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 值班編輯 | 少将
第 7261 篇深度好文:3643 字 | 10 分鍾閱讀
宏觀趨勢
筆記君說: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部重磅文件!
重磅文件出爐!
2 月 13 日,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
中央一号文件,即每年發布的第一号文件,近年來逐漸成爲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
2004 年,一号文件主題重回 " 三農 ",至 2023 年已連續 20 年圍繞 " 農業、農村、農民 ",強調了 " 三農 " 問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 " 重中之重 " 的地位。
今年的一号文件圍繞 9 部分提出 33 條舉措,主要内容可以概括爲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這也再次表明了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鮮明态度,發出了重農強農的強烈信号。
與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了一些新變化:
如在對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方面,今年提出要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再如将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拓寬農民增收緻富渠道等單列爲一個部分。
尤爲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明确,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範,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紮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其中的幾個細節,很值得我們深入聊聊。
一、首提 " 農業強國 " 有何深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亮點在于,首次提出 "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而且把農業強國作爲一個很重要的目标放在了最前面。
其中明确提出,要立足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産業韌性強、競争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所以文件第一部分就強調了穩産保供是頭等大事,也就是說飯碗要牢牢地端在我們自己人手裏。
這點很好理解,農業強國的首要問題就在于,一個國家如果連自己人的吃飯問題都不能得到解決,就很難說是一個農業強國。
此外,強大的農産品供給能力也是世界上公認的農業強國所共有的特征。比如美國,農業雖然隻占 GDP 的 1%,但其農産品出口貨值卻能占到全球的 10%。
還有荷蘭,國土面積與日本的九州島不相上下,但憑借農業尖端技術的投入,極大提升了單位面積産量,目前農産品出口額也位居世界第二。
如果再從國際局勢的大視角來看,這點就顯得更爲必要了。
作爲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在持續近一年的俄烏沖突影響下,其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農産品供應受阻,推升了國際糧價的上漲。
今年烏克蘭的春播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開始了,俄烏沖突如果繼續,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的勢頭也很難停止。
中國口糧雖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但是養殖加工等行業還較爲依賴進口,國際大宗糧食漲價,最終還是會反應到居民餐桌上,肉蛋奶大概率也要跟着漲價。
所以,穩産保供,既是國家的基本安全保障,也是農業強國的基本特征,屬于戰略層面的考量。
我們也看到,這次一号文件提出,抓緊啓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努力推動糧食産能早日邁上新台階。
可以預見的是,随着産能提升行動的推進,接下來不僅會通過種業振興行動将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裏,也會逐步将農村地區的基本農田改造成高标準農田。
同時,還會對農民們種糧方面的收益繼續加大保障力度,全面建立健全種糧農民們的收益保障機制和補償機制,從根本上保障所有種糧農民不會虧錢,有錢可賺。
二、" 共同富裕 " 絕不會落下 7 億農民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關于 "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也占據了較大篇幅的内容。
像文件中就明确,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穩定完善幫扶政策。
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也很值得我們仔細品味一番:" 把增加脫貧群衆收入作爲根本要求,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爲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産業就業,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
注意這 4 個字:扶志扶智。
所謂扶志扶智是相對于物質幫扶而言。
扶志指激發貧困群衆脫貧緻富的内生動力,在幫扶困難群衆改善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喚醒貧困群衆作爲最廣大勞動者的勞動激情與脫貧意識。
扶智指提升貧困群衆勞動緻富的思維能力,通過教育培訓、引導等方式,訓練貧困群衆創新創業的思維能力,讓貧困群衆有能力脫貧緻富。
這一點其實早就有迹可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深化農村改革的政策措施陸續落地,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之間的承包關系。
從之前出台的一系列農村土地相關的政策來看,今年将會繼續推進土地承包延期的各項工作。
之所以會這麽做,是要在保證大多數農民的土地承包權保持穩定,順利延包,同時還能大力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激活農村土地的活力。
此外,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也強調了要堅持鄉村振興,同時還要繼續加強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人的培訓工作,好進一步加大人才的吸引,讓更多的大學畢業生、返鄉企業家、回鄉的農民工等優秀的人才能真正的紮根于鄉村,從而構建起鄉村振興的人才體系,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落地。
無論是出台農村土地相關政策還是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人的培訓,可以看出,國家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的其實還是 " 内生動力 " 的問題。
何爲 " 内生動力 "?
