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是反應遲鈍的人,估計也能感覺到,現在入境遊是真的火了!"
文旅行業又又又又上熱搜了。
然而,這一次火起來的不是某一個地方文旅,而是整個中國文旅。
最近,在海内外各大社交平台上,"ChinaTravel" 這個關鍵詞獨占鳌頭,帶來了超高的流量。
在 YouTube 上,一支關于中國旅遊的視頻最高播放量已突破 8000 萬次,在 TikTok 上,與中國旅遊相關的話題總播放量接近 10 億。
有數據顯示,相關視頻在全球各大社交媒體上的總播放量已累計超過 50 億次,而涵蓋中國高鐵、中國地鐵、中國風景、中國美食等在内的諸多細分話題,其總浏覽量更是飙升至百億次之多。
有自媒體總結了 2024 年度八大爆火事件," 中國旅遊 " 赫然在列。
随着 ChinaTravel 的熱度不斷攀升," 周五下班去中國 " 也成了很多外國網友新的社交名詞 ……
跨洋圈粉,海外網紅紮堆擠進
米蘭飛重慶的國際航班。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颠簸,叢叢又累又困,但同機的幾個外國人卻顯得很興奮,拿着手機拍個不停。
" 看來,ChinaTravel 的話題榜下又要多幾個熱帖了。"
過去的一年裏,叢叢明顯感覺向她咨詢中國旅遊的外國人突然多了起來。
叢叢是一名留學生,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讀書。今年是她在佛羅倫薩的第三個年頭。上課之餘,叢叢也在當地的餐廳兼職。

圖 | 叢叢拍的佛羅倫薩街頭
每次在爲客人點餐的時候,得知她是中國人,經常有客人 " 抓 " 住她問個不停,比如中國哪裏好玩,有什麽好吃的,應該怎樣規劃路線、安排行程。
面對客人的詢問,叢叢總是耐心細緻地逐一解答。
她也是在浏覽社交媒體的時候才知道," 中國旅遊 " 已經在外網火得一塌糊塗。身邊的好多意大利同學和朋友都已經被 " 種草 ",有的在計劃中國行,有的已經在來中國的路上了。

圖 | 叢叢拍的佛羅倫薩街頭
"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堪比光速。隻要帶上‘ ChinaTravel ’的标簽,相關視頻便能輕而易舉地獲得數萬乃至數百萬的播放量。"
也因此,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加入到 " 跨洋圈粉 " 的行列當中,争相當起 " 中國旅遊 " 的博主。
英國的 " 酒仙夫婦 " ——傑克與佩吉,通過鏡頭記錄下中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這些視頻已累積超過 300 萬的觀看次數;
挪威的克裏斯則通過嘗試制作炸醬面、品嘗臭豆腐、螺蛳粉等中國特色美食,成功吸引了超過 2000 萬的粉絲關注;
而印度籍博主 Nomadic Tour,他在北京、新疆、西安等地拍攝的旅遊 Vlog,在 YouTube 上意外走紅,一夜之間收獲了巨大的關注與贊譽 ……

不可否認,2024 年,國外旅遊達人心照不宣的關鍵詞是 "ChinaTravel",抓住了這個關鍵詞,就如同拿到了打開流量池的魔法鑰匙。
以至于有中國博主略帶 " 嫉妒 " 地調侃道:" 老外想當網紅實在太容易了,上中國旅個遊就行。"
除了壯麗的山川河流和普通的煙火日常,博主們鏡頭裏疾馳的磁懸浮列車、前衛的送餐機器人以及便捷的刷臉支付等高科技場景,更是讓外國網友們驚訝得瞠目結舌。
"City 不 City 呀?" 這是海外旅遊博主們最喜歡在短視頻裏說的一句熱詞。

