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半爸。
熟悉咱們平台的老讀者知道,之前我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 " 周末大語文 " 專欄,每周日講講文史哲知識,讓孩子們一邊看有趣的曆史故事一邊積累大語文知識。(喏,專欄位置見下圖)
而做這個專欄的起因是——
我被大語文 " 吓到 " 了,準确說,是被古詩文 " 吓到 " 了。下決心要陪娃把古詩詞和文言文好好學一下,做 " 周末大語文 " 專欄也算是督促自己和小半。
▲ 圖源:網絡
至于爲什麽被 " 吓到 ",還要從小半的語文學習說起。在各科成績裏,語文不算是他的強項,特别是從四年級開始,文言文的學習要求提高之後,明顯感覺之前的積累不夠。
爲了補短,我特意去找一位大學同學取經如何學習古詩詞和文言文,他的女兒在成都七中(和北京人大附中比肩的頂牛名校),語文成績特别好。要知道在尖子生的競争裏,數學英語拉不開差距,語文才是拉分的關鍵。
結果沒說幾句,老同學推薦了兩套卷子和一句話就讓我 " 自行參悟 "。
兩套卷子是中考、高考的語文試卷。
一句話如下:
" 語文考試怎麽考,小學高年級就差不多定性了,到高考都隻是難度的增大。學詩詞、文言文哪兒有什麽訣竅啊,看看升學考啥,找準方向,然後早點積累吧。"
濃縮的是精華,不得不說,很有道理啊!
用中高考爲指揮棒,回頭再來規劃孩子的學習方向,确實能少走很多彎路。
回家後我做了認真的功課,啓發确實不少,特别是在古詩詞積累、文言文積累方面,對小半這兩年的學習幫助非常大。今天就再來爲大家分享一次。
同學給我的是 2020 年的成都市中考語文試題和 2020 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一,我拿到卷子的第一反應是,差别不大。
不僅是中考卷子和高考卷子,看起來差别不大,甚至和我記憶中自己參加的高考語文卷子差别也不大。
比如同樣是古詩鑒賞,你能一眼分辨出下面 2 個,哪一個是 2020 的中考嗎,哪一個是 2020 年的高考嗎?
根據詩詞的長度,你可能馬上猜第一個是中考(Bingo!),但再仔細看看,大家覺得中考和高考的詩詞鑒賞考法差别大嗎?我感覺差别是不大的。
仔細想想這是合理的,語文學習不同于數理化。數學的幾何會分成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小學初中高中側重大有不同。物理的力學、電學、原子物理,化學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初中部分和高中部分,内容差别也不是一點兩點。
語文作爲一門語言,小學、中學、高中的學習内容并沒有太大變化,除了作文考察的重點從記叙文轉到議論文,其他實實在在的 " 考點變化 " 是不多的,要說變化,主要是體現在難度上。
語文的總體情況是這樣,古詩詞、文言文的學習也不例外,非常适合 " 以終爲始 ",用中高考的要求來反推小學階段的學習路徑,是完全可行的。
我又仔細分析了近年的中、高考試卷,總結出古詩詞、文言文的三大考點。
01
背誦和默寫
古詩詞、文言文的培養,和現代文本閱讀不太一樣。背誦,特别是詩詞背誦絕對是重中之重,基礎中的基礎。
有這種要求填空默寫的:
有這種全篇默寫的:
這還算 " 簡單 " 的,還有 " 隐藏 " 考察背誦的。
比如要答對下面這道題,需要孩子對初中所有杜甫的詩都能熟練背誦。
這三道題加起來 14 分,分值可不小!
小結:
背誦默寫是絕對繞不開的第一道坎,遲早要背,早背早獲益!
02
古詩詞精讀
背誦是基礎,但隻是背,還不夠。
即使是重點考察背誦的默寫題,現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先要 " 精讀 " 理解詩詞的全文意義,從 " 記憶默寫 " 進階到 " 理解默寫 "。
比如去年的高考語文全國卷 1,這兩道題就是 " 理解默寫 "。
第一題,看似需要了解馬緻遠的雜劇寫的什麽,但其實考點在于:首先要知道《青衫淚》全名是《江州司馬青衫淚》,其次《琵琶行》最後兩句 "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理解其中的 " 青衫濕 " 指的是 " 淚水濕透青衫衣襟 !" 此題方可順利解答。
第二題就更有意思了,看起來很簡單,想重返天上,又有所顧慮,不就是 "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 嗎,但是問題是問的 " 我欲乘風歸去 " 的原因是什麽,所以答案應該是 "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雖然不難,但一不小心理解不到位,也容易掉坑。
你也許要問這不是高考嗎,是不是還太遠了?非也,近幾年很多地區的中考題也有 " 理解默寫 " 的趨勢了。
比如這道題 2020 年上海徐彙區的中考默寫題:
和同年高考題差别真的不大,首先要能背誦,還要能精讀理解。
前文提到默寫杜甫詩詞的題,其實也是理解默寫。
另外,這裏還想提醒大家一句,古詩詞是有重點篇目的,而且重點篇目會變着法子考,越是熟悉的越是不可掉以輕心。
上面高考中出現過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今年的上海中考也出現了,它是這樣考的:
就問你怕不怕??
