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6 日,一場科學教育交流分享會在京舉行。多位教育領域學者、教師、科普視頻創作者齊聚一堂,探讨如何利用新媒體助力鄉村中小學科學教育。活動中,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豔分享了《短視頻生态下中小學生科學教育研究報告》(下稱 " 報告 "),對短視頻科普對于科學教育的作用與意義做出了探讨。
報告對我國中西部河南、甘肅、四川、廣西、陝西五個省份的 4332 名小學生和初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了解科學知識的各種渠道中,短視頻和視頻占比達 66.5%,僅次于課堂學習,位列第二位。科普知識類短視頻成爲最吸引中小學生的短視頻内容,看過科普短視頻的中小學生對科學感興趣的比例比沒看過的高出 21%。超過九成的中小學生認可短視頻補充了學校的科學教育,認爲科普短視頻開闊眼界、便于理解、互動性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豔分享研究成果
報告認爲,短視頻作爲新媒體時代的主要媒介産品與平台,爲科普教育、科學傳播提供了新動能、新優勢。報告建議,應用好新媒體平台,爲中小學生提供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可以激發中小學生的科學興趣;針對中西部中小學校内科學教師少、專業性不足、學曆不高、科學實踐落後等問題,短視頻平台有多元化的、龐大的教育力量,可以爲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做好彌補和助力。
報告特别提及,抖音上有不少深受鄉村教師和學生喜歡的科學家和創作者,如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劉嘉麒院士的 " 劉嘉麒院士講地質 "、物理學教授戴樹玺的 " 愛較真的戴老師 "、重慶大學副教授周思益的 " 弦論世界 " 等。他們創作的科普視頻既飽含科學知識,又能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已成爲鄉村教師經常使用的 " 雲課件 "。
交流會上還分享了科普大篷車及 2024" 流動科學課 " 的背景情況。中國科技館資源管理部副主任桂詩章介紹,爲了促進科學知識觸達鄉村,2000 年,中國科協推出科普大篷車項目,讓 " 移動科技館 " 走到鄉村孩子身邊。2024 年來,全國累計配發 1849 輛科普大篷車,行駛 5756 萬公裏,遍及 32 個省級行政區,開展活動約 43.7 萬次,惠及公衆超 3.66 億人次。
中國科技館發言人介紹 " 流動科學課 " 階段性成果
科普大篷車給公衆帶去諸多科技普惠資源,爲了讓中小學生接觸到更多權威、有趣的專家,增強鄉村科學老師的師資力量,今年 2 月,中國科技館、教育部宣傳教育中心與抖音聯合發起 2024" 流動科學課 " 科普活動。活動旨在爲科學教育基礎薄弱地區學生提供優質科普資源,招募優秀的科普專家志願者,助力鄉村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提升。桂詩章介紹,截至今年 10 月," 流動科學課 " 已落地廣西、河南、甘肅、福建、吉林、青海六省,完成 18 個城市 30 所中小學的校園活動,爲超 5000 名學生帶去趣味科普課。
" 科學教育需要靠多主體協同推進," 孫宏豔表示," 流動科學課 " 是平台、教育部門、科普場館合作探索的有益嘗試,家長也應該成爲其中的一份重要參與力量。在交流會的圓桌對話環節,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副主任祁雪晶也表示," 短視頻的互動性和趣味性,讓知識性内容更易被青少年理解和接受,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學習動力。" 因此,學者們建議家長理性看待學生對短視頻的使用,引導得當将有利于孩子的科學素養提升。
學者、科普視頻創作者、一線科學老師共話鄉村科學教育
此外,抖音創作者、青年地理老師 @袁曉,抖音科普視頻創作者楊大炜(@楊爸圖說),及桂林市興安縣第三小學科學教師盤春豔,也來到活動現場,共同就 " 如何利用新媒體助力鄉村科學教育 " 話題展開讨論。
" 流動科學課 " 曾到過興安縣第三小學,盤老師真切感受到科學家、科普達人們走進學校,給孩子帶來的觸動與改變。她說," 明顯感覺到孩子們對科學更感興趣了,時常問起,什麽時候還有這樣的課程、什麽時候能再看到機器狗?"" 盤春豔表示,希望有更多平台、社會力量關注到鄉村學校,期待有更多優質的科普資源通過多種形式來到孩子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