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今年的 iPhone 15 系列最大的升級亮點,不是 A17 Pro 處理器,也不是全系 " 上島 ",而是全系都換成了 " 遙遙領先 " 的 USB-C 口。盼了這麽多年," 廚子 " 終于聽見了大家的呼聲了。
相比以往,iPhone 15 系列應該是蘋果最 HiFi 的一代手機了。怎麽講呢?首先我終于不用糾結買小尾巴的時候是選 lightning 口還是 C 口了。以飛傲 KA1 小尾巴爲例,它分别有兩個接口的版本,而 lightning 接口版本的價格比 C 口版本還要貴一些(廠家需要給蘋果交 MFi 認證)。
那這回,一條 C 口的小尾巴既可以在 iPhone 15 系列上用,也能在 iPad 和 Mac 上用,是不是方便多了!這裏我也想問下大家,你會給 iPhone 15 配一條 C 口耳機嗎?
蘋果的 Apple Music 從 2021 年開始支持無損音頻,可以提供從 16 位 /44.1KHz 的 CD 音質到 24 位 /48kHz 的無損音質,再到最高 24 位 /192KHz 高解析度無損。其中,海量的無損音源正是很多音樂愛好者和發燒友訂閱 Apple Music 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我們知道今天的手機幾乎都砍掉了 3.5mm 耳機孔,那想聽無損音頻的話,你就隻能外接一個小尾巴解碼耳放。目前市面上的小尾巴大緻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獨立供電,這種小尾巴通常都自帶電池,缺點不夠便攜。另一種是依靠手機供電,體積可以做的比較輕薄,這類小尾巴目前在 HiFi 領域裏也更爲主流。
小尾巴的作用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确保耳機可以獲得穩定、高效的電源供應,從而有助于提供高質量的音頻性能。
通常,小尾巴所需要的功率,在我們的實測之下大約在 600~1000mW 範圍内。這個功率無論是 lightning 接口還是 USB-C 口基本都可以滿足。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會有一些區别。
比如飛傲 KA3 小尾巴,由于自身所需要的功率較大,需要消耗更多電力。但是受限于蘋果對 lightning 接口的供電限制,iPhone 無法提供足夠的電力。這裏官方就說了,KA3 在極限音量時可能會出現聲音卡頓或無聲音等工作不穩定的情況,導緻音質産生波動。而 USB-C 口在供電這方面,就要比 lightning 接口穩定的多。
當然了,有些人就是讨厭給手機接個尾巴。不瞞大家說,其實我也是。蘋果可能也是考慮到一部分用戶對于有線耳機的使用需求,所以這次連同 iPhone 15 系列一起還更新了一條 C 口版本的 EarPods 有線耳機。我猜大家是不是都快把這款耳機給忘了?
這條官網售價 149 元的蘋果原廠耳機,可以讓你收聽最高 24bit/48kHz 規格的無損音樂。考慮到這款耳機的售價,在蘋果所有的耳機産品線中可以說是最良心的一條耳機了,也是可以讓你用最低成本聽 Apple Music 無損的一個解決方案。
除了蘋果這條耳機以外,市面上也有其他更 Hi-Fi 一點兒的 C 口耳機可以選擇。例如天使吉米 One、水月雨菊、興戈 EW100 等等,這些耳機在 HiFi 圈的口碑都不錯。更進階一點的,還有帶 DSP 音頻解碼芯片的耳機線可以選擇,可以說 HiFi 廠商給耳機發燒友們在手機聽歌這件事上提供了更多的玩法。
看到這裏可能有的同學該說了,都 2023 年了,真無線耳機都降到 100 多塊錢了,怎麽還有人給我安利有線耳機?在我看來,有線耳機相比于真無線耳機的優點,第一就是價格便宜,很多不到 100 塊錢的耳機就能讓你聽無損。另外就是有線耳機連接穩定,沒有延遲,這點比藍牙耳機的體驗要好很多。還有就是即插即用,不用老想着給耳機充電。真無線耳機的時代看上去雖然很美好,但依然還有藍牙先天不足的缺點。而有線耳機在今天這個時代,依然有它存在的意義。
PS:用 iPhone 15 聽 Hi-Fi,還是得選一條有線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