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王瑩嶺
" 加 300 塊的油。"
" 明天就漲價了,要加滿嗎?"
" 那加滿吧!"
9 月 19 日晚 8 點半,陳冬(化名)在廣州天河區某加油站,得知油價即将上漲後,當即決定将 65 升的油箱加滿。陳冬的車加滿油能跑 800 多公裏,若油價上漲後再加油,加滿一箱油需要多出約 20 元。
時代财經觀察到,臨近成品油價格調整窗口期,加油站車來車往,僅 15 分鍾内就有 55 輛車入場加油。
" 今天來加油的車流量會比平時大一點,主要是加滿率會高很多,要漲價了,又臨近中秋國慶,很多人有出行需求。" 加油站工作人員告訴時代财經。
按照國内成品油零售價格調整機制,9 月 20 日 24 時,國内油價将迎來年内第 19 輪調整。而在上一輪調整擱淺後,随着近期國際油價的走高,本輪油價上調幾乎已無懸念。
"20 日油價的上調是确定的,而且會調的比較多。"9 月 19 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時代财經表示,我國的成品油價格機制,目前是嚴格按照國際油價波動進行調整的,因沙特限産,短期内油價上漲基本符合市場的預期。
據卓創資訊測算,截至 9 月 18 日收盤,國内第 9 個工作日參考原油變化率爲 7.88%,對應汽柴油上調 375 元 / 噸。如按上調 375 元 / 噸計算,折算升價後,預計汽柴油價格上漲 0.29-0.32 元 / 升,部分地區的 95# 汽油将進入 "9 元時代 "。油車車主若要加滿一箱 50L 的油箱,需要多花 14.5-16 元。
加油站車來車往,時代财經王瑩嶺攝
今年汽油已上漲 670 元每噸
時代财經梳理發現,今年以來的前 18 輪調價爲 "9 漲 6 跌 3 擱淺 " 格局,綜合後,年内汽油已上調 670 元 / 噸,柴油上調 645 元 / 噸。折算升價後,汽油價格已上調 0.49 元 / 升,柴油價格已上調 0.56 元 / 升,疊加本次,比起年初,加滿一箱 50L 的油箱需要多花 39-44 元。
在上一輪周期中,第 10 個工作日參考原油變化率爲 1.06%,預計上調 45 元 / 噸。由于調價金額每噸不足 50 元,國家發改委未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整,未調價格納入本次調價時累加。值得注意的是,除本次擱淺外,自 6 月 28 日 24 時以來,成品油價實現了 "5 連漲 "。
在大幅上漲後,目前國内 92# 汽油已普遍超出 8 元 / 升,95# 汽油則在 8.45 — 8.87 元 / 升(除海南、西藏)之間。如按當前幅度調整,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的 95# 汽油價格或将突破 9 元 / 升。
9 月 19 日,廣東 95# 汽油價格,8.82 元 / 升,調價後将 " 破 9",時代财經王瑩嶺攝
此外,根據國内成品油零售價格調整機制,每 10 個工作日調整一次,下次調價将在中秋國慶節後,因此本次油價上調後,節日期間出行成本會有所擡升。
國際油價方面,布倫特原油價格在連續三周上漲後上漲至每桶 94 美元上方,一度突破 95 美元大關,爲去年 11 月以來最高水平。
不過,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 9 月 19 日迎來小幅下跌,爲四日來首次收跌。截至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 10 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 28 美分,收于每桶 91.20 美元,跌幅爲 0.31%;11 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 9 美分,收于每桶 94.34 美元,跌幅爲 0.10%。
但仍較上月有大幅增加。自 8 月 24 日開始,WTI 原油期貨、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持續震蕩上行。8 月 24 日,WTI 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 79.05 美元,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 83.36 美元,也就是說,不到一個月,分别上漲了 12.15 美元和 10.98 美元。
專家預計年内原油或會回歸 80 美元
事實上,近期國際油價呈現新一輪上漲态勢與多重因素有關。
9 月 19 日,中海油能源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員、民德研究院院長、東帆石能源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衛東告訴時代财經,當前俄烏沖突進入僵持階段,對油價影響能力減弱,目前國際油價的上漲态勢主要有供給、消費、庫存三方面原因," 沙特的減産計劃帶來的供給減少,是此次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在消費方面,疫情後出行的需求加大,同時,近期宏觀層面美國加息壓力緩解,中國在 8 月連續推出積極經濟政策等因素也提振了市場預期。此外,歐洲爲減少對俄羅斯原油、成品油的依賴,庫存消費較大,美國從去年 10 月到今年初爲了平抑油價,也消費了大量庫存,因此目前處于庫存大降的背景之下。"
在供給方面,受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減産協議延長影響,未來幾個月存在原油供應短缺。9 月 5 日晚,沙特宣布自願延長減産計劃,将 100 萬桶 / 日的石油減産措施延長 3 個月至今年底。
據了解,今年 5 月起,沙特自願減産原油 50 萬桶 / 日,7 月起再次自願額外減産原油 100 萬桶 / 日。兩次減産後,沙特原油日均産量已減至 900 萬桶,爲數年來的最低水平。此外,俄羅斯近日也宣布将 30 萬桶 / 日的出口削減量延長至 12 月底。
在主要産油國的超預期減産動作下,原油市場供不應求的預期持續升溫,國際能源署(IEA)、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三大機構均預測,四季度原油市場将處于供不應求狀态,這進一步激發了市場的看漲心态。
上漲态勢将持續多久?在陳衛東看來,沙特延長減産令市場預計油市于四季度出現供應短缺,因此供應趨緊預期對油價的支撐仍将延續,排除政治突發事件,今年到年底或會保持小幅上漲幅度,不過,上漲的空間不大," 預計會在 90-100 美元 / 桶之間徘徊,不會超過 100 美元。"
不過,林伯強則對時代财經指出," 目前油價在短期内上漲幅度較大,主要是市場對 OPEC 限産的自然反應,不過,基于需求側沒有太大變化,如無意外,目前 90 美元之上的态勢不會維持太久,在年底之前,油價就或會回到 80 美元每桶左右。"
據林伯強觀察,國際原油價格或會在 80 美元每桶左右,上下浮動 10%," 如果沒有俄烏沖突,現在油價應該在 50 美元左右,差距還是很大的。"
林伯強告訴時代财經,在疫情前的十幾年,國際油價平均在 50 美元每桶左右,但疫情和俄烏沖突導緻了産業鏈的混亂,油價上漲、下跌震蕩劇烈,不過,俄烏沖突還是油價上漲的主要支撐點。" 俄羅斯作爲重要的出口國,對歐盟出口減少後,需要開拓新的市場,原來運輸至歐盟的管道不用了,就需要開辟新的運輸方式,因此勢必會提高成本。因此,如果俄烏沖突的問題沒有比較合理的解決,成本高企,油價從 80 美元再往下降就很困難了。" 林伯強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