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宛央。
最近小破站上,忽然又開始流行考古《如懿傳》各種解說視頻。
雖然這部電視劇,當年播的時候争議很大,收視上也比不上同期播出的《延禧攻略》。但我卻能理解它現在翻紅的原因,因爲《如懿傳》整體上是有點喪的,這與它當年播出時的環境是水土不服的,那時候大家更愛逆襲爽劇。
但如今呢,大心态上是有點疲憊的,對于逆襲什麽的沒那種心勁兒了,反而開始有點欣賞如懿身上那種慢悠悠、憑感覺、随意吧等等氣息。
我自己也在重溫《如懿傳》的相關片段。每次重溫都有一個感覺:很奇怪,看 《如懿傳》會越來越喜 歡女主角,越來越讨厭男主角;看 《甄嬛傳》則相反,會越來越讨厭甄嬛,但慢慢地不那麽讨厭四郎。
雖然霍建華和陳建斌飾演的都是四郎,也是渣男,但渣男和渣男之間是有差别的。
很少有觀衆最初能不被霍建華飾演的四郎打動,他太帥了,又和如懿之間有着 " 牆頭馬上遙相顧 " 的少年情意,一切都是讓人覺得美好的。
可幾乎不會有觀衆一打開電視就對陳建斌老師飾演的四郎上頭,他出現時就已經和 " 少年郎 " 這個詞毫無關系,基本上就是個中年油膩男的形象,而且多疑狠絕、世故算計,凡此種種,都讓他離【愛情】很遠。
但很快,當霍建華飾演的四郎進入中年,當我們這一批從前看着《甄嬛傳》長大的觀衆也一同跨入成年人的世界,再重新審視陳建斌老師飾演的四郎,我們才會回過味來——原來,他已經在皇權、世俗、名利的種種桎梏下,盡自己的最大能力避免成爲一個讓人讨厭的中年人啊!
霍建華飾演的四郎後來爲什麽那麽讓人讨厭,那是因爲我們終于發現,他本質是一個最自私庸俗的人,他早就放棄了對世俗的抵抗,或者說他骨子裏貪戀那些粗鄙的、放縱的、虛僞的東西,所以他的人生像滑滑梯一樣——他心甘情願,急速跌落于那無盡的虛無裏。
可他偏偏不承認,千方百計、花樣百出,一會兒演繹【深情】,一會兒刻畫【孝順】,用世間種種美好的形象,遮蓋自己的本質。他騙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連在夜深人靜處,都不正視真實的自己。
就像他從前用【意氣風發少年郎】的形象,欺哄了如懿,也欺哄了觀衆那樣。
頂級渣男往往都足夠虛僞。
而陳建斌老師飾演的四郎,最難能可貴之處,我認爲是真實。
雖然他也做了很多錯事,也用愛情欺騙過女人,絕不是什麽值得女人喜歡的好男人。
還老,還醜(我沒有說陳建斌老師醜的意思)。
但是後來,我開始有點不讨厭他的理由是,至少,他從不用所謂的立人設,來獲取别人對他的好感,他并不在乎那些虛假的東西。
尤其是,他不怎麽對自己身邊的人,掩飾自己的本質。
本來,他可以在華妃臨死時,仍然欺哄他的,說他其實也愛她,一切都是爲了江山,可他沒有,他那樣殘忍地認下自己對華妃做下的一切,并不試圖在傷害了這個女人之後,最後還要讓她心存僥幸。
他承認了自己的狠厲,如果大家肯細細咀嚼這個【承認】的舉動,就會發現那其實是一種責任感。
他也早知道宜修做了很多錯事,身爲帝王,他原本可以除掉宜修。
雖然最後保全宜修,和太後有關,和純元有關,但說到底最後也還要他【不忍】,太後和純元之所以會在最後留下那樣一個遺願,就是因爲她們對這個男人足夠了解,知道他,終将還是會【不忍】。
是的,保留宜修的皇後位置,死生不複相見,是四郎對宜修的【怨恨】,但也糅雜了四郎對宜修的【不忍】。
他也從來沒否認過自己對宜修的愧疚之情。
在和宜修那場最後的對話裏,他那樣坦誠地說,錯的是他,宜修若有恨,也無需恨純元。
多少男人犯了錯,第一反應是甩鍋,恨不得兩個女人自己打起來,而自己隔岸觀火,連一點火星子也不要沾上。
但他承認自己的自私。
對華妃,她也有這樣的【愧疚】和【不舍】。
事實上,四郎對每一個真心陪伴過自己的女人,不管最後兩個人走到了何種境地,他都心存【不舍】。
他沒懷疑過甄嬛再次回宮後的動機嗎?
他當然懷疑過,如果說後來迎甄嬛回宮有他的利益考量,但後來偏寵甄嬛,則是他真的愛她,以及對她有着更大劑量的不舍之情。
所以, 滴血認親時,他本可以進一步細查和追究,但他沒有,他放縱甄嬛演一出很拙劣的戲碼;
看上甄玉娆時,他本可以更獨斷,但他沒有;
後來,摩格進京,他發現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順帶還查出摩格對甄嬛也有不同尋常的感情時,他完全可以不放過甄嬛(以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這件事甄嬛也有錯),但他還是沒有。
而是選擇原諒了甄嬛,讓她繼續做貴妃,說孩子們都想她,也沒殺掉果郡王,隻是将他派遣至邊遠地區。
是不是有點像女人發現男人出軌,讓男人斷掉那段關系,然後選擇原諒和繼續觀察。
這一切的本可以最後全都變成了——算了,我也有錯,算了,終究是不忍看你太難過(我後來不喜歡甄嬛,就是因爲她從不覺得自己有任何錯)。
可是,四郎自始至終不承認他其實心中有情。
他做過薄情的事,就甘心情願地,既不推诿也不辯駁地背上一個薄情的名聲,從來不用假深情去二次傷害那些他愛過或者愛過他的人。
這,其實很難得。
這說明,他是一個既不自戀也不軟弱的人。
因爲,自戀的人,永遠看不到自己的錯誤;
軟弱的人,承擔不起錯誤的代價。
隻有足夠清醒、理性、強大的人,才願意承認自己犯的錯,隻有内心真正尚有柔軟的人,才會讓【不舍】和【愧疚】在自己的身體裏發了芽。
我每次看《甄嬛傳》都覺得陳建斌老師演得太好了,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四郎這個人物裏的【真實】和【不舍】,讓一個原本看起來很讨厭的角色一下子立了起來。
四郎不是帥氣好看的男主角,但當他複雜人性裏那些明亮堅韌的東西抽了芽,那些綠色的枝條蔓延過他原本黑灰色的,貧瘠的土地,他成爲了真正富有生命力的角色——而永遠永遠,最打動人心的,都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