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62 歲的陳女士最近去看醫生,她說自己右側膝疼痛加劇了。" 以前還隻是走路久了膝蓋痛,現在上下樓梯時,膝外側疼痛明顯加重,簡直都不能出門了。" 據了解,陳女士的關節痛已經有 5 年之久,她一直以爲是因爲打羽毛球造成了膝關節的損傷。所以運動傷是關節痛的元兇嗎?
對此,南方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黎健偉表示,引起膝關節疼痛的疾病有 50 多種,比如髌骨軟化症、半月闆損傷、痛風性關節炎等,到底是什麽疾病所緻,這還需要詳細分析,追根溯源。
膝關節痛原來毛病在腳和腿
在查看陳女士核磁共振的片子時,黎健偉看到她膝關節的外側有一些積液,而且存在半月闆損傷以及胫骨上的骨損傷痕迹。" 我當時建議陳女士做一次長腿拼接片檢查,臨床上我們很容易忽略這個檢查,特别是膝關節疼痛時,患者首先就選擇做核磁共振檢查,而實際上長腿拼接片的檢查很重要。" 黎健偉說。
患者一側腿的力線發生偏離
所以強調膝關節痛的患者要做長腿拼接片的檢查,是因爲可以觀察到雙腿力線是否等長、是否發生偏離。同時醫生還讓陳女士脫掉鞋子,發現其有嚴重的扁平足,右腳踇外翻也比左腳嚴重。通過一系列的問診和檢查發現了陳女士膝蓋痛的真正原因——扁平足導緻雙腿膝關節受力不均衡,下肢力線偏離。
像陳女士這樣的情況,不需要做手術。黎健偉建議将下肢力線稍微矯正,可以通過輔具比如鞋墊去改善,而局部嚴重的踇外翻,疼痛不能緩解則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患者扁平足和踇外翻
隻關注膝關節,容易造成漏診
膝關節疼痛有多種表現,比如腫脹、皮溫高、蹲起或上下樓時疼痛、酸軟乏力、彈響、肌肉萎縮、步态異常、站立不穩等。那麽,膝關節痛是運動損傷嗎?黎健偉介紹,以馬拉松比賽爲例,跑馬拉松的運動員,有 29% 會發生膝蓋周圍痛、13% 出現小腿前方痛、11% 的人群出現跟腱炎,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跑步姿勢不正确。
值得注意的是,膝痛單純隻關注膝關節,容易造成診斷的遺漏。俗話 "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 的做法失之偏頗。黎健偉指出,不良的生物力線運動時容易造成膝關節疼痛。比如當存在扁平足,特别是足弓塌陷時,行走時容易出現小腿内旋、膝關節内扣、膝外翻畸形,最後導緻了膝關節疼痛。
另外,不良下肢力線運動時也容易造成膝半月闆損傷。而生物力線的精準評估避免運動時膝關節疼痛。黎健偉說:" 曾經有一位 11 歲的小學生,在跑步後雙膝反複疼痛,所以他就不願運動,體重逐漸增加,變成肥胖兒童。後來家長帶着孩子到南方醫院創傷骨科就診,我們查出來孩子有扁平足、膝外翻,骨盆前傾,因此建議給孩子進行下肢感知覺控制訓練和力量肌力訓練矯正,同時還用功能矯形鞋墊輔助矯正其下肢力線。"
" 實際上,我們發現下肢力線不良似乎是身體肥胖、缺乏運動、膝關節疼痛患者的共同特征。"
保護膝關節,遠離膝蓋痛
良好生物力線和規範運動可避免膝關節損傷和疼痛。那麽我們要如何維持力線正常,保護膝關節,而遠離膝蓋痛呢?黎健偉建議,首先在運動時,鞋子要具備防滑、減震、平衡、輕便等功能,同時還需要加強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訓練,比如經常做踮腳的動作、燕子飛等鍛煉下肢和腰部肌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膝關節的保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合理飲食、控制體重。因爲體重過重會使關節承受應力加大,有研究發現,每增加 5 公斤體重就會使膝關節增加 14 公斤的壓力;而如果減去 23 公斤體重,膝關節就會減少 68 公斤壓力。過大的應力可使關節正常結構改變。本身有膝關節疼痛的患者更應該積極減重,以保護膝關節。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運動後要重視拉伸與放松,因爲運動後拉伸不僅可以讓肌肉放松,線條更修長,增加柔韌性,改善因肌肉不均衡導緻的體态問題,還可以緩解運動後的肌肉酸痛,迅速恢複,避免運動損傷,延長運動壽命。
編輯:王沫依