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鄧新華老師打 call
印度這國家,正在大力敗人品。
雖然三星、亞馬遜、小米 、可口可樂等也被印度罰過款,但都沒有像對小米、vivo 這樣嚴厲,且牽涉進了經濟之外的因素。
誰比印度更務實,誰能排除各種幹擾、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誰就能從印度搶走更多投資,從而增強國力、造福百姓。
據外媒報道,印度打擊金融犯罪機構 10 月 10 日拘捕了手機制造商 vivo 的 4 名員工,其中一名高管是中國公民。印度執法局突擊搜查了 vivo 的辦公室,聲稱要調查其是否從事所謂洗錢活動。vivo 回應,稱将采取所有可行的法律措施。
印度這次針對 vivo 的行動,比前不久沒收小米 555.127 億盧比(當時約合 48 億元人民币),升級了。畢竟,印度當時并沒有抓小米的人。
印度這國家,正在大力敗人品。
1
vivo 等中國企業,如何渡劫?
vivo2011 年就進入了印度市場,可以說相當早。
vivo 創始人沈炜和 OPPO 創始人陳明永都是段永平的門徒。這兩家企業,進入印度市場以後,把在中國市場行之有效的打法,搬到印度(當然執行細節上會調整),成績不俗。
曾經,這兩家企業還希望通過印度市場,在出貨量上超越華爲。
今年第二季度,vivo 以 17% 的市場份額位于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第三名,這成績相當不錯。
vivo 這些年是積極布局海外。比如,美國聖地亞哥、日本東京等地,vivo 都設有研發中心。vivo 在歐洲市場表現一般,但在印度、在東南亞,表現都不俗。比如在印尼,vivo 以 19.2% 的份額位居印智能手機市場第三位。
這些年,中國企業出海的積極性很高。據創投圈的人說,今天的 " 出海 " 投資跟四年前的 " 出海 " 投資已經含義大變。四年前的出海投資,更容易被理解爲 " 到海外投項目 ";而今天的出海投資,則更傾向于 " 投中國出海的項目 "。
中國企業比較看重的東南亞市場,市場規模還是不大,隻有印尼将近 3 億人口,還算有一定市場規模。市場規模小,它們的本土企業就難有較好的項目,但是中國企業以制造業優勢出海,則有不少項目還不錯。
一個創投人說:" 就在今年 6 月,我在我們一個有近 300 家被投企業的群裏做了一個小調研,詢問它們是否有出海的計劃。結果,幾乎所有參與調研的項目都有這個想法,有的已經在做出海布局了,甚至有些項目海外收入的占比已達到 90%。"
國内經濟還在艱難複蘇,但出海項目倒是增速驚人。如果以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中國也可能複刻當年日本的進程。當年日本泡沫破滅後,海外投資一直不錯,有人說日本投資在境外再造了一個日本經濟。
但是,中國企業的出海項目,政治風險也不小。
以 vivo 來說,印度去年就開始針對 vivo 了。印度指控 vivo 逃稅 221.7 億盧比(約合人民币 18.9 億元)。7 月,印度執法局在全國 44 個地點突擊搜查中國手機廠商 vivo 及其他相關公司,印度金融犯罪機構表示封鎖了 119 個與 Vivo 印度業務相關的銀行賬戶。
前不久,印尼全面禁止直播帶貨,這對一些想在印尼複制中國式成功的出海企業來說,可謂沉重打擊。
接下來,vivo、小米,該怎麽面對印度的困局?
撤出印度市場嗎?那肯定舍不得。
印度現在可是第一人口大國,手機市場潛力無窮。當年 vivo 們進入印度時,就流着口水說:" 到哪裏還能找到這麽大的一個市場啊。"
尤其對于 vivo 來說,國内市場成績不好,印度市場好歹還算前三,怎麽舍得?
據一些自媒體說,小米挨打後,印度當局又解禁了小米在印度的運營。這是又想讓中國老鄉慢點離開嗎?
但,印度還可信嗎?
2
印度你個老五,也 " 未富先驕 "?
本輪印度針對 vivo 的行動,已經超出經濟的範疇。
10 月初,印度警方指控小米、vivo 涉嫌幫助 Newsclick" 非法轉移資金 "。Newsclick 是印度新聞網站,曾多次強烈批評莫迪保守政府。印度當局懷疑它收取中國資金進行宣傳,對它突擊搜查,逮捕數名高層。這顯然是印度當局疑神疑鬼了。
雖然有句話說 " 印度掙錢印度花,一分别想帶回家 ",但印度打擊的外國企業,明顯更着重于中國企業。雖然三星、亞馬遜、小米 、可口可樂等也被印度罰過款,但都沒有像對小米、vivo 這樣嚴厲,且牽涉進了經濟之外的因素。
印度這就是典型的民族主義,并且還升級了。
前不久印度因政治暗殺事件和加拿大也鬧得不可開交。這裏不評判印、加誰對誰錯,隻說,印度的民族主義太過強大。印度政客哪怕損害經濟發展,也要滿足民族主義者的要求。
世界上很多國家,在經濟迅猛發展後,有的 " 富而驕 ",有的 " 未富先驕 ",但還沒誰表現得像印度這樣急切而膚淺的。
拿日本來說,上世紀 80 年代,日本人突然有錢了,日本資本在全球買名畫、買資産。甚至連美國的洛克菲勒中心,都被日本人買下了。日本甚至有人叫嚣,要 " 買下美國 "。可是進入 1990 年代,日本經濟就快速滑向蕭條。
日本經濟大拐彎的原因,就是日本政府有點錢了,不再敬畏市場了,民族主義也大膨脹了。可不管怎麽說,日本那時候已經是富國了,人家是 " 富而驕 ",多少還有點資本。日本雖然 " 失去了 30 年 ",但即便如此,今天日本老百姓的生活也還是算是富裕。
今天的印度,經濟總量不過是全球第五,居然也放任民族主義膨脹,這真是比誰都膚淺。
也許在印度政客看來,全球地緣政治發生大變局,這紅利就該印度吃,美國、歐洲看不慣也沒辦法,重組供應鏈就得求着印度。至于對中國,印度精英一向是普遍敵視,更不會考慮中國的看法了。
應該說,印度的膚淺、膨脹的民族主義,給了印太地區其他國家很好的競争機會。誰比印度更務實,誰能排除各種幹擾、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誰就能從印度搶走更多投資,從而增強國力、造福百姓。
以上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财經無關。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财經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