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小米汽車的發布會熱度會很高,但是沒有想到能高到這種程度。比如微博熱搜榜前 50 裏面有三條都是關于小米汽車的,而抖音裏面關于小米汽車的話題更是鋪天蓋地,這潑天的流量接住了就是幾十上百萬次的觀看,成千上萬次的點贊。
在三個多小時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裏面,雷軍不僅展示了小米首款汽車 SU7 的産品是什麽樣,還展示了小米對汽車行業的野心——用 15 到 20 年時間進入全球汽車行業的前五。
這意味着雷軍希望在自己七十古來稀的時候,小米汽車經過差不多三到四代車型的叠代,産銷量規模要做到 600 萬輛,相當于目前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 Stellantis 的規模量。按照 Stellantis 集團大概每年 2000 億歐元不到的營收來看,這個數據大概是小米集團 2023 年的 7 倍左右。
如果那時候小米集團還能在手機和 loT 生态領域保持 2000 億元規模的話,借助智能汽車業務,小米集團将再度迎來一次 "10 倍增長 " 的機會。
顯然,再一次 "10 倍增長 " 的機會,對于雷軍而言,值得賭上小米目前的一切去跨界到智能汽車領域。
那麽小米 SU7 車款究竟如何呢?
先給一個駕仕派的結論:
雷軍演講很精彩、小米 SU7 産品力一般、小米造車成功概率高。
這三個結論看似很矛盾,但恰恰說明了小米跨界造車,主打的不是颠覆式創新,而是依靠追随戰略的穩步啓動,以及雷軍才是小米汽車最強力的 " 情緒價值 "。
【一】
雷軍教汽車老總演講,
讓新勢力都瑟瑟發抖
雷軍通過這次小米 SU7 的發布,基本上就給科技造車定了一個調,他們不是重新去發明 " 五個輪子 " 的新汽車,而是把科技公司對智能化體驗的理解放進 " 四個輪子 " 的汽車,讓汽車既好開也好用。就像是 iPhone 沒有颠覆手機的通信功能,但是增加了移動互聯的可能。
至此,科技公司造車從華爲的 " 幕後操盤 ",進一步走到了小米的 " 親自下場 ",雷軍教汽車行業怎麽造 " 移動智能空間 "。
三個小時的演講中,能看出雷軍安排的四個部分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1、開場叫做 " 師出有名 ",講的是智能電動車的前景和未來,給小米造車帶來一個可信的說法;
2、上半場應該叫 " 新能源技術普及大講堂 ",主要給不懂新能源車的米粉和圍觀群衆講講什麽是領先的新能源車,從而樹立小米汽車的領先和高大上形象;
3、下半場是 " 小米 SU7 預發布會 ",也就是完完整整、透透澈澈地把小米首款車型的産品賣點梳理一遍,雖然明年才上市,但是現在就要把米粉的需求吊住、讓正準備換車的米粉們先穩住;
4、結尾是一貫的 " 抒情時刻 ",把價值拉上去,小米造車不是爲了賺錢,而是爲奮鬥者和時代精英造一輛 " 不平庸 "、對标保時捷的夢想之車。
所以整場小米技術發布會看下來,有激昂、有洞察、有幹貨、有期待。比如雷軍在這場發布會上,在不經意之間開玩笑的說了小米 SU7 的定價策略,不會是 9.9 萬元,也不會是 14.9 萬元,會比較貴一點,但是值。這就在談笑間把圍觀群衆的預期管理住了,同時也封堵了競品對手們的攻擊點。
這次雷軍的演講裏面,很多汽車媒體特别感慨的一點是,幾乎每家中國車企過去四五年都一直再給大家教育純電車的各項技術,然而消費者們大多都感知不到。
之前汽車行業技術理解門檻太高,車企們往往又是隻卷性能、比配置、談創新,而像是熱泵、電機轉速、電機定子材料、一體式壓鑄技術、刹車冗餘備份這些非賣點的常規内容往往都被忽略了,很少放在這種大規模的發布會上細講。
但是雷軍卻把這些内容大談特談,差不多用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把新能源車技術做了一個普及,把什麽是好電機、怎麽比轉速、比功率,把什麽是熱泵系統、把什麽是一體式壓鑄、電池包對底盤布局的影響、甚至是占用網絡和 BEV 這些枯燥的術語,全都生動的講了一遍。這種能力簡直是對傳統車企營銷的碾壓。
最讓人記憶猶新的一點是,小米把自己工廠的一體式壓鑄講得特别厲害,還專門造了 " 小米超級大壓鑄 "、" 小米泰坦合金 " 兩個特别手機行業的詞彙來顯示自己的厲害。
而且還拍了兩條《流浪地球 2》級别的展示片來把 9100 噸的壓鑄機和鋁合金展示出來,這可是太會秀了,一下就讓人覺得小米汽車的制造工藝是國内頂流——可實際上他們連樣車都沒造幾台。
從這兩條拍攝成片的質量能看出,小米在這些技術傳播上舍得花大錢,而不是把自己的領先優勢藏着掖着。雷軍是把生産制造的能力,也視作一種産品競争力,這種思維是之前汽車行業幾乎不存在的。
還有就是大家說小米很擅長的 " 跑分 " 環節。汽車雖然沒有跑分,但是可以比性能、比參數、比前備箱容積、比大屏開機時間,雷軍同樣把小米 SU7 的各個部分都拿出 " 刷了一遍分 "。最終讓人産生的結論就是:
