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李卓玲
在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下,合資車企的處境正愈發尴尬。
據乘聯會 4 月 10 日發布的 3 月廠商批發銷量數據顯示,今年 3 月,前十榜單中,有 7 席被自主品牌占據,另外三家爲特斯拉中國和南北大衆。盡管在當月廠商零售銷量排行榜上,自主、合資品牌占據的席位仍旗鼓相當,但前三強中有兩家爲自主品牌,排名首位爲比亞迪,其當月賣超 26 萬輛,而排名第二的一汽 - 大衆當月銷量約爲 14.06 萬輛。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網
整體來看,3 月自主品牌零售 93 萬輛,同比增長 19%,環比增長 51%。當月自主品牌國内零售份額爲 54.8%,同比增長 6 個百分點。
" 前幾年自主品牌的占比 40% 都不到,最近幾年份額的增長确實比較快。"4 月 11 日,中國科學院戰略咨詢院産業科技創新中心汽車行業特聘研究員鹿文亮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其看來,中國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的接受度要遠超過歐美市場,傳統的汽車集團通常是全球化車型,全球化車型在國内相比而言會顯得有些落後。" 如果後面合資品牌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不能補足短闆,在國内的份額有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南北大衆銷量之和不敵比亞迪
相較三年前,國内車市十強榜單上已換了一番景象。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在 2021 年 3 月廠商零售銷量前十榜單中,合資品牌占據 6 席,一汽 - 大衆、上汽通用、上汽大衆位居前三,其市場份額分别爲 12%、6.7%、6.6%。此外,日系的東風日産、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均在前十行列。反觀比亞迪,其彼時在前 15 名榜單中都未見蹤影。
圖片來源:乘聯會
次年 3 月,這一局面已被打破。在 2022 年 3 月廠商零售銷量前十榜單中,一汽 - 大衆仍居第一,但緊跟其後的是長安汽車、比亞迪兩家自主品牌。彼時,上汽大衆已跌至第 6 位,上汽通用跌至第 9。
回到最新廠商零售銷量榜單上,今年 3 月,比亞迪霸占了榜首之位,其當月銷量約爲 26.03 萬輛,市場份額爲 15.4%。一汽 - 大衆和上汽大衆分别排名第 2 和第 5,銷量分别約爲 14.06 萬輛、8.73 萬輛。換言之,兩者銷量之和不敵比亞迪一家。
與此同時,3 月前十零售榜單中,日系品牌僅剩一汽豐田一家。而從今年一季度表現來看,日系品牌的情況會樂觀一點,廣汽豐田、東風日産均在廠商零售銷量前十榜單中。此外,豪華品牌華晨寶馬也擠入前十,其 1-3 月累計銷量約爲 15.96 萬輛。
不過,若看 3 月廠商批發銷量榜單,日系則全線跌出前十。在當月榜單中,自主品牌強勢占據 7 席,另外三家爲一汽 - 大衆、上汽大衆和特斯拉中國,分别排名第 3、第 6、第 7。
" 從銷量趨勢上看,合資品牌确實面臨較大挑戰。"4 月 11 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顔景輝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自主品牌後續發展值得期待,但也要更加關注市場、需求、供給端等變化,尤其要密切關注消費端,同時也要避免爲追求銷量而在價格上出現一些過度競争。
合資市占率降至 40% 左右
從整體市占率來看,合資品牌已徘徊在 40% 左右多時。
記者梳理發現,2021 年 -2023 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由 41.2% 攀升至 51.9%。今年 3 月,自主品牌國内零售份額爲 54.8%,同比增長 6 個百分點;2024 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 55%,相對于去年同期增加 5.4 個百分點。3 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 59.3%,較去年同期增長 6.4 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乘聯會
"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乘聯會稱。
反觀合資品牌,今年 3 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 50 萬輛,同比下降 8%,環比增長 49%。3 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額 20.4%,同比下降 1.5 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 13.8%,同比下降 2.2 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 8.2%,同比下降 1.8 個百分點。
目前,部分合資品牌新能源轉型仍需加速。據悉,今年 3 月,新能源車國内零售滲透率 41.6%,較去年同期 34% 的滲透率提升 7.6 個百分點。當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63.3%;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28.4%;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爲 7.4%。
乘聯會指出,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衆領先,3 月合計新能源車批發 17822 輛,占據主流合資純電動 48% 份額,大衆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
值得關注的是,據界面新聞、第一财經等多家媒體今年 3 月報道,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财報投資人溝通會上稱,新能源行業已進入淘汰賽,2024 至 2026 年是規模、成本和技術的決戰。中國汽車公司新能源産品加速投放将會蠶食合資品牌市場,未來 3 至 5 年,合資品牌份額将從 40% 降到 10%,其中 30% 是中國品牌未來增長的空間。
對于自主品牌的迅猛發展,鹿文亮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 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投入比較大,新能源車型産品豐富;另一點就是國内燃油車整車性能質量提升也很明顯,智能化更是具有優勢,這個包括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
" 如果後面合資品牌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不能補足短闆,在國内的份額有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鹿文亮說道。不過,對于前述 " 合資品牌市占率跌至 1 成 " 的判斷,鹿文亮認爲,長期來看有可能,但未來 3~5 年有點太樂觀了,品牌形象的轉變沒那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