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一個近年來炙手可熱的行業。
派能科技,是國内開發锂電池儲能系統最早的公司之一。它的發展史非常有趣,甚至可以說,讓我們得以管中窺豹,一瞥國内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路徑。
從創業初期選擇锂電池行業,派能在 " 兩台向上的電梯中幸運地搭上了一個更快的電梯。"
靠通信備電站穩腳跟," 從 2011 年起,移動通信備電招标我們中标了 9 個省市,相繼和電信、聯通也開展合作。後來,通信備電開始集中采購,行業競争加劇,利潤驟減,我們就慢慢退了出來。"
随後公司又搭上電動汽車的熱潮," 突然有一年,國家對新能源車給予了補貼政策,很多公司開始造新能源車,一時間锂電池供不應求,很多公司都在找我們購買電芯。"
再到布局海外儲能," 當時國内迎來行業低谷期,上遊市場不景氣,原材料價格下跌,我們公司的業務卻逆勢上揚。很多同行的狀态是低落、萎靡的,我們公司很多同事卻走路帶風、眼神帶光。"
······
從 2020 年到 2022 年,公司的營收、淨利高速增長,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别從 11.20 億、2.74 億增長到 60.19 億、12.71 億。
派能這一路,可以說是踩着行業的機會點發展起來的,如何做到?
如何踩準行業的 10 倍速機會點?
在面對兩難選擇時,又應該基于何種模型來思考?
前不久,派能科技産品總監李番軍做客混沌直播間,在混沌創新院【中國創新人物記】系列直播欄目中,拆解公司成長經曆,分享 " 一個锂電老兵的思考 "。李番軍說,在混沌創新院學習了善友教授的第一性原理等理論,第二曲線的各個模型後,在回顧過去以及規劃未來時,都會用這些方法論去指導實踐。
以下爲直播分享:
分享嘉賓丨李番軍 派能科技産品總監,混沌創新院 2022 級 3 班同學
案例打磨老師丨混沌創新領教 邱肅川
兩個選擇,锂電池 or 氫燃料電池
第一次選擇
2008 年,我在一家大型的通訊公司做研發,公司發展前景廣闊,但高手如雲,我很想看看外面的機會。恰逢國内市場變化,我跟随大學師兄、師兄的主管準備創業,瞄準的方向是新能源行業。
經過一年多的遴選,發現有兩個機會可以選擇,一是氫燃料電池行業,二是锂電池行業,兩個行業在當時發展的潛力看起來都不錯。
2008 年至 2009 年考察期間,我們的商業計劃書是做氫燃料電池行業,随着調研的深入,我們迅速将重心轉向锂電池行業。主要基于以下兩方面考慮:
當時氫燃料電池發展前景很好,以豐田爲首的日本企業計劃将氫燃料電池用于新能源車輛。但國内氫燃料儲存和運輸供應鏈當時不成熟,超出了我們這樣的初創企業的能力範圍。
大容量锂電池具有現實的操作性。90 年代初索尼将小容量锂電池應用于手機起,小容量锂電池已廣泛适用于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産品,當時雖然大容量、多串數锂電池技術很不成熟,大容量锂電池産品需要萬裏挑一才能使用,但在航天、衛星等高精尖領域已有應用。
經過一番比較,我們最終選擇了锂電池行業。從今天産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看,锂電池行業在現階段相比氫燃料電池已經略勝一籌。
這種選擇有時代的偶然性。新能源汽車搭載氫燃料電池具有可行性,如果日本的國力足夠強大,能夠把全球産業資本融入氫燃料電池産業,孰勝孰敗,猶未可知。
我們相當幸運,在兩台向上的電梯中搭上了一個更快的電梯。創業初期的第一個選擇,雖然有一些理性的思考在内,但更多的是運氣,我們隻是恰巧選對了。
第二次選擇
锂電池四大主材: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
