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下班路上,95 後打工人張秋(化名)随機刷到一個 "00 後實習生下班後如何快速吃上飯 " 的視頻。主人公手法簡單粗暴,一把剪刀就剪好了雞肉、剪完了大蒜,完成了所有的備料,最後還一鍋吃完、一粒不剩,看起來特别香。
大概是因爲張秋完整地看完了這個視頻,在此之後,平台常常在她首頁推薦這些視頻,而且點贊數和評論數都很高。
看多了,大家便發現這是一門全新的做飯學問:做飯糊弄學。
做飯糊弄學正在成爲各平台的流量密碼,它到底是怎麽火起來的?在各個平台的走紅邏輯,有什麽不同之處?
做飯糊弄學,新的流量密碼
做飯糊弄學,總結起來大概有三個特點。
一是 " 萬物皆可剪 "。雞排、蒜粒、胡蘿蔔 …… 這些過去都要在砧闆上拿刀切好的東西,通通都用剪刀完成,能少洗一個就少洗一個。
二是不浪費。中午吃剩的飯,留着晚上炒飯用;牛肉高湯裏的松子留着,下次煮菜加進去,立馬高端。
三想不到做什麽的時候就做 " 東北大炖菜 "。甭管是什麽,往裏一丢,再加點蚝油、醬油、水,菜就做好了。
這樣糊弄做飯的視頻,最早在 2022 年 10 月就已經出現在小紅書上。
當時的筆記以留學生不會做飯爲主題。留學生在國外生活,苦于不會做飯,就隻能瞎糊弄。比如 @一隻懶俠 的留學做飯實錄,是小紅書上第一篇留學生糊弄做飯學的視頻,互動量至今還是所有筆記中最高的。
在視頻中,@一隻懶俠 先把冰箱裏有的拿了一些出來,然後先後往鍋裏丢入油、雞蛋(和雞蛋殼)、凍蝦、面、煮面的面條水、凍菠菜,以及差點了就忘了放的香腸。不少觀衆都被視頻中的幽默所感染,評論中大多是 " 笑死了哈哈哈哈 "。
DT 财經制
然後是 B 站 Up 主 @一口香雞腿 推出《95 後吃飯糊弄學》系列,在 B 站和小紅書爆火。人稱有一點做飯技術,但不多。
比如在 @一口香雞腿 在 B 站中播放量第三高的 " 烤肉飯 " 視頻,一開始因爲五花肉炒出來的油太多,放入了幾張吸油紙,看起來相當專業;後來畫風逐漸走歪,結果最終又是一鍋亂炒。
B 站 UP 主 @一口香雞腿 / 截圖
做飯糊弄學由此成爲一個流量密碼。
參考過往視頻的較高播放量和互動量,後面很快出現了相似的視頻系列。比如《留學生生存實錄》《打工人帶飯糊弄學》《打工人下班如何快速吃上飯?》《00 後下班如何快速吃上飯》《做飯而已,水煮到底》等。還有 " 反面教材 "《留學生做飯講究學》。
不同平台的年輕人,都在讨論什麽?
