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24 日訊 ( 記者黎旅嘉 ) 近期,又有多家公募機構宣布旗下新基金提前結束募集。但總的來看,對于新基金來說,今年市場的考驗尤爲嚴峻。随着股市的持續調整,新基金發行市場受到沖擊," 發行難 " 成爲市場共識。
Wind 數據顯示,截至 10 月 23 日,今年以來共有 938 隻新基金成立,合計發行份額 7955.87 億份,單隻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僅有 8.48 億份。相比往年,單隻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創出曆史新低。除了發行份額下滑明顯,産品延長募集期及清盤的情況也頻繁出現。一邊是發行 " 警報 " 頻頻響起,另一邊包括 ETF 在内不少創新型産品受到追捧,提前結束募集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整個市場呈現 " 冰火兩重天 " 的景象。
新基發行情緒不振
回顧最近幾年的基金發行,2020、2021 年是新基金發行高峰期,這兩年發行份額均在 3 萬億左右的曆史高位。但随後的 2022 年,新基金發行市場低迷,總發行份額降至 1.49 萬億,僅是 2020、2021 這兩年的一半。而 2023 年前三季度的新基金發行總額更是降至 0.74 萬億份,僅是去年全年的一半,2020、2021 年全年的 1/4。
截至 10 月 23 日,今年以來共有 938 隻新基金成立,合計發行份額 7955.87 億份,單隻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僅有 8.48 億份,這是自 2001 年新基金發行 22 年以來最低紀錄。值得一提的是,平均發行份額已連續兩年在低位徘徊,2022 年是 10.4 億份,2023 年是 8.5 億份。公募基金發行有史以來僅 3 個自然年度平均發行規模在 10 億份以下,具體爲 2023、2017、2016 年,分别爲 8.5 億份、9.93 億份、9.97 億份。
Wind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發行規模居前 30 位的均爲債券型基金。以截至日份額計,有 4 隻債基以 80 億元并列今年發行規模第一名,包括惠升中債 0-3 年政策性金融債、惠升和安純債 A、民生加銀恒源、興業嘉遠、宏利添盈兩年定開。包括華夏鼎創 A 在内的 14 隻債基規模在 70-80 億元區間。
而今年發行規模最高的主動權益基金是華安景氣領航,爲 54.53 億元。該基金由明星基金經理胡宜斌管理,胡宜斌是華安基金權益投資的領軍人物,最新管理規模爲 240 億元。
作爲一隻偏股混合型基金,華安景氣領航認購期爲 4 月 10 日至 4 月 25 日,募集目标 80 億元。最終該基金募資 54.53 億元,成爲今年主動權益基金的天花闆。此後,市場情緒低迷,主動權益基金募資難度也越來越大。
Wind 數據顯示,今年股票型基金發行 243 隻,發行份額爲 1047.56 億份,平均發行份額 4.31 億份,這也是股票型基金平均發行份額的最低曆史紀錄。另一個低點是去年的 5.50 億份。
權益類成延募、清盤主力
除了發行份額下滑明顯,産品延長募集期的情況也頻繁出現。截至 10 月 23 日,今年以來有 148 隻基金産品(僅計算初始基金)延長募集期。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固然不乏中小公司的産品,但不少頭部公司的新發基金也在延長募集期。
例如,9 月 22 日,農銀彙理基金發布公告稱,農銀彙理均衡優選混合延長募集期限,将原本的募集截止日由 2023 年 9 月 22 日調整至 2023 年 9 月 28 日。
農銀基金給出的理由是爲了更好地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但實際上或許是基金在原先的募集期内募集資金不理想,而這也是農銀彙理均衡優選混合已經第二次延長募集期限了。
今年的發行難度确實很高,基金難賣,就算是明星基金經理的産品也遇冷,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新發就更困難了。有業内人士坦言,這兩年投資者體驗感較差,渠道也怨聲載道,因此有些産品的募集目标是保成立即可。
此外,10 月 18 日,恒生前海基金發布公告稱,恒生前海恒生滬深港通細分行業龍頭指數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終止恒生滬深港通細分行業龍頭基金合同有關事項的議案》,該基金 10 月 19 日起進入基金财産清算程序,這就意味着該基金即将清盤。
與此同時,博時基金也發布公告稱,博時安譽 18 個月定開債因資産淨值低于五千萬元,自即日起進入清算程序。
一般而言,公募産品加速清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過多迷你基會影響基金公司新發産品的審批速度,在當前的監管要求下,如分級基金、短期理财等類型的産品受到政策制約,運作難度不斷加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産品的生命周期,若不能成功轉型則隻能清盤;此外,市場環境等多重因素會拖累基金淨值表現,基民持基體驗較差,一些長期業績不佳的基金會遭到投資者大額贖回,從而導緻規模過小清盤。
Wind 數據顯示,截至 10 月 22 日,今年以來,已有超過 210 隻基金清盤,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合計清盤數量創近五年新高。這些清盤的基金中,有的基金經理因爲産品全部清盤而面臨沒有産品可以管理的情況;有的基金經理上任僅 37 天,産品就遭到清盤。
提前結募或爲快速建倉
偏股型公募基金的發行量是反映市場情緒的重要指标。有業内人士認爲,曆史經驗中,基金好賣的時候可能意味着市場過熱,而基金發行冰點反而可能對應比較好的逆向投資時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少産品延長募集期乃至清盤之際,Wind 數據顯示,年内同樣也有 322 隻基金提前結束募集。
10 月 21 日,摩根基金宣布旗下摩根瑞錦純債 A 結束募集。10 月 20 日,長城國企優選 A、中歐穩豐 90 天持有 A、永赢中證滬深港黃金産業 ETF 也宣布提前結束募集。實際上,10 月以來已有 12 隻基金提前 " 閉門謝客 "。
不過,以往基金提前結募主要是由于産品收到市場追捧,資金量很快就達到預期目标。但從目前已公開的規模數據來看,年内提前結束募集的基金産品資金規模大多比較 " 迷你 ",
對于年内不少多隻權益型基金提前結募的原因,有業内人士表示,結合近期基金發行市場的低迷與募集有效認購戶數來看,原因更像是基金公司或基金經理自發性選擇提前結束募集。
事實上," 低位不建倉,高位就被動 ",多位業内人士對上述現象解讀認爲,原因更像是權益基金主動在市場震蕩的低位提前結募加快建倉。當前市場點位估值較低,是适合建倉的播種好時期。
例如,随着 2023 年基金三季報密集披露,公募基金最新調倉路徑及後市操作策略浮出水面。從整體來看,多隻基金保持較高倉位運作,持倉結構略有調整。展望後市,多數基金經理較爲樂觀,直言當前機會分布較爲廣泛。
其中,明星基金經理丘棟榮就在三季報中表示," 我們更積極配置優質成長股,更關注企業的基本面持續改善,盈利能力的高增長性和高彈性,甚至可以去買一些‘故事’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