它指的是在能力層面上,有主動就業或創業且能獲得較高收入的能力;在精神層面上,有意願和積極性去幹活,去發家緻富。
不得不承認的是,處于偏遠地區的人們因長期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生活節奏很慢,祖輩們一眼就能看到底的人生在後輩身上被複刻。
不管是誰長期生活在那樣一個環境中,都容易失去目标和鬥志。
想要打破這種死循環的方式,就是先要讓這部分人群看到希望,讓他們知道努力就會有結果,願意主動去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态,内生動力由此開始被激發。
這也是爲什麽 202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格外強調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衆内生發展動力的原因。
一句話," 共同富裕 " 絕不會落下 7 億最廣大的農民群體。
三、高價彩禮,是時候該整治了!
關于高價彩禮的整治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一大熱議話題。
文件提出," 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範,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紮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推進農村喪葬習俗改革。"
此前,高價彩禮曾頻頻引發社會讨論。
不久前網絡上熱議的 "88 萬彩禮逼死人 " 的消息後被證實爲謠言,但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高價彩禮對普通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的負擔和壓力。
不得不說,本來代表着 " 禮數 " 的彩禮,近幾年來,卻越來越變得無禮起來。
翻看新聞:莆田彩禮普遍達 78 萬元、江西一銀行推出最高 30 萬元的 " 彩禮貸 "、" 男子湊不夠 50 萬彩禮,女友被家人強行拖走 " ……數額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甚至有不少人稱 " 沒錢不配結婚 "。
有人因送出高價彩禮返貧緻貧,有人因拿不出高價彩禮由愛生恨……男方背上的是有形的 " 金錢包袱 ",而女性背上的則是 " 娶不起 " 的物化标簽。
還有不少家庭打着要彩禮的名頭,毫無避諱地索要高價彩禮,試圖以婚謀财,甚至以彩禮多寡擇定結婚對象。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高價彩禮都有違婚姻本質,有違傳統美德,有違社會共識,由此引發的悲劇更是層出不窮。
可以預料到,這股風氣如果不及時刹住,那麽經濟實力和身份地位将會成爲衡量個體價值和婚姻價值的工具。彩禮也将在 " 你攀我比 " 中,異化爲壓倒大多數農村家庭的那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去年 8 月,農業農村部、組織部、宣傳部等八部門也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不少地方紛紛采取行動。
比如甘肅定西去年下半年的結婚彩禮 70% 以上都在 5 萬以内,而且婚禮不超過 20 桌,每桌最高價格不超過 880 元;江西遂川縣很多鄉鎮開展了座談會,很多未婚女孩都簽訂了 " 抵制高價彩禮的承諾書 ";江蘇沭陽也在定期舉辦文明婚戀倡導活動……
如今,剛剛發布的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了高價彩禮專項治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各村幹部、黨員以身作則,帶頭示範,給村民做好榜樣,從而讓村民真正樹立起正确的彩禮觀念。
" 禮金可互免,真情不可失。"
随着文件的落實和觀念的改善,期待彩禮回歸到 " 禮 " 的本位。
結尾
"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民以食爲天,國以農爲本。作爲國家強盛的基石,中國強盛,農業這一基礎必須強固。
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下,希望我們看到一個個忙碌的收獲景象,一幅幅豐收在望的壯美畫卷,一張張喜迎豐收的燦爛笑臉,這是最美的畫面,也是建設農業強國最好的注腳。
溫鐵軍教授曾說:" 沒有農民,誰能生存在天地間。"
也希望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廣大農民也能享受國家繁榮和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享有我們每一個人的尊重和理解。
最後,願中國農業越來越強,農村越來越美,農民越來越富。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9 歲芒格 2023 股東大會最新演講:理性,對我的幫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