小米在汽車行業裏面雖然是新來的,但是樣樣都能很厲害;雖然可能就比你厲害那麽 10%、甚至 5%,但總歸要厲害一些。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是,所有車企在新能源車上将傳統燃油車的印記 " 統統抹去 " 的時候,雷軍反而采用了一些燃油車的命名方式用于電車。典型的就是他把小米超級電驅的型号命名爲 V6、V6S、甚至還有 V8,這明顯就是延續了發動機的命名方式。
這也很有趣,因爲之前很少車企去給自己的不同輸出的電驅系統專門取個名字,同時雷軍這個取名方式還很直接的讓大家能夠知道哪款電驅系統性能更好,因爲從前燃油車就是這麽劃分的。
在駕仕派看來,雷軍前一個半小時的技術講解是對傳統車企啓發最大的地方,好處是擴大了整個純電動車的基盤用戶,讓普通消費者知道什麽是好的新能源車技術、知道小米汽車爲什麽領先,營造出一種小米也很懂車,也會認真造車的認知。
不僅如此,在發布會最後十分鍾,雷軍還念完了自己寫的一篇散文,把小米造車這件事情上升到了爲奮鬥者和時代精英們打造一款 " 夢想之車 " 的高度,要爲米粉們造一輛 " 中國保時捷 "。而且小米還安排了把克裏斯 · 班戈拉來出鏡拍攝的彩蛋視頻,這顯然就拉攏了很多汽車愛好者,讓他們覺得雷軍是真的想認真造車。
這種既拉攏了米粉和數碼愛好者,又拉攏汽車愛好者的操作,真的是 " 雷式心法 " 了。
【二】
小米 SU7 的産品力沒有驚喜,
但也沒有毛病
當雷軍開始介紹小米 SU7 的各項參數、各項性能指标的時候,其實大部分業内人士就已經感知到小米 SU7 隻能算是一款 " 過得去 " 的純電轎跑車型,并沒有什麽颠覆性創新。
并且在很多地方雷軍其實有強行拔高之嫌,又或者可能來不及修改 PPT,比如車身扭轉剛度并非最強、電機性能也并非絕對一線,一體式壓鑄的 9100 噸方案在現在也不算特别領先、自研合金也不是隻有自家、智能駕駛裏面的雙 Orin 和激光雷達都是标準的配置方案……不過雷軍習慣于強調小米的領先,大家也就不去細究了。
實際上,從小米 SU7 的産品性能參數來看,可以很明确地知道,小米對自己的第一款車選擇了相當穩妥的路線。
比如高配産品是 800V 架構,低配則是成本更低的 400V 方案;電池組則是來自弗迪電池的磷酸鐵锂和甯德時代的三元锂電池,CTB 的方案也是目前行業的主流趨勢;SU7 的電機方案同樣是供應商提供,全新的 27500 轉的 425kW 高功率電機還要再等等;BEV+Transformer+ 占用網絡也是當前無圖智駕的主流路線;單 Orin 低配、雙 Orin 的芯片 + 單顆禾賽 128 線激光雷達高配;前雙叉臂後多連杆懸挂形式 + 空懸 CDC 的底盤組合……
這套裝備拿出來幾乎就是當前标準的 30 萬元價位的産品,這對剛剛造車的小米來說很合理。
就如同雷軍自己說的,作爲一個後來者也有後來者的好處,就是技術路線上能看到什麽是明确的趨勢,比如在 BEV+Transformer+ 占用網絡上他們就不會繞路,直接就跟上了。
而小米在這些配置上做了些什麽呢?簡單來說就是進行相對微小的改進,然後取得一定的領先優勢,以此赢得市場認可。
一個例子是,雖然小米的電機都是和供應商一起研發的,但同樣是雙電機小米 SU7 的就可以輸出 495kW、百公裏加速達到 2.78 秒。這個性能,剛剛好比早一天發布的極氪 007 的高性能版輸出功率多出 20kW、加速快了 0.06 秒,讓極氪一下就尴尬了。
還有續航能力,小米 SU7 同樣使用 101 度電的電池包,CLTC 可以跑到 800 公裏,又成爲了雙電機純電轎車中續航最長的車型,壓過了不少競品一頭。
風阻系數也是如此,之前吉利銀河 E8 給出一個讓人驚訝的 0.199Cd 的超低風阻,雷軍回敬一個 0.195Cd ——雖然這個風阻的取值是在 160 公裏 / 小時做到的,但外人看來這個數據就是比别家優秀。
類似的邏輯還有幾處,比如别家都是 15.6 英寸的中控大屏,小米要用到 16.1 英寸的 3K 屏幕。别人充電是 15 分鍾補能 500 公裏,小米又是要多一點,說自己能做到 15 分鍾 510 公裏。還有 BEV 多了一個變焦能力,占用網絡的精度也更加細緻。就連前備箱小米也做到了 105L,比之前福特電馬的 100L 要多出 5% ——盡管雷軍是用特斯拉 Model 3 的 80L 前備廂做的對比。
按照雷軍的說法,小米就是要用 10 倍的投入,做到 100 項第一和唯一。看到這些數據你也就懂了,确實是很有意思的策略。
當然,小米 SU7 也并非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至少我個人認爲 7.1 英寸的翻轉液晶儀表盤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微創新,而給中控大屏增加 Pin 口和磁吸功能也是很有創意的地方。後者甚至可以給全觸控的大屏增加一組實體按鍵和旋鈕,這個創意真的很小米生态了。
【三】
小米汽車成功概率爲什麽大?
