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14 日訊(記者 劉陽)經曆一輪殘酷的 " 自殺式降價 " 後,東風汽車并沒有 " 起死回生 "。8 月 14 日,東風集團股份在港交所公告,預期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止六個月的歸母淨利潤與 2022 年同期相比下降 75% 到 80%。
" 集團加速新能源轉型,高端新能源品牌建設、平台、商品、關鍵總成及核心技術資源持續加大投入。" 對于本期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東風汽車集團董事會認爲,行業合資非豪華品牌市場繼續下探,集團合資乘用車業務利潤大幅下降。同時,商用車市場恢復緩慢,行業競争加劇,集團商用車業務毛利降低。當期外匯損益及股權投資帶來非經營性收益相比同期預減。
數據顯示,東風汽車集團 6 月銷量爲 179119 輛,同比下降 25.7%;今年 1-6 月,累計汽車銷量爲 945484 輛,同比下降 23.4%;母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累計汽車銷量爲 1073171 輛,同比下降 26.1%;附屬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累計汽車銷量爲 69791 輛,同比下降 2.9%。
" 一邊是電動化轉型遲緩,另一邊是燃油車銷量下滑,這就是當前東風所面臨的殘酷現實。" 在業内人士看來,岚圖沒有起色,猛士的市場表現還有待檢之際,傳統支柱合資品牌車型軒逸等的核心競争力也正遭遇巨大挑戰,東風正陷入 " 青黃不接、進退兩難 " 的窘境。
爲了挽回銷量,今年 3 月,東風集團聯合湖北政府推出的新一輪補貼活動在網絡上強勢出圈。這一被稱爲 " 史上最強購車季 " 的政企聯動補貼活動覆蓋雪鐵龍、标緻、日産、本田、岚圖等多個品牌,最高綜合補貼力度達到 9 萬元,其中,CR-V、天籁、思域等熱門車型也普遍可享 2 萬 -6 萬元的綜合補貼。
然而,高額補貼并未能破解東風的銷量難題。根據東風集團的發展規劃,2023 年其銷量目标爲 300 萬輛,同比增長 21.7%。其中,新能源汽車目标 60 萬輛,同比增長 73%;出口目标爲 19 萬輛,同比增加 28%。按此計算,當前,東風集團的總體業績僅完成了 3 成,而新能源業績完成度則不足兩成。
" 未來三年集團将投入 500 億元,發展新能源事業。" 東風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峥表示,在乘用車領域,将投放 18 款新能源産品;在商用車領域,将投放 22 款車型,實現多場景全覆蓋。" 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自主品牌的 50%,占自主乘用車品牌的 70%。"
爲達成這一目标,切入新能源賽道的東風欲 " 搶食 " 小型純電動車市場。記者從東風方面獲悉,繼岚圖與猛士之後,東風在自主乘用車領域的第三個電動品牌東風納米将于 8 月 23 日發布。此前東風官方曾發布消息稱,納米将填補集團在小型純電領域布局空白,基于東風自研的新能源架構平台 S3 打造,内部代号爲 "S31",首台白車身已于今年 4 月下線,預計 11 底将正式量産上市。根據東風的規劃,納米品牌将每年上市 1-2 款新車型,至 2025 年實現銷量 40 萬輛。
" 小型純電市場也并非樂土。" 前述業内人士表示,随着五菱宏光 MINI 的走紅,包括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長城、零跑、極狐等車企業已經紮堆湧入,整個市場早已經不再是藍海;而對于車企來說,10 萬級以下新能源車型如果在市場上無法形成規模,則基本無利潤可言。" 在燃油車基盤呈垮塌式下滑的局面下,想要憑借新能源實現新的增長,東風汽車仍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