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進被查——這是江淮汽車不再代工蔚來之後的,首個重大事件。曾經産銷報告上新能源車每月産銷量近 2 萬輛,如今剔除蔚來的數據,千餘輛顯得頗爲不堪入目,就在大家還在熱議着 " 究竟是誰取了個晦澀難懂的‘钇爲’二字 ",甚至股民們盯着因傍上華爲而一路走高的股價之時,江淮曲折的苦命史,亦如上蹿下跳的 K 線,一番心驚肉跳之餘,滿是遺憾。
于 2012 年 1 月不再擔任江淮董事長的左延安,目前擔任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雖再與江淮無任何瓜葛,但提及江淮的發展史,總有人慨歎,若無左延安 21 年的勵精圖治,江淮如何能從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成長爲一家不可被忽視的大廠?
對于這位老董事長,無論是江淮人還是外界人士,對他的評論幾乎是隻褒不貶。需知道的是,1990 年之時江淮的年銷量還是 954 輛,到了 2011 年突破至 50 萬輛,以商用車爲基礎,适應潮流而進軍乘用車,年銷售收入從 3000 萬元增長至 366 億元 ...... 若說江淮的靈魂人物是左延安,其也是當之無愧。
俱往矣,關于左延安的故事,這裏不說太多,一如曆史發展的潮流那般,輝煌多在最初時,而對于安進,雖不能說全是過,但過大于功,幾乎成爲了外界對江淮這位上一任董事長的一緻評價。
江淮的 " 苦命史 ",也由安進開始,演繹得淋漓盡緻。
事實上,談及安進,一般都必須結合左延安來提上幾嘴,理由便是左延安實則在前期奠定好江淮的基礎,雖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安進的乘涼,卻是不合時宜。
說到底,江淮遠不到無爲而治的時候。在 2015 年前後,江淮迎來了巅峰期,憑借着瑞風系列,一度在 SUV 上綻放光芒,實力可與長城哈弗系列、長安 CS 系列抗衡,最爲關鍵的是,在小型 SUV 這塊細分市場中,江淮有着絕對高的話語權。
但,極爲奇怪的是,銷量居高而盈利能力走低。财務數據顯示,自 2012 年起,江淮的營收不斷增長,而增長的背後,淨利潤率較低,最高時隻有 3%,最低時則是 -4.3%;此外,由于國家大力補貼,在 2015 年和 2016 年,單是補貼就分别拿了 25 億元、39 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倘若扣除掉補貼,這兩年的利潤分别是 -16 億元、-28 億元。
比較典型的是,此前被查的北汽前董事長徐和誼,在執掌北汽期間,北汽新能源銷量多年排在第一位,後來爲何下台後被查,有人猜測和補貼密切相關。也就是說,拿了補貼吃空饷,空有漂亮的數據沒真實的業績,從而締造出虛假繁榮的大廠——外強中幹,江淮與北汽無異。
吃盡國家補貼,卻沒有做出實事,作爲一把手,安進必然難逃被追責。然,如左延安一樣,俱往矣,往事多提本身沒有過多的意義,當下,由項興初執掌的江淮,将來走向何方,更是值得關注。
在安進執掌的後期,發生在江淮身上最大的兩件事,一是與大衆合作成立江淮大衆,二是替蔚來代工生産新車。如今,壓在項興初身上的,也是這兩件事。
江淮大衆的股權結構在 2020 年發生變化,由最初的 50:50 變成 25:75,并且,江淮大衆改名爲大衆安徽,這樣的情況,在華晨寶馬上亦可得見——江淮之羸弱,由此可見一斑。
固然,股權變化,于項興初而言更多的隻是面子上的問題,但于江淮而言,在行業龍頭的提攜下也沒能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響,後續自己獨立行走時,又如何能一帆風順?
難以一帆風順,阻礙,來源于自身。但看給蔚來代工,因合同到期,工廠出售,自今年開始江淮産銷報告上剔除蔚來的數據,每月新能源車産銷由原來的近 2 萬輛,一夜之間變成千餘輛,沒有了蔚來,每個月交出的成績單,都是顯示着江淮在吃着商用車的老本;至于钇爲,市場上難見其蹤影,網絡上更是難尋其蹤迹,是否取名不行,還是産品力、品牌力皆不佳,不得而知。
縱觀江淮,從瀕臨倒閉到攀至巅峰,再到吃盡補貼不見壯實,最後被大衆拿捏以及淪爲代工廠,且始終沒能汲取經驗壯大自家的乘用車品牌,苦命如此,實在罕見。
安進執掌期間,看似每一條路線都貼合着國家的戰略,卻是多有取巧;安進被查,江淮還要繼續走下去,項興初也執掌了 3 年,苦命史還得持續書寫多久,這是個問題。
視頻号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