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鈉離子電池要來了!
日前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宣布,10 月 8 日 ~11 月 7 日期間,全網征求關于《鈉離子電池通用規範》的意見。該通用規範主要适用于汽車動力電池、儲能等領域,若進展順利,預計 11 月左右就将發布并實施。
國内甯德時代、比亞迪、華陽股份、傳藝科技、維科技術等電池企業,早已入場鈉離子電池市場,其中甯德時代更是連續取得技術突破。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基本是锂電池,少部分高端車型正在新嘗試半固态電池、固态電池,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鈉離子電池?
當前電動車常用的電池主要有兩種,即磷酸鐵锂電池與三元锂電池,這兩種電池的主要差别在于,磷酸鐵锂電池成本更低、安全性相對高一些,但能量密度太低,除了比亞迪,其他車企基本隻有中低端車型才會搭載磷酸鐵锂電池。
三元锂電池的優勢在于能量密度較高,缺點則在于危險性和成本略高,比磷酸鐵锂電池更容易爆燃。
然而三元锂電池理論能量密度最高不會超過 500Wh/kg,特斯拉推出的 21700 電池能量密度可達 300Wh/kg,已是當前動力電池的極限水平。按照百公裏耗電 15 度計算,續航 1000 公裏的汽車,電池重量就要高達 500kg 以上。
電動車充能速度遠不如燃油車,哪怕充電樁數量等同于加油槍,也更容易造成擁堵排隊,因而車主普遍存在續航焦慮。國内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通常在 450 公裏 ~650 公裏,無法解決車主的續航焦慮情況。
因此,不少車企與電池企業一直在開發固态電池。固态電池的能量密度的下限,幾乎可以說是三元锂電池的能量密度上限。随便在搜索一下相關報道就可以看到,恩力動力和軟銀公司聯合開發的固态電池,能量密度相對其他同類産品已經算是比較低的了,都能達到 300Wh/kg,而 NASA 開發的固态電池,能量密度則達到了驚人的 500Wh/kg。
看似一切都很美好,除了成本略高,但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無論是磷酸鐵锂電池、三元锂電池,還是固态電池,都離不開锂元素。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顯示,地球上锂礦資源大約隻有 9800 萬噸(2022 年數據)。雖說已探明資源中, 有一半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但我們必須承認,這點锂礦資源根本不夠全球汽車行業實現電動化轉型。正因如此,特斯拉才會自建锂礦精煉工廠,提高锂礦資源的利用率。
鈉元素含量位列第六,是锂元素的 400 多倍。含量豐富且易開采,鈉離子電池成本自然遠低于锂電池。出于成本、環保等角度考慮,鈉離子電池都是中低端車型實現低成本、高續航的最佳選擇。
除了成本低,鈉離子電池還有兩項優勢,那就是安全性更高、低溫狀态下表現更出色。哪怕是北方嚴寒地區,也不必擔心冬季氣溫太低,電動車續航銳減。
鈉離子電池看上去似乎是實現低成本、高續航的希望,但鈉離子電池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能量密度太低了!
今年 5 月的第十五屆深圳國際電池技術展覽會上,拓邦股份發布了一款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僅爲 120Wh/kg,預計 2025 年可以提升到 160Wh/kg,連磷酸鐵锂電池都不如。
7 月舉辦的第二屆鈉離子電池産業鏈與标準發展論壇公布數據顯示,17 家鈉離子電池企業參加評測的産品平均能量密度僅 104.1Wh/kg,這個成績可以說慘不忍睹,暫時根本不适合電動車。
全球裝機量最高的動力電池企業甯德時代,投入重金研發鈉離子電池,已于 2021 年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爲 160Wh/kg。上海車展上,櫻桃、奇瑞等車企紛紛宣布,今年第四季度将推出搭載甯德時代鈉離子電池的汽車,甯德時代的第二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達到 200Wh/kg。
可是,實現 1000 公裏續航,解決車主續航焦慮,200Wh/kg 明顯不夠。同樣按照百公裏能耗 15 度計算,1000 公裏續航的鈉離子電池包,重量高達 750kg。普通的 B 級車重量也就 2000kg 左右,若是中大型 SUV,大約在 2500kg 左右,電池的占比太高了。
不僅如此,電池還需要占用大量空間。甯德時代第二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按照體積計算,大約在 350Wh/L,100 公裏續航電池就需要大約 0.43m³ 空間。
現在一些新能源汽車采用天幕設計,就是因爲底部電池占用了太多空間,若采用傳統天窗設計,那麽頭部空間很可能過于擁擠。電池的自重同樣會影響續航,重量太高的車,就需要更大容量的電池,才能達到相同的續航,占用太多空間,又會降低乘坐舒适度。
鈉離子電池的當務之急,依然是提高能量密度,預計達到 300Wh/kg,才有可能在普通車型上實現 1000 公裏超長續航。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鈉離子電池有機會逐步取代磷酸鐵锂電池,未來實現與三元锂電池、固态電池三足鼎立的局面。
鈉離子電池商用後,磷酸鐵锂電池的地位難免會很尴尬,原因在于該電池的低成本、高安全性優勢,鈉離子電池全都有,而且表現更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表示,鈉離子電池規模化商用後,成本會比磷酸鐵锂電池低 20% 以上。
小通認爲,未來國内汽車行業動力電池的分布很可能出現鈉離子電池、三元锂電池、固态電池三足鼎立的情況。其中鈉離子電池取代磷酸鐵锂電池現有的地位,主要應用于 15 萬元以内的車型,三元锂電池主要應用于 15 萬元 ~35 萬元的中高端車型,固态電池則應用于 35 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
需要注意的是,限于空間和重量的影響,鈉離子電池電動車不太可能有 1000 公裏續航的版本,預計續航普遍在 400 公裏 ~600 公裏。
三元锂電池可能出現少量續航 1000 公裏的車型,但普遍續航預計會在 550 公裏 ~800 公裏。固态電池電動車的續航大概率會在 700 公裏以上,很有可能出現不少 1000 公裏續航的車型。
當然,這些預測均爲國産車,合資車與國産車的策略不同,沒有那麽在意性價比,因而可能會出現一些與國産車完全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