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淩晨
編 輯丨周上祺
圖 源丨新華社
10 月 24 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透露有關戶籍政策改革深化措施實施情況。據悉,截至目前,公安部于今年 8 月份制定推出的 26 項公安機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措施已部署實施 23 項,其他 3 項正穩步推進。
今年以來,戶籍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包括廣州、深圳、南京、武漢、鄭州、西安、成都等多個一二線城市對戶籍政策實施進一步調整。其中浙江提出實行戶籍準入年限累計互認,打通了長三角多個經濟大市落戶通道。山東則提出将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 300 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鄭州甚至提出租房即可落戶。
受訪專家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城市發展擴容是必然趨勢,戶籍政策調整引導是疏解中心城區人口和功能轉移的重要一步。
戶籍政策壁壘加速破除
8 月 3 日,公安部提出,将探索戶籍準入同城化,試點實施靈活落戶政策,大力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緊接着鄭州、西安先後發布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确要進一步放寬與優化中心城區的落戶條件。而浙江、江蘇先後宣布,除杭州、南京、蘇州三大城市外,已經或即将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整體來看,據不完全統計,除 21 個超大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均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相較此前,本輪戶籍政策調整也體現出部分明顯特征。
其一,政策下限逐漸消失," 零門檻 " 成爲常态化現象。以山東爲例,山東提出将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 300 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事實上,山東省 300 萬以上的城市僅有青島和濟南。這意味着其餘 15 個城市将全部落戶 " 零門檻 "。
" 除省會、部分經濟大市外,全部消除落戶門檻 " 的情況同樣也出現在浙江、江蘇等多省區。
其二,城市間戶籍政策壁壘加速破除。比如長三角地區,據江蘇省發改委網站相關公告,拟定全省除南京、蘇州市區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确保外地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标準統一。
同時,浙江提出實行戶籍準入年限累計互認,并将逐步拓展到長三角區域。這意味着,包括甯波、無錫、溫州、常州等經濟活躍地區落戶渠道進一步暢通,加速區域人口流動。
值得一提的是,據國家發改委發布《2022 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提到,各類城市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暢通在本地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渠道。城區常住人口 300 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實行積分落戶政策的城市确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鼓勵人口集中流入城市區分中心城區和新區郊區等區域,制定差異化落戶政策。推動具備條件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内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在今年 7 月的中國财富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央行貨币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表示,戶籍制度改革可以立竿見影、真金白銀地刺激消費。研究表明,農民工消費被戶籍抑制 23%,比如 1.8 億農民工成爲戶籍市民,可增加消費支出約 2 萬億元。對比疫情造成的超額儲蓄(占 GDP3%)約 3.6 萬億元,改革紅利可以大幅彌補消費缺口。
特大城市發展方式轉變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本輪戶籍政策調整中,多省份政策呈現出 " 差别化入戶 " 的特征。特大城市疏解中心城區人口和功能轉移趨勢愈加明确。
以西安爲例,首次劃分區域,對于三環外區域縮短了時間條件,居住證滿 1+ 連續社保滿 1,即可遷入居住證發放地落戶。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一年中,西安先後發布城市北跨、西鹹一體化、西安都市圈建設等相關政策,其中多次提到城市擴容、骨架拓寬及産業轉移等關鍵詞。而本次戶籍政策調整的 " 三環外 " 正是上述政策實施範圍的重要區域。
陝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成榮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城市向北發展是要引導經濟、産業、人口、教育等要素有序地聚集到北部區域,爲中心城區和南部區域疏解發展壓力,進一步疏解城市南部發展壓力,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爲城市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西安并非孤例。南京、蘇州市區在進一步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時,确保社保繳納年限和連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鼓勵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功能定位,區分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
在 9 月 13 日,南京市公安局召開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專場新聞發布會中就落戶政策調整進行進一步說明。
會上,南京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旨在進一步疏解老城區人口聚集壓力,優化提升新城新區人口聚集能力,引導人口在城市區域合理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從經濟總量來看,今年一季度,上海是全國唯一 GDP 超過萬億元的城市,爲 10536.22 億元;北京緊随其後,一季度 GDP 總量爲 9947.7 億元,排名第 3 的深圳一季度經濟總量爲 7772.19 億元。此外廣州、重慶逼近 7000 億元關卡,成都、蘇州、杭州、武漢、南京也跻身全國前十。而這些城市,正是戶籍政策分區、分類調整的關鍵區域。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此前在公安部 8 月推出 26 條措施中明确提到:" 調整優化超大、特大城市落戶政策,完善積分落戶制度,更好地解決進城普通勞動者的落戶問題。"
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張寶通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對于特大城市人口密度過高,疏導新增人口向外轉移的問題,戶籍政策調整具備引導性。人口流動會帶動資源、公共服務的同步轉移,疏解人口密度過高的區域有利于解決資源紮堆問題,同時帶動産業外移、拉大城市骨架,爲城市發展提供更多空間。"
對于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戶籍制度改革,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也曾公開表示,戶籍制度改革能夠創造制度條件讓人口流動,勞動力得到更爲充分的利用,提高勞動生産率,緩解城市老齡化難題,提高城市競争力。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譚雅涵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