經過分析,公司計劃做當時四大主材中最關鍵的正極材料。
當時,正極材料主要有兩條路線:一種是磷酸鐵锂,物理結構爲橄榄石結構,另一種是三元锂,物理結構爲層狀結構。兩種正極材料的锂電池特性差異在于:磷酸鐵锂電池安全性能更好,而三元锂電池在容量方面則更勝一籌。
我們考慮到锂電池是能量體,如果技術處理不當,有可能引發冒煙起火。基于安全的底層考慮,我們決定選擇磷酸鐵锂正極材料作爲研發方向。
這種基于價值觀的取舍,決定了企業的基因屬性和發展路徑,在純電動乘用車發展早期,續航裏程是最關鍵的因素,三元锂電池逐步取得上風,在續航裏程焦慮緩解後,安全變成最關鍵的因素,磷酸鐵锂電池又掰回一局。
在日後細分行業時,我們都會重新回歸對産品安全性的考慮,以此爲基礎,思考産品的發展方向和路徑。
創業前我主要從事電子電路相關工作,考慮到需要轉行做化工産品,我廢寝忘食地學習電池領域的相關知識,但這一段時期是非常迷茫的。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鉛酸電池不需要電路闆,但锂電池很嬌貴,不能充電太滿,也不能放電太空,現有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爲解決這一問題,增加了保護電路,而這恰巧涉及到我最初工作的業務範疇。
這相當于我們手裏已經有個錘子,就看如何找到釘子發揮效能了。我和同事緊密合作,我負責硬件,同事負責軟件,最終成功将電池管理系統搭建了起來。
早期我們隻是單純憑借以往的工作積累的經驗想做些事情,直到發展後期才真正認識到,電池管理系統在整個系統架構中的重要性。
曆經半年時間,我們逐步形成了産品雛形。依托過去的通訊行業資源,先後和淮南移動研究院、上海電信等進行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績。
我們在新疆吐魯番開了一個通信備電的實驗局,那裏晝夜溫差大,以往的鉛酸電池更換頻次很高。我們将研發的锂電池進行了更換,效果非常好。沿着這條技術路線,我們持續優化锂電池産品性能。
從 2011 年起,移動通信備電招标我們中标了 9 個省市,相繼和電信、聯通也開展了合作。後來,通信備電開始集中采購,行業競争加劇,利潤驟減,我們就慢慢退了出來。
邂逅電動汽車
公司剛成立,我們考慮到锂電池在汽車上是一個可行的發展路徑,就立即進行了車輛改裝,成功将一輛燃油車改裝成純電動汽車。
同時,我們陸續進行調研,最終得出了一個很奇怪的結論:中國 15 年之内都不可能有純電動車的市場。
現在看這個結論顯然是錯誤的。但當時受這種誤判的影響,我們抛棄了電動汽車領域,選擇了通信備電。
後來突然有一年,國家對新能源給予了補貼政策,各大企業都在造車,锂電池開始供不應求,大家都在找我們買電芯。
電動車熱潮持續了兩年多,又迎來了一波寒冬。基于大環境考慮,我們決定慢慢退出電動車市場,轉戰新的細分領域。
兩輪車的 10 倍速的機會
我們曾嘗試進入兩輪車市場,這段經曆頗有意思。
公司成立第一年,我們在電動汽車和通信備電領域進行了諸多試驗,剩下了一些廢舊的锂電池,一些同事将這些廢舊的锂電池替代鉛酸電池改裝到兩輪車,用于上下班代步,充電一次居然可以行駛 100 多公裏。基于此,我們打算推廣電動兩輪車锂電池産品。
當時浙江台州在高端兩輪車出口方面規模很大。我們開展掃街模式,挨家拜訪客戶,對鉛酸電池和锂電池的優劣勢和特性進行了對比。例如,同樣容量的電池,鉛酸電池可能需要兩個人才能擡起來,而锂電池單手就可以拎起來,能量密度差别巨大。
我們一直認爲,在兩輪車上放置锂電池是比鉛酸電池更适用的,盡管我們費盡口舌,但兩輪車廠家就是不買賬。
直到美團、餓了麽的業務興起,我們趕上了這個 10 倍速的機會。
外賣騎手一天要騎 150 公裏左右,鉛酸電池無法支撐兩輪車這麽長的續航裏程。同時,因爲頻繁使用,锂電池的循環壽命遠高于鉛酸電池,這些都導緻锂電池在兩輪車市場的迅速發展。
