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語言模型(如 GPT-4o、DALL-E 3)通常擁有數十億參數,且模型權重不公開,使得傳統的白盒優化方法(如反向傳播)難以實施。
那麽,有沒有更輕松的優化方法呢?
就在最近,卡内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團隊對于這個問題提出了一種創新的" 黑盒優化 " 策略——
通過大語言模型自動調整自然語言提示詞,使視覺語言模型在文生圖、視覺識别等多個下遊任務中獲得更好的表現。
這一方法不僅無需觸及模型内部參數,還大幅提升了優化的靈活性與速度,讓用戶即使沒有技術背景也能輕松提升模型性能。
該研究已被 CVPR 2024 接收。
如何做到的?
大多數視覺語言模型(如 DALL-E 3、GPT-4o 等)并未公開模型權重或特征嵌入,導緻傳統依賴反向傳播的優化方式不再适用。
不過,這些模型通常向用戶開放了自然語言接口,使得通過優化提示詞來提升模型表現成爲可能。
然而,傳統的提示詞工程嚴重依賴工程師的經驗和先驗知識。
例如,爲提升 CLIP 模型的視覺識别效果,OpenAI 花費了一年時間收集了幾十種有效的提示詞模闆(如 "A good photo of a [ class ] ")。
同樣,在使用 DALL-E 3 和 Stable Diffusion 等文生圖模型時,用戶往往也需掌握大量提示詞技巧才能生成滿意的結果。
那麽,有沒有替代人類提示詞工程師的方法?
有的 CMU 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策略:用 ChatGPT 等大語言模型自動優化提示詞。
像提示詞工程師利用反饋改進提示詞一樣,CMU 的方法将正負反饋交給 ChatGPT,以更高效地調整提示詞,具體過程如圖所示:
這種優化過程類似于機器學習中的" 爬山法 "(hill-climbing)策略,不同之處在于大語言模型可以自動分析提示詞表現,從正負反饋中找到最優改進方向。
研究團隊利用這一特性來更高效地優化提示詞。這個過程可以用以下步驟概括:
提示詞初始化:收集一批未經優化的初始提示詞。
提示詞排序:對當前提示詞進行表現評分,保留高分提示詞,替換低分提示詞。
生成新提示詞:通過大語言模型,根據提示詞的表現生成新的候選提示詞。
經過多輪叠代,最終返回得分最高的提示詞作爲優化結果。
實驗結果
通過這一方法,CMU 團隊在無需人類提示工程師參與的情況下,在多個小樣本視覺識别數據集上取得了最佳準确性,甚至超越了傳統的白盒提示詞優化方法(如 CoOp)。
此外,該方法在無需了解數據集内容的前提下,自動捕捉到了下遊任務的視覺特性并将其融入提示詞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食物識别任務中,ChatGPT 自動将提示詞調整爲識别 " 多樣化的美食和原料 ",從而提升了模型的表現。
研究團隊還證明了,通過 ChatGPT 黑盒優化得到的提示詞不僅适用于單一模型架構,還能在不同模型架構(如 ResNet 和 ViT)之間泛化,并且在多種模型上表現優于白盒優化得到的提示詞。
這一系列實驗證明,大語言模型能夠從提示詞的性能反饋中提取出隐含的 " 梯度 " 方向,從而實現無需反向傳播的模型優化。
在文生圖任務中的應用
CMU 團隊進一步探索了該方法在生成任務中的應用潛力。
在文本到圖像生成(T2I)任務中,ChatGPT 能夠自動優化提示詞,從而生成更符合用戶需求的高質量圖像。
例如,對于輸入描述 " 一個動物注視着一個人 ",系統可以通過逐步優化提示詞來提升生成圖像的準确性。
此外,這一方法還适用于提示反演(Prompt Inversion)。
提示反演是一種根據現有圖像反推生成模型輸入提示詞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圖像生成能夠再現其特征的文本描述(提示詞)。
研究團隊在複雜的文本到圖像任務上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這一方法僅需三輪提示詞優化,就能顯著提高用戶的滿意度。
此外,研究團隊還指出,提示反演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定制特定的圖像效果,例如 " 讓這隻狗變成站立姿勢 " 或 " 讓背景變成夜景 ",從而生成符合特定需求的圖像。
CMU 團隊表示,提出的黑盒優化範式突破了傳統模型調優的限制,不僅在圖像分類和生成任務中表現出色,還展示了廣泛的應用潛力。
這一方法無需訪問模型權重,僅通過 " 文本梯度 " 實現精準優化,具備強大的擴展性。
未來,黑盒優化有望應用于實時監控、自動駕駛、智能醫療等複雜動态場景,爲多模态模型的調優帶來更加靈活高效的解決方案。
團隊介紹
團隊的一作劉士弘(Shihong Liu)是卡内基梅隆大學的研究生畢業生,曾任機器人研究所研究員。
目前在 北美 Amazon 工作,負責大型分布式系統的計算和大語言模型驅動的 AI Agent 的開發。
△劉士弘(Shihong Liu)
團隊的共同一作林之秋(Zhiqiu Lin)是卡内基梅隆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專注于視覺 - 語言大模型的自動評估與優化。
Zhiqiu Lin 在 CVPR、NeurIPS、ICML、ECCV 等頂級會議上發表了十數篇論文,并曾榮獲最佳論文提名和最佳短論文獎等。
△林之秋(Zhiqiu Lin)
Deva Ramanan教授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現任卡内基梅隆大學教授。
△Deva Ramanan 教授
他的研究涵蓋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曾獲得多項頂級學術榮譽,包括 2009 年的 David Marr 獎、2010 年的 PASCAL VOC 終身成就獎、2012 年的 IEEE PAMI 青年研究員獎、2012 年《大衆科學》評選的 " 十位傑出科學家 " 之一、2013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 Kavli Fellow、2018 年和 2024 年的 Longuet-Higgins 獎,以及因其代表性工作(如 COCO 數據集)獲得的 Koenderink 獎。
此外,他的論文在 CVPR、ECCV 和 ICCV 上多次獲得最佳論文提名及榮譽獎。他的研究成果對視覺識别、自動駕駛、和人機交互等應用産生了深遠影響,是該領域極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
CVPR ’ 24 論文鏈接 :
https://arxiv.org/abs/2309.05950
論文代碼 :
https://github.com/shihongl1998/LLM-as-a-blackbox-optimizer
項目網站:
https://llm-can-optimize-vlm.github.io
— 完 —
投稿請發郵件到:
标題注明【投稿】,告訴我們:
你是誰,從哪來,投稿内容
附上論文 / 項目主頁鏈接,以及聯系方式哦
我們會(盡量)及時回複你
點這裏關注我,記得标星哦~
一鍵三連「分享」、「點贊」和「在看」
科技前沿進展日日相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