對于這樣的做飯糊弄學,DT 财經注意到,不同平台的年輕人持有近乎完全相反的意見。
在抖音,做飯糊弄學的視頻評論中,更多是不在一線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們吐槽 " 飯做得像豬食 "。
以 " 做飯、糊弄 " 主題中互動最高的一條抖音視頻爲例,視頻的觀衆以二線城市、18-23 歲的年輕人爲主,觀衆認爲 " 一鍋亂炖 " 的飯和豬食差不多。評論中的高頻詞也大多是負面的,比如 " 依托答辯 "(一坨大便的諧音)、" 泔水 "" 豬食 "。
相比一線城市的快節奏生活,二線城市年輕人有更多時間可以自己做飯,因此做飯糊弄學的方便、省事不能打動他們,反而引起他們的不解,懷疑是在作秀。
B 站則是延續了一貫玩梗、吐槽的氛圍,評論大多是站内的流行梗,比如 " 我家狗看了連夜起來做了三菜一湯 "。
然而,在小紅書,有更多城市女性會被吸引。視頻評論都是以正面的爲主,比如 " 看上去好像還不錯 "" 用過就會真的愛上 ",還不少人還會求餐具同款鏈接。
根據千瓜數據,小紅書上以 " 做飯、糊弄 " 爲關鍵詞的筆記中,受衆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地域分布 TOP 5 省份 / 直轄市中,第一是廣東,第二是北京,第五是上海。
在上海工作 2 年的的張秋就對這些視頻表示很感興趣,尤其是視頻裏的 " 萬能剪刀 "," 啥都能剪,也太牛了吧 "。
這也是小紅書 " 糊弄、做飯 " 相關筆記評論中、和工具相關的高頻詞。除了剪刀,一個啥都能炒的不粘鍋也是最多人求鏈接的工具。
至于食材,大家也會在評論中讨論、總結出操作最快、有營養、還容易買的食材搭配。比如 " 一鍋端 ",可以用手撕番茄打底,加水煮成湯,然後丢豆腐、牛肉、年糕、青菜等食材,加醬油就是壽喜鍋,加韓式調料就是韓式火鍋,或者就是一碗單純有營養的泡面鍋。
做飯糊弄學爲什麽會火?
和過去精緻的做飯視頻不同,做飯糊弄學粗糙、" 粗暴 ",但是容易上手。
過去,B 站美食區的 UP 主們要麽做飯精緻,花上大半天準備食材,做飯設備一應俱全;要麽像 " 國宴大廚們 " 一樣,看中火候,過程久,食材看似樸素卻精挑細選,不好模仿。
所以,像做飯糊弄學這樣簡單、可複制的快速做飯模式,精準切中了大城市年輕人想自己下廚,但工作忙、隻想快速搞定的需求。
根據 DT 财經關于年輕人下廚房的調研,在一二線城市中,每周都要做幾次飯的年輕人,占比達到 48.1 和 55.8%。
張秋和室友都是更傾向于自己做飯的年輕人:" 如果頓頓都叫外賣,太貴了,自己買菜做飯比較省錢,營養搭配也更均衡,但我們每天到家都七點多八點了,所以也不可能花一個多小時做飯,而且我本身做飯水平也不高,這些視頻有的看起來真挺香的,開拓了快手菜的思路。"
而且數據證明,年輕人不僅傾向做飯一切從簡,也很看好 " 一鍋炒所有 " 的做飯方法。
在調研中,有更多 00 後(63%)和 95 後(65.7%)覺得廚房裏隻要有幾樣基礎鍋具就行,還有接近 2 成 00 後和 95 後對鍋具沒要求,可以一鍋炒所有。
同上
伍昊(化名)平時喜歡在 B 站上看綿羊、馬壯實等 UP 主的做飯視頻,但現實中他最擅長、也最喜歡做的是煮面,青菜、肉片、雞翅、蝦、面全丢在一個鍋裏,最後就着鍋吃,晚上又能少洗一個碗。他特别強調," 這樣做飯雖然看着不講究,但我覺得真還挺好吃的 "。
當然,正如前面提到的,現在做飯糊弄學更多已經成爲一個流量密碼。
視頻中的操作越粗暴、越 " 不講究 ",反而能引來更多吐槽或好奇,這些都能轉化成較高的流量數據。
但是否真的有必要強行單手打雞蛋,以至于把雞蛋殼都全掉進鍋裏?抑或是爲了少洗一個碗,甯願在保鮮袋甚至鍋蓋上腌肉?
對此,伍昊和張秋都認爲要對做飯糊弄學 "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可以學習用剪刀剪青椒之類的,但是其他操作就不一定了 "。
但他們都向 DT 财經表示,以後還會繼續踐行做飯糊弄學," 可能因爲食材比較健康吧,糊弄做飯還能瘦,在沒運動的情況下,我已經瘦了 4 斤了 ",伍昊說。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DT 财經 "(ID:DTcaijing),作者:野生美食博主 DT 君,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