講完了發布會,看完了微創新的 " 産品力 ",最後就可以來說說爲什麽小米造車成功概率很大。
核心原因就是:
小米汽車這一輪賣的就是一個 " 情緒價值 ",而不再僅僅是單純的産品創新。
做一個很簡單的假設:如果你是不太懂車的 90 後消費者,現在準備花 25 萬元買一輛純電動車,現在一個選擇是等待小米 SU7,另一個選擇是去看傳統車企或者新勢力 25 萬元的電動車,而這些車型都是 100 度電、零百加速 3 秒級别,也都有大屏幕、有智駕系統,智能體驗也都接近,尺寸級别也都差不多……你會怎麽選?
我想你至少會選擇等一等小米 SU7 吧?這不是因爲小米所謂的 " 生态體驗 ",而是因爲 " 小米 " 這個品牌會帶給你天然的信任感。
這就好像最早小米跨界做生态産品一樣,你買掃地機、買壓力電飯煲、買淨水器,市場龍蛇混雜你也不知道怎麽選,那麽看到米家有類似的産品可能就直接選擇了。或許小米家不是性價比最高、質量最好的那個,甚至也可能是某個品牌代工的,但是小米這個品牌會讓你信任,讓你相信這個品牌是好好做産品的。
這種信任其實也體現在你會相信小米畫的餅。比如現在各家城市領航系統都在卷,誰更好可能你也不知道,但是小米說它能做出一套很好用的城市領航系統,你就會更信任小米。因爲小米已經在手機、在生态硬件上證明了它能夠做好這些軟硬件一體的産品,那麽選擇小米也是更穩妥的。
同時小米也能夠讓你擁有一種不同于其他新勢力的 " 情緒價值 ",就是雷軍在發布會最後上價值觀的那套東西:造一輛承載所有向往的夢想之車、永遠能與你心意一緻、陪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不斷向前的成就就是對人生最好的獎勵……這些大格局的話語被雷軍講得情真意切,相比其他新勢力之間對沖 " 誰誰誰才是新能源正統 " 的話題,選擇小米成爲一種更超然的事情。
你想想,之前所有人對蔚小理的不看好,根本原因就是不相信搞互聯網軟件的那幾個人可以搞出質量足夠穩定的産品,包括到目前也是這樣。而大家之所以越來越信任比亞迪這樣的品牌,這是因爲比亞迪用大量的産品在證明自己的可靠。
而現在小米、華爲進軍汽車市場也是類似的,像小米和華爲這樣擁有足夠多的質量保障的品牌,至于産品零部件是供應商的還是自研的,對于消費者來說并不重要,他們信任的是品牌。
所以說,隻要小米能夠證明自己可以制造出質量可靠的産品,配置水平和市場主流車型沒有差距、甚至性能略微領先一點的産品,即便沒有太多的自研硬件、主要依靠零部件供應商的标準配件,那麽小米也是會得到消費信任的,這就足以讓小米汽車成功。
那麽最後一個話題:我們認爲小米汽車的定價應該是多少?
考慮到這次小米 SU7 會推出 400V 的标準版和 800V 的 Max 版本,而在電池方面有 70 多度電的磷酸鐵锂,也有 101 度電的三元锂電池版本。
那麽小米 SU7 标準版定價在 18.8 萬元左右是比較合适的,實際上标準版應該不會是小米的主推産品。而小米 SU7 Max 的雙電機頂配,能夠加上智駕系統的話定在 28 萬元左右也是可以的。至于主力車型應該會是後驅單電機帶智駕系統的 Max 版,價格在 23 萬元左右比較合理,既保持了利潤又能夠阻擊包括 Model 3、極氪 007 在内的對手。
此外還有一個令人意外的地方,那就是雷軍并不像别的新勢力那樣隻重視智能體驗而忽視操控,聽雷軍的口氣,小米 SU7 在操控性能上也是極力對标保時捷的。所以小米 SU7 并不隻是爲數碼愛好者造車,也同樣爲傳統汽車愛好者造車,這就進一步擴大了用戶基數。
文|JackieLXX
圖|JackieLXX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