重點詩詞篇目要全文精讀,理解每一句的釋義。
03
文言文知識積累
前面都在揪着 " 詩詞默寫題 " 做文章,but 更有難度,容易拉分的題目還是在文言文閱讀。而這部分要想拿高分,少不了 " 積累 " 兩個字。
• 基礎知識積累
比如最常見的翻譯題、字詞理解題,其實就是要在學習文言文課文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古漢語的各種應用方法、基礎知識。
怎麽破?多刷題、多閱讀、多總結,到最後都還是歸到 " 積累 " 二字。
• 背景知識的積累
文史哲不分家,如果缺乏曆史知識,想學好文言文難度會非常大。
這道中考題大家看看吧,不記住背景知識,這 2 分是不是就白白丢了?
學好文言文,離不開長期、大量的積累。
無論是背誦、精讀還是積累,其實都是相輔相成的——背誦的過程,也是積累的過程;積累足了,精讀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精讀理解,背誦就簡單了。每一點都需要慢慢來,然後逐步形成一個閉環的良性循環。
讀到這裏,爸爸媽媽們會不會有點慌了,難度有點大哦。
其實大家也别焦慮,我上面舉的案例來自是中學以後的升學考。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就是想表達一個觀點: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帶娃慢慢積累,怎麽都是來得及的,千裏之行始于足下嘛。
說到這,給大家推薦幾個,小半用下來很上手、很有效的古詩詞和文言文學習工具。
詩詞背誦
《混知漫畫小學必背詩詞》是小半的主打詩詞背誦工具書,這套書就是針對一個剛需,簡單粗暴:讓娃把詩詞背下來!
我平時喜歡看混子哥的人文科普,因爲漫畫很好笑,插圖很好,科普講的也深入淺出。
這套必背詩詞書裏的插圖,也是像電影一樣分鏡的。每句詩、每個詞,都有對應的畫面,圖文對應背起來,小半感覺有趣些,也容易很多。
配套的默寫書,看完了一字一句對應圖畫的詩詞,再來對着圖片,把對應的詩詞填進去。就好似孩子默寫時候的一個" 腳手架 ",孩子可以像做填詞遊戲一樣,對照畫面重複鞏固詩詞的記憶。
這裏分享一個背誦的小 Tips:從有名的,大人都會背的詩詞開始背起,如果有困難,就先把名句背了。
詩詞知識拓展
小半看過聽過的詩詞拓展内容不少,最後發現,拓展還是聽音頻、看視頻比書來的輕松有效,其中又以康震老師的兩個音、視頻資料累計時間用得最多。
我之前給大家推薦過康震老師在 B 站的《讓孩子愛上古詩》,一共 30 集。
這算是比較入門級的大語文視頻了。聊的是大家熟悉的唐詩三百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初唐四傑、李白、杜甫、孟浩然……
(PS: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在平台回複 讓孩子愛上古詩 獲取視頻鏈接)
後來我又買了" 豆伴匠 " 伴學 · APP,小半跟着窦昕老師的名師團,做系統的文史學習。按照 " 唐 - 宋 - 元 - 先秦 - 南北朝 - 明清 - 近現代 " 的曆史跨度,溯流文史長河,解讀千年文脈。這……不學太可惜了吧。
文言文精讀
鍾叔河先生的《給孩子讀文言》系列,之前平台有篇文章 " 語文學習的五大金剛 " 就推薦過。
這套書,我覺得用兩個字形容就是 " 精辟 "。
鍾老的選段,每篇都不超過 100 字,不會給孩子記誦古文造成壓力,更不會讓孩子從此對古文望而生畏。
譯文行雲流水,如一篇文章一樣流暢自如,譯文美了,貼近孩子了,孩子讀完會更喜歡文言原文了,也是給孩子翻譯文言文很好的示範。
最後鍾老的點評更是點睛之筆,每一篇他都結合主旨、曆史文化背景,幫助孩子理解文章内涵,言之有物,又智慧溫情、幽默風趣,一看就是大家風範的文字。
作爲文言文積累的工具書,這套可讀性和知識性都極好,真的是精品中的精品,非常适合做精讀之用。
EASTWEST
寫在最後:
古詩詞、文言文涉及的知識範圍很廣泛,但和現代漢語不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機會不多。要想學好,孩子就需要從小多接觸,多積累,到了後面中、高考的時候,才能做到 " 腦中有詩文,考前心不慌 "!
問問大家
各位爸爸媽媽有哪些覺得特别好的大語文學習工具、古詩文資源嗎?留言區期待你的分享哦 ~
歡迎加入我們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