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極戰術 ,作者極戰術 AT
各大平台搜索:@極戰術
讓外行人看更多 "門道"!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空前的浩劫,給參戰各國帶來巨大的災難。以英法俄爲首的協約國集團和以德奧爲首的同盟國集團,在主要戰區展開的生死搏鬥,這場戰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現代化戰争裝備,以給敵人最大的殺傷,戰況空前慘烈,人員傷亡慘重。參戰國家達 33 個(28 個國家正式宣戰,5 個國家與一個或多個同盟國國家斷絕了外交關系),投入軍隊超過 7000 萬人(一說約 6000 萬人),15 億人被卷入戰争,約 850 萬(一說超過 900 萬)士兵和 1300 萬(一說接近 1300 萬)平民在戰争中死亡,2100 多萬人受傷(其中 350 萬人終身殘疾),戰俘和失蹤人數接近 600 萬。





那些居于社會上層的人擔心俄國的共産主義革命會進一步蔓延開來。在德國,右翼人士組建了民兵組織來抵抗社會主義者,而在英國及其他國家,軍隊在街上與罷工者及其他抗議示威者發生許多沖突。

從科技方面來看,比較黑色幽默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現代軍事技術開始大發展的時期,這對于現代武裝力量軍種兵種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普及和發展都有着巨大的影響。在這場世界大戰中,炮兵的作用卻發揮到了以往想象不到的極緻程度,機槍也被大量使用。

除了大炮發射的炮彈,還添加了用手投、飛機投放、安放在海裏的種種炸彈。兩大陣營相繼開始了緻命的毒氣戰。協約國制造出了鐵坦克,坦克安裝了汽油發動機,沖倒樹木、柱子以及栅欄。

飛機也在大戰中廣泛使用,拍攝與偵察敵軍的行動,驅趕敵機,并在敵人戰線的戰略要點上投放炸彈。熱氣球在戰争中用作偵察敵情,或保護脆弱的據點免遭敵方飛機的攻擊。德國飛船設計家斐迪南 · 馮 · 齊柏林發明的齊柏林飛艇能夠跨過法國邊境到達巴黎,甚至穿越北海,向英國城市和鄉村投下炸彈。

生物技術、醫療技術得到長足進步,尤其是諸如感染細菌的傷口處理方法、夾闆、心理健康、醫療影像技術、戰地手術等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争,給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争,盡管如塞爾維亞是爲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争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争的非正義性。

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帶來了科技上的一大進步,使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以及軍事等許多方面大大加強,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快了人權實現的步伐。戰後民族意識的形成、民族觀念的勃發,國際秩序得到重建。


同時,在歐洲戰場上,中國的北洋政府也響應了英法的号召,在一戰中往歐洲戰場輸送了 14 萬中國勞工,他們在戰場上夜以繼日從事着危險且辛苦的後勤運輸工作,有 3 萬名勞工客死他鄉。但戰後的中國作爲戰勝國一方,卻沒有得到戰勝國應有的待遇。在山東問題上,帝國主義列強偏袒日本,企圖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移交給日本,中國代表顧維鈞憤然拒絕在《凡爾賽合約》簽字并導緻了 " 五四運動 " 的爆發。中國由此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建議在 WIFI 下觀看視頻哦!)
祝君閱讀愉快

更多精彩、全面内容: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