓點,制定前面三天業績超過 12 萬的激勵政策,現場贈送獲得者獎品或者禮物。
團隊中有些人能自己啟動,有些人要靠别人帶動才能啟動。你要确定團隊中哪些人第一時間啟動,給予重獎,及時發放。年輕人喜歡玩遊戲,及時反饋很重要,最好在完成後三天内發放。
② 第二個鼓點:拉動第一波高潮
比如,3000 萬的業績,前 10 天要完成 1000 萬業績,10 個小團隊,每隊完成 100 萬達到标準。但是激勵政策一定不是針對 100 萬,第二個獎勵就是 10 天内小團隊業績超過 120 萬,獎勵團建基金。
如果前 10 天有 50% 的團隊超過了 120 萬,業績目标會很容易完成。因此,要根據時間節點,做好第一個時間輪次的團隊激勵。
③ 第三個鼓點:走出疲倦期
一場戰役分解目标的時間節點在哪裡?如果團隊的 PK 為期一個月,前面 3-5 天是新鮮期,8-10 天是拉動第一波的高潮期。疲倦期有兩個時間節點,15 天和 25 天,15 天是情緒疲倦,25 天是身體疲倦。
這時需要做二次啟動,通過激勵把士氣帶動起來。激勵方法可能是一個業績的獎勵,也可能是一次新的啟動會。所以,啟動會不是一次性的,可能會啟動是 2-3 次。
激勵策略是戰争節奏的鼓點,這意味着 3 天、10 天、15 天、25 天,幾個節點要設計激勵策略。總業績分解後,每日超過業績 20%-30% 的目标,才是我們激勵的對象。
同時作為管理者,你最好有一個組織維度的思考,要平衡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既不因為某些個人而以偏概全,也不要隻注重精神激勵或物質激勵。
參考文章:
《開年發 " 财 ",7 大要點》,筆記俠;
《開好動員會,是打勝仗的前提》,筆記俠;
《如何克服 " 節後綜合症 ",快速讓團隊收心?》,筆記俠;
《節後複工,CEO 如何開好第一次高管會議?》,張麗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