所謂 "City 不 City",意指夠不夠洋氣,其核心含義在于形容一個地方極爲城市化、極具時尚感、充滿刺激與樂趣,令人感到極度愉悅與興奮。
在流量主導的時代,流量彙聚之處即爲人氣所向," 中國就是一個流量密碼。"
通過短視頻與熱門話題的廣泛傳播,無論是出于滿足好奇心的需求,還是爲了追逐流量熱度,都極大地激發了外國友人對中國旅遊的興趣與向往。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統計,今年 1 月至 11 月間,全國各大口岸共計有 2921.8 萬人次的外國人入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 86.2%。
以上海、北京、廣州三大超級城市爲例,上海口岸今年上半年外籍入境人員數量達到 203.5 萬人次,約爲去年同期的 2.8 倍。
截至 11 月 30 日,本年度上海口岸的入境外國旅客人數已超過 400 萬,實現了對去年同期數量的兩倍增長,穩居全國空港入境外國旅客數量的榜首。
北京口岸今年上半年入境的外國人達到 102 萬人次,同比增長 257%。而在廣東,上半年經由廣州白雲機場口岸入境的外籍人員已超過 206 萬人次,同比增長 182.1%。
" 放眼望去,到處‘長’滿了外國人——俄羅斯人擠爆三亞,泰國人蜂擁至重慶,韓國人迷上張家界,在上海老字号店鋪,搶購蝴蝶酥的人有老外,在西安唐樂宮内,異域面孔和聲音也是司空見慣。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好像穿越到國外了。" 有網友開玩笑說。
在美國生活的萬先生今年春天回國的時候,就已經感覺到入境外國人的數量明顯增多了。那時還不是旅遊旺季,入關的隊伍已經排了好幾條長隊。
" 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一半。" 萬先生說," 很多人光看面孔以爲是華人,但一開口卻是叽裏呱啦的各種外語,有新加坡的、馬來西亞的、泰國的、日本的、韓國的等等,還有很多來自歐美國家的遊客。"
多元化的遊客構成,凸顯了中國入境遊市場蓬勃發展的現狀。
以往,旅行團多傾向于湧向海外,而今情勢逆轉,入境遊表現遠超出境遊,中國各大城市已成爲外國遊客競相探訪的新熱門選擇。
突如其來的 " 藍海市場 "
入境遊的升溫不僅催生了地陪、伴遊等小衆職業,也爲原本就在旅遊行業内工作的人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業務增長。
從今年四月起,Diana 就忙得不可開交,一直在接待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
雖然她數不清到底接待了多少不同國家的客人,但她微信朋友圈裏那些豐富多彩的工作照和與各國遊客的合影,就是她忙碌狀态的證明。
Diana 是一個湘妹子,在北京求學、工作并生活了十幾年。憑借英語專業的背景和對旅遊的熱愛,成爲一名英語導遊對她而言似乎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前幾年疫情的時候,許多同行紛紛轉型,但她依然爲熱愛堅守。這份堅持也爲她帶來了如今的 " 柳暗花明 "。
過去一年,通過熟人介紹、旅行社推單以及自媒體引流,Diana 的業務逐漸走上正軌。

圖 | Diana 的個人主頁
一般而言,11 月和 12 月是入境遊的淡季。此時,大多數外國人都在準備過節,但是這個冬天,Diana 依然很忙。
12 月 21 日這天,她又接了一個十來名遊客的新團。這個周末以及聖誕節,Diana 又要和客人一起度過了。

