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拒絕的美光公司(Micron),在印度 " 安家落戶 " 了!
據報道,美光公司在印度工廠已經破土動工,預計第一批印度生産的芯片将在明年 12 月問世,美光公司同時也透露,自己将在印度打造更多芯片生産部門。
要說這家美國芯片公司有什麽特别之處?黑馬推薦大家看看,之前黑馬寫的那篇。
據央視财經報道,在我國對美光公司進行了近兩個月的網絡安全審查後發現,
美光公司産品存在較嚴重網絡安全問題隐患,對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造成重大安全風險,影響我國國家安全。因此,按照《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我國内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停止采購美光公司産品。
就這樣,美光公司在中國市場徹底出局。
然後,隔壁印度這不就立馬來 " 撿 " 了。
印度給美光公司開出的條件有多豐厚呢?
首先就是在金錢上面的補助,印度面對美光公司,那叫一個 " 大方 "。
目前美光公司已經和印度塔塔集團達成合作,準備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薩南德(Gujarat)打造一個半導體組裝、測試和封裝的工廠。
前兩期工程項目的總投資爲 27.5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00.75 億元人民币),其中印度政府對該項目的補貼金額就高達 19.5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42.16 億元)。
也就是說,實際上,美光公司承擔的投資部分隻有 8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58.39 億元)。這樣折算下來,約等于印度政府和美光公司在投入占比上三七分。
印度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給出的補助比例,高達 70%!
其次就是在政策上面的方便,印度面對美光公司,大開通行 " 綠燈 "。
除了給錢,印度政府還專門給美光公司批了一塊面積約 93 英畝的,在薩南德的工業園的地,專門提供給美光公司用于建廠。
并且,印度政府還允諾美光公司将擁有 100% 的工廠産權。但是,這一點目前尚且存疑,因爲印度政府的話,大家懂的都懂。
出爾反爾,背刺外來投資者的事情,印度早就已經幹了一籮筐,很不稀奇了。
把美光公司當 " 誘餌 ",印度半導體有救嗎?
舉個例子,上一個興緻勃勃,沖着補貼前往印度投資半導體産業的富士康。
開始的時候,他有多信心滿滿,被迫退出的時候,他就有多垂頭喪氣。
今年 7 月,富士康突發聲明,表示要退出與印度 Vedanta 集團合作的,總投資金額高達 195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410 億元)的圓晶工廠建廠項目。
而 " 壓死 " 富士康進軍印度半導體産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印度政府以該項目無法達到芯片生産的要求,所以一直拖延提供此前承諾的政府補貼。
當然,這事其實也不能全怪印度政府,畢竟生産芯片的專業性門檻過高,富士康也是顯得非常 " 有心無力 "。更何況,有了美光,富士康更不香了。
而美光公司進入印度以後,能夠帶給印度半導體産業的,也不隻是一座工廠。
衆所周知,印度對芯片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近幾年,印度各類電子産品迅速普及,國民生活也正在經曆數字化轉型,由此帶動了其半導體産業需求。
但同時,印度在芯片這一方面,又是大量依賴進口。據業内人士消息,印度目前在芯片上面的進口花費高達 200-40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460-2920 億元)。
同時,在半導體設備進口上,印度也是 " 大手筆 ",毫不吝啬。
圖片源自愛集微
不可否認,印度對造芯片這件事,還是有一定的研究,但是——造不出來啊。
所以,印度爲了讓半導體産業鏈在印度也可以實現本土化,并且将其牢牢地攥在自己手裏,開展了不少可謂是 " 激進 " 的生産刺激計劃。
就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的印度總統莫迪,在 2021 年 12 月宣布的 " 印度半導體計劃 ",爲這些赴印公司準備了百億美元,作爲激勵補貼。
所以,美光公司作爲美國芯片巨頭,在印度投資建廠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在印度政府的預想中,它就相當于一個挂滿了餌料的魚鈎,誘惑着後來者。借着美光公司的東風,印度的半導體産業能否成型,咱們暫時還猜不到。
不過,雖然印度政府經常 " 騷操作 ",但美光公司去印度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一方面,印度市場夠大且給的補貼夠多,另一方面美光也要找中國之外的地區規避風險。
據報道,從美光公司高管此前透露的信息得知,美光公司約有四分之一的收入,是源于中國市場。
所以,印度和美光,是雙向奔赴,就看他們誰玩得過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