之後,考慮到新的發展方向和戰略資源調配,兩輪車業務逐漸淡出了公司視野。
海外家儲市場
公司早期,我們去過非洲、歐洲、中美洲以及東南亞等地拓展海外業務。當時有接觸到一些歐洲客戶,他們在屋頂鋪設了太陽能闆用于家庭供電,從這裏我們嗅到了一些商業的機會。
按照歐盟政策,居民将光伏發電上網是可以獲取補貼的。但随着光伏裝機越來越多,政府财政持續吃緊,補貼金額嚴重下滑,部分居民開始購買锂電池用于自家儲能,白天太陽能充電,晚上就用儲能電池的電。
當時國内迎來行業低谷期,上遊市場不景氣,原材料價格下跌,我們公司的業務卻逆勢上揚。據供應商的描述,當時有些公司很長時間都無法正常支付薪資和供應商貨款,很多同行的狀态是低落、萎靡的。但他在我們公司卻發現很多同事走路帶風、眼神帶光。我們進入的細分市場利潤不錯但市場規模還很小,大家都沒有關注到。
直到去年俄烏戰争爆發,引發歐洲能源危機,火爆的儲能市場徹底引爆了大大小小的企業想要進軍儲能市場的熱情。
移動儲能充電業務的構思
2022 年,國内新能源汽車領域異常火爆,新車銷售量和保有量達到拐點水平,這是一個 10 倍速的市場機會。
如何能夠參與進去?再做電動車主流市場已然不合适。我們可以轉換角度,思考新能源汽車快速擴張可以催生哪些細分行業的發展機會。
作爲消費者對此應該深有體會,在小長假外出遊玩期間,充電動汽車排隊充電非常艱難,新能源充電站又不如加油站的密度高,遭遇堵車的時候可能會發生電力耗盡,隻能等待道路救援。
如果數量較多的電車同時充電,需要增加充電網點數量,增加網點充電樁數量,高峰時期的充電功率會非常大,給電網帶來很大壓力,這時候需要考慮在每個充電網點增加儲能站,如集裝箱式儲能系統,然後再由集裝箱式儲能系統通過很粗的電源線接到每個充電樁,這是常規的思路。
有沒有更優的方案?
這可以和道路救援結合來看。新能源車電力耗盡是一個低頻剛需的市場,一旦發生,需要盡快補電,能提供補電的網點越近越好,且需要考慮移動屬性,補電模塊不宜過重。以往的用專車搭載發電系統,分區域提供服務的方式并不經濟。
目前的共享充電寶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思路,它們在酒店大堂、商店門口和旅遊景點門口随處可見。共享充電寶包含電芯和電壓轉換模塊,主要用來給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充電,充電電壓很低,一般在 5V-20V。而新能源車的電壓一般在 200V-800V。
我們設想,把電芯做成單獨的模塊,體積大約是現有共享充電寶的 6 倍左右,電壓轉換也做成單獨的模塊,使用時和電芯模塊配合即可。這樣可以用多個電芯模塊搭配電壓轉換模塊替代大功率的充電樁。
整合來看,最終是這樣一個産品,它把充電網點集裝箱式儲能系統的大電芯化整爲零,分布到每個充電樁,做成同樣尺寸和電壓的小電芯模塊,每個充電樁後面加一個電芯匣子自帶電壓轉換模塊,可以裝幾十個電芯模塊。
在沒有車輛使用充電樁的時候,充電樁可以給電芯匣子的多個電芯模塊充電,在充電高峰期,電芯匣子可以同時給充電樁供電,減少對電網的沖擊。
附近需要加電救援服務時,可以把一個個電芯模塊輕松帶走。當這樣的分布式儲能網點足夠多的時候,就可以像共享共電寶一樣随取随用,随借随還。
個人也可以把電芯模塊帶回家利用用電低谷時間給電芯模塊充電,插回電芯匣子時可以實時結算差價給到個人賬戶。
此類設施一旦有成功案例,各個廠商容易各自爲戰,這樣可能會導緻這個分布式移動儲能系統的網絡效應無法體現。
所以結合 " 一 " 思維,我們設想的擊穿點是 " 規模 "。我們可以把分布式儲能系統中的電芯模塊和電壓轉換模塊做成标準模塊,運營示範站點,任何廠家都可以一起合作,整合到整個儲能網絡中來。我們需要做的是将産品和資源做好整合、擊穿規模,最終形成一張分布式的儲能網絡,實現能源的自由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