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手機遍地的時代,爲什麽我們需要 " 移動 SSD"】】】
衆所周知,如今在消費電子領域,"U 盤 " 早已成爲夕陽産業。其實這并不奇怪,對于隻是有基礎随身數據存儲需求的用戶來說,手機就完全可以替代 U 盤的作用,甚至讀寫速度可能還要比大多數的 U 盤更快。
與此同時,各種社交軟件、網盤 App 的在線存儲和文件分享功能,也在極大程度上地削弱了一般消費者對于 "U 盤 " 的需求。更何況比起 U 盤,網盤的分享和群發功能更适合于小型、非涉密文件的快速傳播和保存,反而還更方便和安全。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 "U 盤 " 所代表的個人随身離線存儲設備,就完全失去了它的意義。
一方面,智能手機使用的媒體傳輸協議,完全不适合進行随機讀寫的操作。特别是在傳輸大量小文件時,速度會變得非常之慢,根本達不到手機内部閃存、或是其 USB 接口應有的水準,嚴重拖累了用戶體驗。
另一方面,在線存儲雖然方便、但并不夠安全,不适合傳輸需要保密的資料。而且雲端存儲的速度會受制于網絡條件,特别是對于像長視頻、高像素照片之類,動辄幾十甚至幾百 GB 的資料來說,要想使用網盤進行一次性的備份或移動,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正因如此,近年來一種被稱爲 " 移動 SSD" 的産品開始異軍突起,也受到了越來越多專業用戶的重視。它在使用方式上近似 U 盤,但在性能、安全性上卻又遠勝普通的 U 盤,達到了 PC SSD 的标準。
不過 " 移動 SSD" 與 PC 的内置 SSD 一樣,也會有閃存品質、主控算法差異,甚至是外殼工藝和散熱設計等方面不小的差異。這也正是我們爲什麽要測試英睿達的 X9 Pro,一款當下并不常見、真正 " 原廠 " 移動 SSD 的原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産品解析:原廠閃存 + 原生設計,尺寸和品質是亮點】】】
說實在的,在提到 " 移動 SSD" 這個産品類别時候,它在許多朋友的心目中可能指的兩種不同類型的産品架構。
其中一種 " 移動 SSD",本質上指的是将 PC 使用的 M2 NVMe(以前也有用 mSATA)SSD,塞進一塊外置硬盤盒裏。
這種産品的好處是價格往往比較便宜,而且理論上消費者可以自行更換内部的 SSD,以獲得更大的存儲容量。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由于外置盒與 SSD 上會各有一顆主控,數據也需要經過兩層 " 轉接 " 來進行傳輸,所以一旦安裝不穩固、接觸不良,内部的 SSD 就可能會損壞或出現數據丢失。而且兩塊 PCB 的架構也會讓産品變得更大更重,并且喪失一定程度上的防塵性能。
相比之下,英睿達 X9 Pro 則使用了另外一種 " 原生 " 的移動 SSD 設計理念。也就是使用一塊專門的 NVMe to USB 主控,不依賴轉接,隻在一塊 PCB 上實現全部的功能。
這樣的設計帶來了很多顯著的好處,第一點就是使得其體型比 " 轉接型 " 的移動 SSD 要小得多。英睿達 X9 Pro 連帶外殼在内的整個盤體,就隻有 36.5 克,長 6.5 厘米、寬 5 厘米,厚度約 1 厘米。所以無論是放在口袋、還是包裏,甚至是吊在鑰匙串上,都沒什麽負擔。
其次,因爲不需要像轉接型的移動 SSD 那樣顧慮到可開啓的外殼。英睿達爲 X9 Pro 設計了一個基于硬鋁材質、可承受 7.5 英尺高度跌落,并支持 IP55 級防塵耐水的盤體。
可以看到,X9 Pro 的盤體表面使用了金屬磨砂材質,并且在側面和底部都有 " 加強筋 " 造型,以進一步提升耐壓和抗沖擊指标。
在傳輸接口和内部方案上,X9 Pro 選擇的是目前較爲常見的 USB3.2 Gen2 标準,也就是大約 10Gbps 的外部帶寬。考慮到 20Gbps 的 USB3.2 Gen2*2 接口幾乎要比雷電 4 還罕見,所以 X9 Pro 的接口規格确實沒什麽問題。
最後,也是我們前面就講到的關鍵點,在于 X9 Pro 直接使用了一顆慧榮 SM2320G 主控,實現了 NVMe 轉 USB3.2 的原生控制。同時它還搭配了鎂光的 176 層原廠閃存顆粒,比起許多品牌使用雜牌 M2+ 轉接盒的産品,起碼在基本的品質層面還是要靠譜得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性能測試:理論讀寫可達千兆,實測寫入性能驚人】】】
接下來,我們進入對英睿達 X9 Pro 的性能實測環節。
yu 此前測試過的英睿達 M2 SSD 一樣,X9 Pro 也可以使用 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 這款軟件來進行狀态查看、固件更新等操作的。不過考慮到可移動的使用場景,我們這次在測試過程中僅僅使用它事先更新了 SSD 的固件到最新版本,并未開啓額外的緩存加速(Momentum Cache)功能。
CDM 磁盤測速
AS SSD 磁盤測速
AIDA64 全盤讀取
從多個測速軟件的測試結果來看,X9 Pro 在實際場景下的持續讀取速度基本可以穩定在 950MB/s-1050MB/s,持續寫入則是在 750MB/s-900MB/s 的範圍,明顯快于絕大多數的副廠 USB3.2 移動 SSD。而且即便是全盤跨度上的讀取,中後段也并沒有出現掉速。
當然,考慮到 X9 Pro 的實際使用場景,我們并沒有用單一的大文件去測試它的寫入性能,而是準備了一組超過 500GB、内含超過 6000 個文件,且有大有小的視頻素材文件夾來作爲測試素材。
以結果來說,X9 Pro 用時 19 分 23 秒完成了全部數據的寫入,平均傳輸速率達到了 485.7MB/s。考慮到我們使用的是混合寫入的超大體量測試,這個成績就連我們的視頻編輯也啧啧稱奇,感歎其速度已遠超他們此前在用的某款可替換 M2 SSD 的移動存儲産品,也比 2.5G 内網 +NAS 的數據交換效率更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結語:大廠的技術力,讓随身存儲更快更安心】】】
說實在的,我們并不認爲像英睿達 X9 Pro(還有定位更高、滿血 20Gbps 的 X10 Pro)這樣的産品,會是家用消費者用得到的設備。
畢竟無論是它的耐壓、防塵耐水設計,還是實測千兆級别的讀寫速度,亦或是小巧便攜的尺寸,這些都決定了它注定是定位 " 專業級生産力 " 的一款産品。基本上,隻有那些确實有超大文件随身存儲和快速備份 / 傳輸需求的用戶,才會對這樣的高端原廠移動 SSD 有明确的需求。
但反過來說,如果你恰好就是這樣的用戶,那麽如今在市場可能還真找不到很多比 X9 Pro 在品質上更靠譜,在速度和安全性上也更令人放心的同類産品。
畢竟正如我們此前測試 T700 時所說的那樣,當幾大原廠閃存廠商普遍都将精力放在了企業級市場,在消費級領域新品更叠越來越慢的時候。還能兼顧消費級産品的鎂光 / 英睿達,可能就是當前消費者能夠買到、極少數 " 原裝大廠 " 的存儲産品,甚至可能都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