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 7 座 SUV 多一分舒适性,也比傳統 MPV 多一分操控性。
撰文:盧偉嘉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有一個富二代朋友,家裏雖然有寶馬 X7、奧迪 Q7、邁巴赫 S 級等百萬級豪車,但他爸爸唯獨喜歡開大衆威然出行代步。
起初我是無法理解這種消費和用車行爲的,不理解富豪爲什麽會買一輛被稱爲 " 四不像 " 的大衆,也不理解在公司有一位專職司機的前提下,他爸爸爲什麽放着豪車不開,将一輛 MPV 作爲主要代步車。
在我看來,MPV 是功能性較爲單一,是爲了解決用戶第三排剛需而生的汽車品類,一輛合格的 MPV 應該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大空間、舒适性和便捷性缺一不可。而基于途昂相同 SUV 平台打造而來的威然,由于車身結構的限制導緻它無法像大多數 MPV 一樣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所以我對大衆威然這款跨界 MPV 的初印象并不是太好。
直到上個星期,我經過 " 深圳—惠州 " 雙城試駕的深度體驗之後,終于找到了大衆威然的最佳使用方式,也逐漸理解朋友爸爸爲何會獨寵這台 " 四不像 "。
是 MPV 也是 SUV
俗話說 " 有得必有失,有得必有失 ",其實傳統 MPV 和跨界 MPV 都是利弊共存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在受用傳統 MPV 的同時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傳統 MPV 在擁有大空間和高空間利用率的背後,是接近廂式貨車的車身造型,是 " 職業司機 " 般的駕控感受。
同理,如果你能接受大衆威然由于跨界定位帶來的先天性不足,那麽你便可以最大化地享受到威然的優勢。
那麽大衆威然相較于傳統 MPV,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我們做出取舍的呢?我總結了以下三點:
1、舍:受限于 SUV 平台,威然的駕駛艙的地台偏高,對小孩和老人上下車的便捷性有影響。
得:擁有較高的離地間隙,可以帶來更高的通過性,同時也可以加裝電動踏闆改善上下車便捷性的問題。
2、舍:車長超 5.3 米,車寬接近 2 米,雖然擁有同級最大的車身尺寸,但空間利用率卻不盡如人意。
得:更修長的車身比例,帶來了更高顔值的外觀設計,同時還可以避免被誤以爲是 " 面包車 " 的尴尬。
3、舍:第三排座椅坐墊高度偏低,腿部空間不夠寬松,導緻整體乘坐空間略顯局促,座椅特性更偏向于大 7 座 SUV。
得:後備箱空間相當大,即便是 7 人出行也無需擔心行李放不下,尤其是當後排座椅折起之後,後備箱容積可達到 2100L。
除此之外,在雙側電動側滑門和第二排航空級獨立座椅的加持下,大衆威然的 MPV 屬性其實還是比較強的,這也是中國市場對高端 MPV 車型的基礎要求。
而值得細說的是,第二排獨立座椅具體囊括了可調夾角頭枕、電動調節座椅靠背、電動調節腿托、氣動按摩、加熱通風等功能,其中可調夾角頭枕可以提供更加服貼的側向支撐,電動腿托最高可調至水平角度,氣動按摩的按摩力度足夠強,确實可以達到緩解疲勞的作用,并不像大部分按摩功能一樣是 " 擺設 "。
就中排座椅的舒适度而言,無論是用于家庭出行還是商務場合,大衆威然都可以比較出色地完成任務。
這或許是因爲大衆威然吸取了前輩奔馳 R-Class 失敗的教訓,所以即便大衆威然的車型出身與奔馳 R-Class 一樣都是基于 SUV 底子衍生而來,但産品特點卻與奔馳 R-Class 截然不同。
相比之下,奔馳 R-Class 作爲一款車長超 5.2 米,售價數十萬的豪華 MPV,不但沒有雙側側滑門,而且中排座椅也沒有航空式獨立座椅,比大衆威然更加适合 " 四不像 " 的稱号,大衆威然顯然更符合中國市場對 MPV 的要求。
駕駛者之 MPV
近幾年,總有人說 MPV 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點,會像當年的 SUV 市場一樣迎來井噴。
但事實上,MPV 市場新車銷量不升反降,去年整個 MPV 市場全年銷量不足 100 萬,同比下降幅度超過 10%。
其實對于第三排座椅有剛需的家庭不在少數,隻不過當一個家庭的經濟條件不足以購買兩輛或以上數量汽車,那麽可以兼顧多方面的大 7 座 SUV 便成爲了絕大部分家庭的首選。這是因爲 MPV 車型除了在造型上容易引發誤會之外,操控性較差的特點也勸退了不少一家之主(主駕駛的意思),同時這也是 MPV 多爲家庭第二輛的重要原因。
而在這個時候,大衆威然的 SUV 屬性的優勢便得以體現了。
坐進駕駛座,以駕駛者爲中心的中控台布局會首先給到我一種 " 我不是司機 " 的心理暗示。
在實際體驗下也的确如此,大衆威然的轉向隻有小幅度虛位,車頭響應比較靈敏,而且人與車之間具有一定的溝通感,整個轉向系統會給到我可以以比較快的速度入彎的信心。
刹車制動力的輸出比較線性,而且制動力強,盡管是我首次試駕威然,也不需要花費時間去适應刹車腳感,更不用擔心爲了可以控制平順而導緻最後刹不住車。
與此同時,大衆威然的車身跟随性表現也很不錯,無論是在山路中穿越還是城市道路中通勤,威然的駕駛感受都更接近車長 5 米的中大型 SUV,而不是一輛 " 廂式貨車 "。在路上,我甚至會産生自我懷疑,這真的是一台車長超過 5.3 米的中大型 MPV 嗎?
但礙于車身自重接近 2.2 噸,哪怕我所試駕的380 TFI 版本能夠輸出 220 匹馬力,在高速公路上超車時的動力儲備也略顯不夠。不過相比于同級别純然油 MPV 車型,大衆威然的動力規格已經在平均線之上。
如果用兩個字來總結從深圳開往惠州這段旅程,我認爲是 " 從容 "。
大衆威然所帶來的駕控體驗,并不是别克 GL8、奔馳 V 級和傳祺 M8(燃油版)等中大型 MPV 可以比拟的,除了乘客以外,就連主駕駛座上的駕駛者都能得到大衆威然的優待。
時至今日,我相信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對大衆威然這款跨界的 MPV 是有偏見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 get 到跨界 MPV 的取舍之道,現階段的跨界 MPV 也并非要服務于 " 大衆化 " 市場。
簡單點概括,大衆威然的優勢在于比大 7 座 SUV 多一分舒适性,也比傳統 MPV 多一分操控性,隻要你找到了打造威然的正确使用方式,那麽它便是香饽饽了。
今日話題
你打算買 MPV 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