圖 | 客人給 Diana 的手寫感謝信
" 據我所知,有些旅行社明年的入境遊業務已經應接不暇了。" 曾經的導遊小唐說。
小唐原本是一名專業的中文導遊,本科學的是旅遊管理,畢業後的前幾年一直在做導遊。
疫情期間因業務停擺,她不得不轉行做起留學銷售。盡管如此,業餘時間她還是會帶一些外省來北京旅遊的地接團。
随着入境遊的強勢回歸,小唐打算再考個英語導遊證,重返旅遊行業。
" 就算是反應遲鈍的人,估計也能感覺到,現在入境遊是真的火了!"
在某音,有聲音預言入境遊将成爲 2025 年最熱門的旅遊領域之一;而在小某書上,已有用戶在積極尋找 " 入境遊搭子 ",并迅速吸引了數千人的響應;與此同時,傳統旅遊業的從業者們也在招兵買馬,準備明年拓展新業務,大展身手。
有人說 2024 年是被 ChinaTravel 硬控的一年,入境遊迎來了史詩級的利好。這一年,中國的入境遊市場取得了顯著的增長,全國各省市的入境遊收入也屢創新高。
根據中研産業研究院的分析報告以及國家移民管理局的統計,2024 年中國的入境遊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态勢。
全國範圍内,入境遊人次和國際旅遊收入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據預測,2024 年國内旅遊出遊人數、國内旅遊收入将分别超過 60 億人次和 6 萬億元,而入出境旅遊人次和國際旅遊收入則将分别超過 2.64 億人次、1070 億美元。
具體到各省市,雖然詳細數據可能因地區和統計口徑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整體上均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
以張家界爲例,今年前三季度,張家界共吸引接待入境遊客 129.43 萬人次,同比增長 255.47%;創造入境旅遊收入 35854.12 萬美元,同比增長 307.61%。
" 咱們做旅遊生意的,隻要跟着國家隊的節奏走,基本上就能享受到這波市場紅利了。" 一位旅遊從業者說。
爲全世界提供 " 松弛感 "
ChinaTravel 的爆火,表面上看似是自媒體的廣泛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實則是得益于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與深化。
自 2023 年起,我國陸續出台、恢複了一系列免簽政策,這些政策成爲推動今年入境遊市場持續升溫的關鍵因素。
這些舉措涵蓋了互免簽證、單方面免簽、過境免簽、區域性入境免簽,以及 72/144 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等多種便利措施。
就在最近,國家移民管理局又發布了最新的過境免簽政策細則:
規定自 2024 年 12 月 17 日起,在繼續擴大免簽國家範圍的基礎上,将過境免簽的最長停留時間從 144 小時延長至 240 小時,爲國際旅客提供了更加靈活的旅行時間窗口。
具體來說,符合條件的俄羅斯、巴西、英國、美國、加拿大等 54 國人員,從中國過境前往第三國(地區)時,可從 24 個省(區、市)的 60 個對外開放口岸中任一口岸免簽來華,并可在規定區域内停留活動 10 天。

與此前的 72 小時或 144 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相比,此次政策調整不僅延長了停留時間,還增加了适用口岸和可停留活動的省份。
随着一系列免簽利好政策的推出,外國遊客對于中國旅遊的熱情被極大地激發。
對于旅遊市場而言,國家級政策的加持如同強大的 " 催化劑 ",不僅激發了市場活力,也讓旅遊業的發展迅速步入快車道。
有媒體報道說,今年 " 十一 " 的時候,入境遊就已經 " 熱辣滾燙 " 了。某旅遊平台發布的《2024 國慶旅遊預測報告》顯示,在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入境遊呈現出比出境遊更爲迅猛的增長态勢,訂單量同比激增 60%。
爲了進一步提升入境遊體驗,中國各地政府和文旅部門紛紛推出了多項創新舉措。
以北京爲例,故宮博物院不僅增加了多語種導覽服務,還推出了夜間開放項目,讓外國遊客能更深入地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海則通過舉辦 " 國際旅遊節 ",吸引了超過 100 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參與,活動期間共接待遊客超過 800 萬人次,同比增長了 20%。
" 我們在很努力很拼命地爲全世界的遊客提供松弛感。免簽服務全面升級,大灣區旅行說走就走,立體交通網絡讓旅行更絲滑。多元化的旅遊場景,讓你玩出松馳感。" 廣東某網紅博主這樣說。
由于工作關系頻繁往來中國的英國人 Dave 表示,免簽政策極大地便利了他們這些經常全球出差的商務人士。
由于疫情的影響及業務範圍的調整,Dave 已經将近五年沒來中國了。
最近,他和同事一起到上海短期出差,這也是他 2024 年的最後一次國際旅行。完成這次任務後,他就要返回倫敦,與家人一起過聖誕節了。
" 現在,我對來中國有了更多的期待。" Dave 說。
入境遊熱潮洶湧的背後,是中國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所蘊含的深厚文化魅力。
一項由中國旅遊研究院開展的專項調查顯示,入境遊客的核心吸引力主要源自中國豐富的文化以及美好的生活體驗,其中,超過六成的遊客更是将親身體驗中國文化視爲他們來華旅遊的首要動機。
流量潑天而來,如何有效地接住并充分利用這些流量,似乎成爲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挑戰。
過去兩年,中國各地方文旅都在内卷式吸引國内其它省份的小夥伴,新的一年,是不是要把 " 火力 " 集中到吸引外國友人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